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39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7】姥姥语录|倪萍著

(2022-05-25 08:14:50)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转载17】姥姥语录|倪萍著
倪萍绘画

        生活的准星

        写着姥姥语录,解读着姥姥的一生。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一生都在翻阅着人生这本大书,她是一个用功的学生,她是一个用功的女人。生活的书本指导着她的日子,“书本”的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如果不是这样,她可能完全过着另一种日子,也许没有好坏之分,但多姿多彩和平淡无奇之分一定是有的。
        也许是姥姥无意识的选择了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她从一开始就品尝了她喜欢的精神、物质双轨的生活,她的知足和她的局限都决定了她这一生是别样的有滋有味的。
        她的知识是因为她的不知道,不知道又成全了她的幸福。也许知道得更多,她的幸福就会很少。就像翻阅《撒切er自传》的姥姥,她的那份好奇、那份惶恐、那份羡慕,你从她脸上就能读出。同是女人,地球上还有这么个活法的老太太。也许距离太遥远,人就没有了天经地义上的可比性,因为姥姥反复说:“哦,这是一个外guo女人。”
        平衡在姥姥的日子里是轴心,我常想她的这种平衡来自哪里,是天生的?是后天的?我们缺少的往往都是这样的平衡,不满足、不满意、张狂、暴躁、懦弱、郁闷、灰心,不都是因为掌握不了自身的平衡吗?对生活的期望过高,对日子的信心又过低,都是因为没有了生活的准星。 姥姥的准星是什么?就是接受,苦和甜、穷和富都接受;接受了又不堆积,积极地去面对、去化解。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妈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儿走多了,再上直道儿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吗,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
        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这些都是“是个人都该明了的理儿”。
        “明了理儿不照着去做就是个傻子,你和天对抗试试?天下雨了,你用多少盆儿、多少桶也接不住那些个水,房子淹了,你就得等着它自己退下去。谁有个本事不让天下雪?毛zx也不行。”
        人多挤小房子的时候,姥姥说:“真暖乎,人身上的热乎气儿挤在一块儿都赶上暖气了。”住大房子的时候她也说好,“一人一个家,一屋一个样,多敞亮。”
        是智慧还是实际?我们习惯了姥姥的平衡,于是不自觉地平衡着工作中的矛盾,生活里的琐事。时间长了,一切成了自然,一切成了理所应当。自己不纠结,也不妨碍别人。最重要的是,在集体里不是那个最讨厌的人,是个可以被信赖的人。我们的上一辈儿就是这样的人,我们也是这样的人。这不是什么大优点,但这确实是个受欢迎的优点。
        这是姥姥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吗?那为什么福布si财富榜上没有姥姥的名字呢?
        哈哈,又纠结了吧?
        姥姥说:“人不可贪财呀,财是个狼,你贪它,它就贪你,你吃它,它就吃了你。”
        怪吓人的。

        倒过来想,换个个儿看(略)
       
