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君秋和吴励箴的半世情缘(方勉)

(2022-07-18 23:05:55)
分类: 图文:粉墨人生
【转载】张君秋和吴励箴的半世情缘(方勉)
张君秋、吴励箴夫妻合影

        青岛邂逅

        年轻的张君秋,在舞台上是观众追捧的对象,在生活中更成了许多女性观众的宠儿。那时,有时候前排的座位占满了,就在舞台的两侧加座,一般都是太太、小姐订座。有些倾慕者还去后台给他递条子,希望什么时候,可以吃吃饭、喝喝茶什么的。那个时候,张母每次都相随赴沪,生活方面管得很严。而众多追捧的女性,并没有真正留住张君秋的目光。或许他还在等待,等待那不可逃脱的姻缘。终于,一个俏丽动人的身影进入了张君秋的视线,并且一发不可收地引发了他的半世情缘。她就是后来成为张君秋夫人并为之抚育7个儿女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花吴励箴。
        吴励箴的父亲是上海知名银行家,早年曾留学美帼,回国后投身金融界,上世纪40年代曾任国华银行(一说金城银行)的董事长。吴励箴是他的大女儿,“绝顶的漂亮、绝顶的聪明”,不仅学业出色,而且会游泳,会打篮球,会骑自行车,这对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来说,是十分前卫的。正因如此,吴父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门当户对地嫁给金融界或商界的青年才俊。但是吴大小姐好像对周围的倾慕者都没有感觉,而是看中了红伶张君秋。这段姻缘的起源,仅仅是在青岛的一次邂逅。
        1941年的夏天,吴家姐妹在假期中去青岛度假,正巧张君秋也在那里演出,同住一家饭店。张君秋白天在房间里吊嗓、说戏,引起了吴大小姐的注意,也许那时就有了来往。而这一邂逅,使得张君秋的影子在吴励箴的心中扎下了根,同时也使她爱屋及乌,爱上了京剧。

        情无反顾

        吴励箴和张君秋再一次见面是在张君秋1943年到上海演出期间,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据说,他们常在淮海路的上海西餐社约会。
        吴励箴和张君秋的交往,很快召来了巨大的阻力,阻力首先来自吴家,吴家对于“戏子”根本不屑一顾。
        吴励箴和张君秋的感情发展很快成了新闻,吴父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坚决阻止。然而,吴励箴却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张君秋的家。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是爱得死去活来,什么也不顾了,就一定要跟定他了。她打点行囊,自己单独北上,连在北京的张君秋都感到非常突然。
        吴励箴的行为,不仅遭到吴家的反对,在张家,也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虽然,当时的法律允许一夫多妻,但是,张家也认为这样太委屈这位大小姐了。张君秋的母亲就劝吴励箴,说你是大学生,还有很好的前途,家里头也不适合你。当时就派一位先生陪她回上海。但是吴励箴嘴上答应,却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胆行动。到了上海,她就跟送的人说:我已经到上海了,你可以回去了。送的人好不容易来趟上海,顺便在上海买点东西,逛一逛,他还没有回到北京,吴励箴已经买了飞机票返回北京了。这样,吴励箴进入张家成了无可挽回的事实。

        相夫教子

        1944 年,对于张君秋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吴励箴最终走进了张家的大门,成了张君秋的生活伴侣。
        第二年,张君秋重整旗鼓,创立“秋社”,自任社长,挂头牌,从而开始了完全自主的艺术生涯。与此同时,吴励箴也默默地把自己融进了张君秋的生活,开始了她一生中一个崭新的历程。
        她走进张家,是抱定了决心的。在进入张家大门以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全部积蓄交给了张君秋的母亲。她知道北方封建家庭对老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吴励箴交出的不仅是首饰和私房钱,也是她全部的人生。从此,她就成了这个旧式家庭中尽心尽职的儿媳妇了,完全摆脱了当初的大小姐派头,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张君秋的奉献当中去了。张家原来是个老派家庭,早上要给张母请安,那会儿张母还抽点大烟,她得给婆婆点烟,完了要料理张君秋的一切生活起居。
        从张家的角度讲,吴励箴的到来,并不仅仅是添了一个儿媳妇,也给这个旧式家庭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据张君秋的女儿张学采回忆,张君秋按说是戏剧界的,应该有一套老的生活习惯,但是他可能受了吴励箴的影响,生活方式比较西化。家里的家具都是欧式的,甚至张君秋的艺术观点上都受吴励箴的影响,他很早就接触了西方音乐。
        吴励箴在张君秋的生活中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家具和摆设,她的一言一行,对张君秋有着巨大的近乎启蒙的影响。同时,作为家庭主妇,吴励箴相夫教子,默默承担了家庭中的大量杂务,还无微不至地为张君秋维系着同事、朋友以及一切相关的人际关系。1948年张君秋与马连良、俞振飞赴香岗演出,吴励箴带着年幼的儿子随侍张君秋左右,并且在香岗生下了女儿学华。其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们在香岗的演出按照当时税务的条例,是可以免税的。也许是戏班的人不懂英文,产生了什么误会,于是税局的人就来函追讨。吴励箴出面去跟他们交涉,很快就消除了误会。后来,张君秋对女儿学华说,幸亏你妈会说英文,要不然跟他们搞不清楚!
        吴励箴以她的学识和教养,帮助张君秋摆脱了难关,同时也让张君秋对她增加了新的了解。两人的感情进一步融洽了。香岗并不是张君秋的久留之地,1951年,张君秋回到了北京。吴励箴也随之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以后,张君秋一家人的生活仍旧保持着以往的热闹、温馨。吴励箴依然作为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默默地为丈夫打理着一切。
        吴励箴的帮助和影响,使张君秋免除了一切后顾之忧,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君秋走过了一段辉煌的道路,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但正如张君秋的弟子薛亚萍说的那样:“我的师娘是一位好儿媳妇、好太太、好母亲、好师娘,如果没有她的奉献,也没有我老师在20世纪60年代那样的辉煌。”

【转载】张君秋和吴励箴的半世情缘(方勉)

        艰辛晚年

        1966年,张君秋一家被扫地出门,全家人住进一间半房,每人每月的生活费是9元钱,子女们全部住校,或是插队落户,家里只剩下最小的女儿和儿子。有一天在院子里接水洗脸,吴励箴不慎摔倒,头摔破了,孩子求街坊把她送到友谊医院。医院一看是个剃阴阳头的,说是阶极敌人,不收,就把病人搁在楼道里了。后来人家知道是张君秋的爱人,就要张君秋自己来。听到吴励箴摔倒的消息,张君秋像发神经似地跑到友谊医院。张君秋见到是穿白大褂的就说,我是张君秋,你们要整的是我,你们怎么处分我都行,但要先把她推进去看病。医院里的人说,我们把她先给弄到急诊室去,但你得走,不许看。张君秋说,我为什么不能看,这是我太太。硬是站在那儿看他们把整个过程做完。
        吴励箴把一生都献给了张君秋和他的事业。1969年,张君秋获得自由的时候,吴励箴悲喜交集。在极度的高兴之余,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第二天,吴励箴就去世了,因为她太高兴了。
        吴励箴为她的爱情走完了一生,而张君秋对于这位夫人,也一直在心里留有一个美好的印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