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8】经典是怎样炼成的—纪念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30周年(周汝洪)

(2022-05-28 08:41:12)
分类: 图文:菊坛轶事
【转载8】经典是怎样炼成的—纪念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30周年(周汝洪)
87版《红楼梦》剧组久违重聚,可世间再无林妹妹

        十三、敬畏、敬业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组这个团队,他们的精神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敬畏、敬业。
        敬畏是对曹雪芹和他的旷世名著“《红楼梦》”的敬畏。从红学界大师们,到剧组导演编剧演员、作曲、化妆、服装、摄影等等,剧组每一个人都怀着对曹雪芹大师的无比敬畏的心情,来对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制作。唯恐哪一点做得不好,愧对这部世界名著。
        因此,才有我国红学界年高德昭的大师们不分流派、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尽心尽力来剧组为这些初入艺术殿堂的小青年们指导、讲课。
        才有导演王扶林的一年闭关苦读《红楼梦》。
        才有这些小年轻们在培训班如饥似渴地聆听大师们授课、认真记笔记、钻研人物,苦学表演。
        才有王立平呕心沥血谱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红楼梦》专属音乐。才有陈力在忍受着魔鬼式训练、从心底发出的天籁之音。才有服装师史延芹忍受着丈夫离他而去的悲苦、坚持一心扑在剧组,设计出可称为教材的经典《红楼梦》服装.….。
        而这些,都是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
        当年,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投资总共680万元人民币(其中有250万还是山东八位乡镇企业家无偿投资的),经费有限(对比同时拍摄的电影《红楼梦》投资2000万元,真是小巫见大巫啊),顾问团大师们得到的报酬不过就是一个价值15元的北京地产的景泰蓝花瓶。剧组成员每集的酬劳只有几十元,其中导演王扶林每集70元,宝黛钗凤四位每人60元,其他演员20—50元不等。吃的方面,不管是导演、演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每天的伙食费都不足5块钱。住宿条件也很差,通常都是筒子楼,公用卫生间。
        在外拍摄,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每天开支要六千多元,如果停一天机,就意味着浪费六千多元。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剧组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艺术就是生命”的口号,大家不顾疲劳,早起晚睡,连续作战,颇有战争年代那种顽强作风。
        演员们为了《红楼梦》艺术,也真是拼了。例如:大观园女孩子们按化妆设计师杨树云要求,画一字眉,这就要将原来眉毛全部拔去。女孩子们忍受了。为了表现古时女孩的含蓄,杨树云为演员们在耳朵上方编两个小辫子,拉向脑后固定住,这样眉眼就吊起来了。因为头发扯着,演员只有低头含首,抬眼看人,含蓄、害羞和内敛的神情,感觉就出来了。但这样吊的时间长了头皮会发炎红肿,甚至皮下出血。演员们也吃尽了苦头。
        一个雨天,贾母李婷因走得快了些,滑倒摔成骨裂。后来采取应急措施在脚脖套上特制的绑腿,才继续拍摄。
        每天拍摄要化妆的演员有数十人之多,而化妆师只有几个,化妆特别是梳头要很多时间,因此如7点左右开始拍摄,以杨树云为首的化妆师们两三点钟就得起来给演员化妆,因化妆后就不能随意活动,到开始拍摄中间有几个小时,为此,青年男演员们主动抢在前面先化妆,以减轻女孩子们的负担。
        狱神庙一场戏是在哈尔滨阿城地区的一个农场。大雪茫茫,零下三十多度。摄像机放在外面二十来分钟也要冻坏。就在这样凛冽的雪地里,凤姐(邓捷)被用一个破席子裹起来,不能穿太多衣服,光着的脚丫子露在外面,被人在雪地里拖着往前走了那么远。因为当时配乐《聪明累》还没有完成,不知道曲子具体多长,只能尽量往长了拍。戏拍完了,邓婕人也冻僵了。大家用了十几个热水袋、盖上如小山般的一大堆皮大衣,邓捷好不容易才醒过来。
