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西游记》的女儿国(苏兴)

(2022-07-03 08:45:59)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转载2】《西游记》的女儿国(苏兴)

       
        吴承恩《西游记》的女儿国赢得了后来小说家、戏曲家的激赏,他们在自己的小说里也另写各式的女儿国,在戏曲舞台上表演着吴承恩的女儿国。这类的小说作者和戏曲编者,完全是继承吴承恩的女儿国而重新编造与改编,《诗话》、《杂剧》、《平话》无与焉。
        万历二十五年序本的二南里人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拙劣地在海岛上造出一个女儿国(第四十六回至五十回)。这个女儿国不但有女无男,还也有个子母河,河上有一影身桥,“每年到八月十五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到这个桥上来照,依尊卑大小,站在桥上,照着桥下的影儿,就都有娠。故此叫做影身桥”。桥下水名子母河,“这国中凡有娠孕的,……就到这桥下来吃一瓢水,不出旬日之间,子母两分,故此叫做子母河”(第四十六回)。此女儿国并非没有来过其他西洋各国的男子,惟女儿国的妇女不能与其他西洋各国男子沾身,“若有一毫苟且,男女两个即时都生毒疮,三日内肉烂身死”。中国男人也有到过女儿国的,但,来一个两个,因“分俵不匀,你抓一把,我抓一把,你扯一块,我扯一块,碎碎的分做香片儿,挂在香袋里面”(第四十六回)。中国男人呜呼哀哉成了香料,女儿国的女人仍然得去影身桥上照身影,去子母河里喝水,以传宗接代。上述情景,《西洋记》都明的暗的抄袭吴承恩《西游记》,扯做碎片挂香袋儿也是唐僧等在子母河西岸村舍老婆婆说过的话头。这个女儿国的女王兼《西游记》的女儿国王与毒敌山蝎子精而有之。三宝太监郑和被女王留住,要求匹配,因郑和是“体阳而用阴的”,女王空欢喜一场,不免“气杀我也”,要枭郑和之首,终于寄监(四十六回)。后来的四回书(第四十七回至五十回)写郑和船队与女儿国争战,虽与《西游记》的女儿国无涉,却是仿《西游记》其他神魔之争,而毫无意趣。《西洋记》的女儿国从思想到艺术都比《西游记》的女儿国相差远甚,作者罗懋登从描红到仿帖,皆未能起步。
        清代李汝珍作《镜花缘》,也写海外有女儿国,唐敖和多九公明言唐三藏西天取经过女儿国事,但,《镜花缘》女儿国却是李汝珍另出机杼创建的新女儿国。它批判现实,讽刺男权统治,比《西游记》要直接而深刻。粉面郎林之洋受穿耳、缠足、打臀之苦;女王宫中大胡子宫人“血流飘杵”、“貌比潘安,颜如宋玉”之妙论(第三十三回),使人开心、解颐。《镜花缘》中写的女儿国,别有风光,盛被我国文学史家称道。鲁迅特向增田涉推荐《镜花缘》第三十三回,认为可以算是“可笑的”(可以称之曰“亚幽默”)。今天看,恐怕是嬉笑加冷峻,幽默与讽刺兼有。由《西游记》的女儿国绕过《西洋记》的女儿国,步入《镜花缘》的女儿国,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西游记》演为戏曲,当然以大闹天宫或真假美猴王之类最盛行且最受观众欢迎。女儿国搬上舞台自然无甚闹热。所以清张照按《西游记》为皇帝改编的宫廷大戏《昇平宝筏》,其女儿国毫无精彩之笔,仅仅添出一个猪八戒刚离开女儿国便梦回高老庄,台上笙歌迭奏,扮猪八戒与高翠兰当场结婚的场面(戊集第二十一出),聊备新格。然细品其味,即或不叫恶趣,也未见好趣。也就在清乾隆时节,北京民间舞台上演的女儿国猪八戒怀胎,却生面别开,谑而不伤大雅。其大略情节见李绿园长篇说部《歧路灯》第十回。据说剧场名同乐楼(不知当时北京有此剧场否),演全本《西游记》乃江西相府班子,女王上场念《鹧鸪天》做引子,似非京剧。《歧路灯》写到谭孝移、娄潜斋观摩女儿国的婚配与怀胎两个段子,喝子母河水怀胎的演出反而在女王求配之后。舞台上来了个喝了子母河水怀孕将临盆的猪八戒和收生稳婆孙悟空,“上场时,只见孙悟空搀着大肚母猪,移步蹒跚可笑,抱腹病楚可怜”。“只见孙悟空扶猪八戒坐在一个大马桶上,自己做了个收生稳婆,左右抚摩,上下推敲,这八戒哭个不住”。“少时肚子瘦了,悟空举起大马桶细看,因向戏台上一倾,倾出三个小狗儿,在台子上乱跑。……原来是戏班子上养的金丝哈巴狗”。本来戏台上当场出彩生孩子是极坏的恶趣,但发生在猪八戒身上,生了三个哈巴狗,噱头是矣,大雅也不伤。改了《西游记》原来情节,横添一枝出人意表的笑料,这至少比《昇平宝筏》之梦谐花烛好一些。
        纵观吴承恩《西游记》以后作品的女儿国以及对《西游记》女儿国的改编,当以李汝珍《镜花缘》的最高,创造性的作翻案文章,批评、讽刺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痼疾,写来意趣盎然。《歧路灯》所记是舞台上的表演,出于伶工们的心裁,也有可观赏之点。——由《西游记》后小说、戏曲中女儿国的鳞爪,反映不同作家(编者)的工力、水平何等悬殊。从一斑窥全豹,各自作品的等第分得清清楚楚。堪令人深思的是夙称文彩灿然的戏曲作者张照,被不知名氏的伶工比下去了。
       