        一句话的力量

        去年暑假,我把儿子送到了水门口,我内心深处的向往是让姥姥看看孩子。
        这个小村庄的东河沿上埋着姥姥,孩子似懂非懂地总问:“老奶奶为什么要埋在水门口呀?”
        我说那里是她的故乡。
        “每个人将来死了都要埋到故乡吗?”
        “嗯,大多数人都这样吧!”
        “那我们的故乡在哪儿啊?”
        我真不能准确地回答儿子这个问题。
        想起姥姥生前我们曾说过关于死、关于埋在哪儿的话题。姥姥思想很现代:“你们愿意把我埋在哪儿就埋在哪儿,反正我也不知道,一把灰还当个事了?人死了啥都没有了,为死人做啥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那你就留在北京吧,我给你买块地。”
        “不了,北京人那么多,地那么金贵,还是回老家吧,咱那地儿宽敞,认识的人也多。”
        “人都死了,认识那么多人干吗?”
        “咳,那块地底下埋的人我都认识啊!没事说个话也不孤单。”
        “姥姥,说到家你还是迷信呀!”
        “我们这些不念书不识字的人,有些事想不开啊就好往那没影的事想,没影的事想多了,就成了有影的事。你就说当年给你妈指路那要饭的老婆子,你说她是神还是人?”
        姥姥说,有一年冬天,胶东地区下了整整一冬的大雪,雪大得早起要几个人才能把门推开。那时候虽然没有天气预报,可南来北往的人都说,俺们那儿雪比你们这儿大。有一天天将黑了,姥姥院子里来了一个要饭的老太太。她说在风雪中走一天了,想要口水喝。
        姥姥把她叫进屋说:“暖和一会儿再走吧。”姥姥顺手拿起瓢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姥姥说,哪是一瓢水呀,半瓢子都是冰。姥姥顺手就把这瓢冰水倒进了大铁锅:“你稍等会儿,我加把火,喝口热水吧。”风箱拉着了,姥姥又顺手抓了把米放进锅里:“喝一肚子水还得走十几里路,撒泡尿就又没了,喝口米汤吧。”就这样,姥姥顺了几次手给要饭的老太太熬了一盆结结实实的粥。
        老太太喝热了肚子,鼻尖上出了汗,解开了用草绳捆的棉袄。姥姥说,真可怜呀,里面啥也没穿,这走到家还不冻透了?姥姥又找出旧线衣给老太太穿上了。
        临走,这要饭的老太太突然说:“你家是不是有个十七岁的大姑娘?”姥姥说,有啊,家里的老大,叫印子(我妈的小名),在完小上学还没回来哪。老太太指着东南方向说:“这个闺女你留不住,她的大福在那边,你让她往那边走吧。”
        东南方向从地理上是指青岛那边。
        姥姥说:“印子有个舅在青岛开买卖。”
        要饭的老太太说:“那就去那儿吧。”
        就这样,姥姥卖了当年的花生种子,给我妈印子做了身新棉袄棉裤,买上船票,向着东南方向她的大福之地青岛去了。十七岁的印子很快在她舅的商店里学会了做会计,她在青岛边工作,边读书。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夜大认识了我父亲,生了我哥又生了我。
        这个故事姥姥不知说了多少回了,我总问:“那老婆子到底是要饭的还是神仙呀?”姥姥每回都是那句话:“你觉得她是神仙她就是神仙,你觉得她是要饭的她就是要饭的。”
        姥姥内心坚信她是神。
        后来的事实证明印子去青岛太对了,她的东南之福改变了全家的命运。她不仅很快开始往家捎钱了,还把弟弟、妹妹都带出来了。她供他们上学、找工作。在姥姥看来,印子最大的福是生了我和哥哥。
        我内心坚信老太太就是个要饭的。她不知怎么感谢,不过是顺嘴说出了一句送福的话,看着姥姥如此信服,又顺嘴说出一句指点方向的话而已。也是个善人,善人加善人,好事就来了。
        姥姥说那天她是摆上饭桌让老婆子坐在炕上喝粥的。
        “你记住孩子,多穷的人都有脸,能豁上脸要饭,那是肚子实在没法儿。给人吃点东西先要给人家个好脸,不信你试试?张嘴管人家要东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动。张嘴给人家送东西可不一样,双唇一碰话就出来了。”
        怪不得姥姥给比她穷的人吃的时,总是先说上一句:“我吃不了,你帮乎着我吃吧。”给人家东西也是说:“你要不嫌弃你就拿着吧。”
        做人先想别人,这是姥姥的习惯。
        姥姥常说:“东西不在多少,话有时候多一句少一句可得掂量掂量。没有人会为多点东西、少点东西记住一辈子,可有时一句话能把人一辈子撂倒,一句话也能把人一辈子抬起来。”
        我这一生是姥姥无数句话把我高高地抬起,我在姥姥眼里永远是那个最好的孩子。这一辈子姥姥把我抬得好累、好辛苦呀,这些年总是姥姥那些语录引领着我,让我在苦难里追逐着光辉。这到底是对呀还是错?天下每杆秤都准吗?我也常常抱怨姥姥,干嘛总让我那么“心”苦。
        姥姥说:“没办法,这是你的命。”
        “是使命吗?谁给我的使命?”
        “老天哪!”
        一个老天就把人盖住了。在姥姥眼里,老天就是最大的官儿了。多大的功德都归老天,多大的罪过也是老天的惩罚。
        “真有老天哪?”姥姥还是那句话:“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老天和你自己是一个人。你想想,啥事不是你自己心里那个老天说了算?所以有多大的福多大的苦都是自己弄成的,谁也别怨。”
        姥姥的这番话多少有些残酷。难道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能让你把生命靠上去的人?包括你的爱人、亲人!
        姥姥说:“没有。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姥姥啊姥姥,你到底认字不认啊?不认字哪来的这番哲理呀?!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