        这就是精神!这种精神是现今一些大量使用替身、甚至以抠图为主的演员们根本无法比拟的。
        拍摄中,从导演到所有演职员,对拍摄都极其认真。严格按照剧本要求,每个镜头、每个情节,都精益求精。所以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情节经得住反复观摩。例如,黛玉进贾府的那场戏,从黛玉到府下车、丫鬟迎接,到进入大厅,见到贾母等每一个人物,依据每个人物在贾家的地位、关系,黛玉的表情神态都做到的恰如其分的不同对待,细节很到位。
        剧中中有几次王熙凤打丫鬟的镜头,由于邓婕一时怜悯小演员,舍不得下重手,被导演叫停,反复拍摄多次才通过。香菱情解石榴裙那场戏,找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就费了好大劲,拍摄时要求香菱摔要得不轻不重,也是反复拍摄多次才达到要求,香菱陈剑月为此真受了不少苦头。黛玉葬花那场戏,陈晓旭当时情绪一时难以准确调动出来,王导便让副导演到陈晓旭面前劈头盖脑一通骂,晓旭顿感委屈,悲从中来,情绪一下子便出来了,导演立即叫拍!等等。类似上述情况,多得不可胜数。总之,为了《红楼梦》,演员们多少委屈、多少痛苦,都无言地默默忍受了。
        为了让这部戏精益求精,在在自始至终跟随剧组的民俗大师邓云乡教授的指导下,当时的一切道具、陈设都十分考究,符合剧情和历史真实。手绢、团扇都是上百种,衣服多达两千多种,仅秦可卿出殡时的服装就多达七百种,绝大部分还只出场一次。更不用说披风遮眉勒帽子昭君套宝石、小摆设等等,那些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全都是剧组主创人员反复推敲试炼的心血。有的道具,甚至是托人从博物馆或收藏家等中借出来的真品。这也是经典何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如“秦可卿出殡”的大场面。一切布置都按那个年代王公贵族出殡的真实场景安排。仅仅现场摆的各类纸扎(开路鬼、打路鬼、仙童献果等等),是专程请一位82岁高龄的曾经为吴佩孚的葬礼做纸扎的洪老师傅带领他的同事们用时一年多扎成。
        仅仅因为匾额上一个字的差错,工作人员通宵达旦重写改写、镌刻。
        剧组团队精神的另一方面是团结友爱,结成一个整体。当时社会风气淳朴,剧组从导演到主演到所有演职员,大家平等,一视同仁。没有谁比更高贵。为了剧组,不少人都担任了几个任务。如主唱陈力,在剧中演了柳嫂,副导演孙桂珍饰演南安太妃,副导演马加奇兼演重要角色贾政,制片主任韩准饰演了第一集中的贾敬,剪辑田韶春扮演了多姑娘、场记吴晓东客串贾芸,剧务徐奇客串赖升,本身工作极其繁忙的制片主任任大惠也客串出演钱大人等等。林妹妹陈晓旭,在拍摄秦可卿出殡的戏中,因本身没有出演任务,便戴上袖标、临时担任群众演员领队,前后奔走、指挥上百群众演员等等。总之,为了《红楼梦》,所有人都恨不得付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剧组全体150多人从培训班到拍摄完成的3年中,结成的亲密友谊,一直保持到30年后的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可以说,87版红楼梦的参与者,都为这部剧贡献了个人拥有的最宝贵的部分生命。

        十四、成就、影响

        1987年“五·一”,电视剧《红楼梦》开播,立即引起轰动。最高收视率达到90%。在香G播出时,引起极大轰动,人人赞美。以至于金庸看过电视剧后都说:“如果央视愿意拍我的作品,版权只收1元!”。
        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原因,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例如表现黛玉小性的镜头多了一些,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她的淡雅若仙的灵性、超常的机敏、善解人意的善良;王熙凤角色极其出彩,但分量超过宝钗,结构不均衡;后四十回的改编由于一些人受120回本的先入为主印象束缚,难以接受;因资金用尽,后四十回只能挑着拍,造成情节跳跃;相当部分青年演员是第一次出镜,表演显得有些青涩等等。而全国观众由于对名著《红楼梦》的热爱和熟悉,自己心中早已有《红楼梦》的设想,因此要求很高。完成的《红楼梦》连续剧由于上述不足,与一些人对《红楼梦》影视作品的高期待值就有一定距离,因此,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刚开始播出时,舆论负面较多,甚至有个别人提出禁播。