        女儿国的名目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以后的典籍多有记载。盖女权社会以妇女为主的部落的称呼。《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郭璞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三国志·魏志》卷三十《东沃沮》又说东方海上有女国:“毋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之。……王颀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东沃沮言:‘国人尝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尝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后汉书》卷一百十五《东夷传·东沃沮》也记沃沮的耆老之言:“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陈寿与范晔所记沃沮东海中女国情况,约是同一传说,李贤注《后汉书》该传该说,即引《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为证。《后汉书》之言窥井而生说甚可注意。《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仅据《三国志》,说“纯女无男”,未涉及如何续延后嗣事。比范晔要晚三百多年的唐天宝年间的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至“西海”,宝应(代宗第一个年号)初归国作《经行记》,叙述大秦国的鬼市后,说“又闻西有女国,感水而生”。杜环此语甚明,是说这个女国纯女无男,女感水而又生女。感水而生与窥井而生可能意相通,因为窥井也就是感水。范晔记三国时听东沃沮的耆老讲,海东有女国,窥井而生;杜环记自己西征至大秦(东罗马帝国),闻有女国,感水而生。不知东西相距若干万里的两个女国,何以有相似的传说?唐初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记历史上的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听来的,说波剌斯(即波斯,今伊朗)西,有公狮子与一妇女生的女儿为鬼魅所得,生育群女,建西大(天?)女国。杜环听闻的女国在大秦西,三藏法师听闻的女国在波剌斯西,地域相当,似同一传说。唯从印度转贩进口的女国传说,又无感水而生说。上述《三国志》、《后汉书》、《经行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海东女国与海西女国,从地域看,前两书记载的是同一个,后两书记载的也似是同一个。但,又有延续后嗣的东西两个女国的窥井与感水的相通(另东西两个女国,即《三国志》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记者,无如何延续后嗣的方式),究不知何故?能不能推测说,四书所记乃同一传说的分支呢?
        元代道士上阳子陈致虚便把女人国照井而生的说法具体化而且加以解释。《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第二百九十四卷《静功部汇考》载《参同契》的《姹女黄芽》章,陈致虚注云:“是以女人之国,无男子,若欲孕,则必择日,一日三时,俯观井底。亦借其真水之气,是观井中之象,以为交感,方能怀妊。”毫无疑问,陈致虚的“照井而生”即来自《后汉书》的“窥井而生”,“若欲孕,则必择日,一日三时”去“俯观井底,则是陈致虚加的花样,什么“交感”等等,当然是他的主观解释了。陈致虚的说法也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流行说法,不是他创造的。《西游记杂剧》就顺着陈致虚说法,写女人国(女儿国)生孩子办法。女人国王上场云:“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子。每月满时,照井而生。”(第十七出)吴承恩《西游记》则把前引的“感水”与“照井”都包容进去更加具体化。饮子母河水,即“感水”(比“照井”感的直接);饮子母河水后感到有胎,三日后便到迎阳驿照胎泉去照,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就是“照井”。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看不到《西游记平话》,不知吴承恩是依照《西游记平话》而写的“感水”与“照井”呢?还是参考了前述各类作品的记载,自行创造的?至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的每年八月十五日月满之时到影身桥上去照影,则似从《西游记杂剧》袭取来的。如是,罗懋登是可能读过《西游记杂剧》的了。
        从古代典籍和后来作品谈及的女人国(女儿国)如何传宗接代的方式来看,也以吴承恩《西游记》的最具体而别致。今天人们知道有所谓有女无男的女人国(女儿国),也都是从吴承恩《西游记》传来的,只有社会发展历史的研究者,才肯注意东洋大海或西洋大海有女人国的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