        但国内外广大观众还是给予了是肯定评价。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有了其它几版《红楼梦》影视作品的对照,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优点更越来越凸显出来。几年后便被公认为《红楼梦》影视作品的经典!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第一个成功,是一播出便掀起了全民读《红楼梦》的热潮,造成全国书店《红楼梦》销售一空。所以,首先是达到了向全国和国外普及这部世界名著的目的。
        第二个成功是它从人物到剧情,都是有史以来最贴近曹雪芹原著、全景式展现这部伟大著作的面貌和精神的《红楼梦》影视作品。
        第三个成功是塑造了经典的《红楼梦》人物群像:其中,天上掉下的林妹妹(黛玉)、富贵多情而纯真的宝玉、美丽藏拙的宝钗、内秀大气的探春、能干而又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慈祥威严的贾母、淳朴而大智若愚的刘姥姥、标致温柔的尤二姐等经典红楼梦人物形象特别突出。人们可以不知道或记不得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东方闻樱、邓婕、李婷、沙玉华、张明明等名字,但他们所扮演的这些红楼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移易的经典。一如说起孙悟空,人们就想到的必定是六小龄童章金莱扮演的孙悟空一样。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成功的其他方面,是王立平创造了空前的《红楼梦》专属音乐和陈力的天籁之音的歌声,杨树云的独特而贴合历史环境的化妆、史延芹的上千套精美的、教科书式古代服装等等。
        上述这些,都是至今为止,其他版本《红楼梦》影视作品无法企及或超越的。例如当年大致同时拍摄的电影《红楼梦》(大导演谢铁骊、名演员刘晓庆、林默予、陶慧敏、何赛飞、赵丽蓉等参与制作)、大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是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投资的3倍多),就没有给人们留下多少经典印象(例如:电影版中凤姐为著名演员刘晓庆扮演,但人们的评价是她演的是刘晓庆自己而不是王熙凤;与之对比:邓婕演的是凤姐而不是邓婕,这就是区别!)。二十几年后的2010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更是商业产物,在人物形象、精神、细节等等方面与87版《红楼梦》根本无法相比。以至于有人说:10版拍来就是为了证明87版的经典!更有人说: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女孩子们是从天上来的,而10版《红楼梦》的女孩子们是从“天上人间”(北京一家因涉黄经营被取缔的著名会所)来的……。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高层领导重视,众多红学界大师、美学大师、戏剧大师、民俗大师们倾力打造、全体演职员呕心沥血的制作才铸造成的经典。它的产生,是心血、热情、执著的体现,是耐心、尽心、匠心酿造的成果。
        由于后来重播达上千次,中央电视台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投资早就收回。北京专为拍摄《红楼梦》修建的大观园,建成开放后立即成为旅游热点,几年间便收回了建造成本,用盈利又进行扩建,至今一直是北京旅游热点之一。
        现在来看,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条件,很多是无法复制的,如众多的大师、淳朴的风气等等,现在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还在、现代的技术条件比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当年的条件先进得无法比拟,我们只要继承当年的无私、敬畏、敬业精神,少点浮躁、少点铜臭,少点急功近利,应该是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典作品来的。
        这应当就是我们纪念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意义所在吧!
        再次向当年为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投入心血的大师们和全体演职员们致以崇高的敬礼!感谢他们为世界留下来的这个宝贵的经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