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39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艺术之树长青——新艳秋艺术历程摭谈(王永运)

(2022-05-11 09:04:22)
分类: 图文:粉墨人生
【转载】艺术之树长青——新艳秋艺术历程摭谈(王永运)
新艳秋(1910-2008)

        金秋9月,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在私淑程(砚秋)派的众多京剧演员中,年龄最长,功力最深的新艳秋,于2008年9月2日凌晨5时,以98岁高龄,离开了人世。
        新艳秋(原名王玉华)学习程艺,可谓殚精竭虑,历经艰辛,终于艺术精湛,闪耀光华于菊坛之上。当时,程砚秋不收女弟子,新艳秋拜程为师的愿望未成,只得随其兄去程砚秋常演的北京华乐戏院偷听默记,回家后再回忆“复原”——无论是程砚秋唱腔还是繁复的水袖动作,以及程的递进层次,他们兄妹凭记忆,便把一出出的程戏排演出来。
        新艳秋1924年14岁时,就以票友身份在北京开明戏院演出了程派名剧《贺后骂殿》,赢得佳评。1928年4月,年仅18岁的新艳秋便自行挑班,来到天津刚落成的春和戏院(今已不存在)演出。她演的多为传统剧目,熟宗程派风范。新艳秋首先抓住程腔的特色。程砚秋早年嗓音又脆又亮,不料变声后,原来的亮音消失了,声音的力度也减弱了。他另辟蹊径,练出一种与脑后音共鸣的“虚音”,拔高时用“虚音”来领,低腔时又用“虚音”稳住脑后音,这样演唱,便展现出旋律的优美与韵味的隽永,在京剧旦角中别具一格。而新艳秋颇具学程腔的嗓音条件,她的音色甜润而不光亮,低沉却不纤弱,且具深厚的共鸣,因而,她在演唱中能极好地描摹出程腔的刚柔并济、含蓄深沉的特色。新艳秋常演的《六月雪》,是程砚秋早期的成名作,新艳秋突出了主人公窦娥的温厚善良、舍己为人的美好品德。在“探监”那场戏,窦娥为救婆母含冤受屈,毫无怨言,她唱的大段〔二黄慢板〕,感情真挚,唱腔充分运用程腔特色,哀伤悲戚,委婉尽致,带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玉堂春》一剧,程砚秋的演法自出机杼,与众迥异。他细腻深刻地展现出剧中人苏三在三堂会审中的惊恐、哀痛、呼吁、期望等多种复杂交织的心情,以清丽端庄、朴素无华的风范,演得严肃、正派,宛如一首哀怨欲绝的诗篇。新艳秋极好地掌握住程派《玉堂春》的要领。苏三从洪洞县城解到省城太原复审,是抱着九死一生的心情来受审的。她内心异常胆怯,但怀着侥幸得以伸冤的心理。因之,她在大堂一面回答难以应答的质问,一面通过大段唱腔,申诉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即使回顾当年与王金龙春恋之情,也只是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心境。新艳秋从〔西皮导板〕开始,接唱〔慢板〕、〔原板〕、〔二六〕、〔流水〕,以悲沉作为这个戏的主要基调,随着唱腔的变化,将人物内心中惊、羞、痛、愤种种心态,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不仅使整个戏格调高雅,而且赋予了新的意境。
        新艳秋在演京剧传统戏的同时,还不断上演程砚秋当年的本戏,均有独到之处。譬如她除上演《六月雪》外,还演出了程的全本《金锁记》。新艳秋除了程腔的特色,还在身段动作上狠下了功夫。蔡母被歹徒张驴儿扭走,窦娥慌忙追赶,这时她与众邻会面时唱〔散板〕:“辞别了众高邻急忙前往……”。唱毕,陡从台前左侧(下场门)朝右侧走了个“屁股坐子”,迅速而飞快,足见她的腰腿功的功底扎实。最后“法场”一折中,根据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她侧重于程腔中刚强的一面。此时,窦娥由两个刽子手架住,缓步走近台前,先质问天“上天天无路”,再质问地“下地地无门”。新艳秋以面部哀伤痛苦的心情,十分悲愤地唱〔二黄慢板〕:“没来由遭刑宪受此大难,看起来世间人不辩愚贤,良善家为什么反遭天谴?作恶的为什么反增寿年?”唱得凄愤激厉,使观众深为关注与同情剧中人的遭际,体会到这位妇女哀哀无告的绝望处境。又如程砚秋1923年由恩师罗瘿公编写的《红拂传》,新艳秋常以此剧作为外埠演出的打炮戏。《红拂传》写的是隋末唐初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女与虬髯公相识与相别的传奇故事。新艳秋饰演的主人公红拂女,不为环境所屈服,敢于冲破越公杨素的囚笼,为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毅然同三原布衣李靖私奔结缘。戏中有歌有舞,唱腔新颖,美妙动人。新艳秋在演红拂女与李靖私奔时的跑圆场,马趟子极为娴熟。最后在店房送别虬髯公时,新艳秋咏唱〔南梆子〕,表演了以〔夜深沉〕曲牌伴奏的双剑舞,于优美的舞姿中展示出红拂女在惜别虬髯公之时的飒爽风貌。再有新艳秋上演的程派早期名剧《青霜剑》,申雪贞其夫董昌受到豪绅方世一的陷害,法场问斩,申雪贞从姚媒婆口中听出方世一要娶自己为妻,新艳秋在台口惊呼一声:“我明白了!”然后,假意应允,在洞房内用祖传的青霜剑刺死方世一,随即提人头祭祀董昌于坟前。此处新艳秋先闷帘唱〔二黄导板〕“青霜剑报冤仇贼把命丧”,出场要跑圆场三圈,再唱〔回龙〕与〔快三眼〕。这三个圆场新艳秋跑得由缓渐快,但步履始终平稳,裙幅微微波动,给观众一种凌波微澜、矫若游龙之感。在程砚秋独树一帜的卓越本戏《锁麟囊·避雨赠囊》一折中,新艳秋演唱的一段〔二六〕转〔流水〕的唱腔,洒脱俏丽,跌宕起伏,旋律多变。特别是唱到“忙把梅香低声叫”一句的颤音,更如峰回路转,婉转跳跃,多姿多彩,颇具“间关莺语花底滑”之妙。紧接在《寻球认囊》中,薛湘灵因登州大水遭难,无奈在莱州卢员外宅内任仆妇,新艳秋以凄凉的二黄唱腔,感慨万端地道出人物的心情:“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随着新艳秋的唱,观众领会到这位落难妇女身处异境的孤单、落寞、哀怨、悔恨的心理历程。
        新艳秋除歌唱以外,也把身段动作与舞蹈技巧当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薛湘灵陪卢公子玩球,没想到卢公子将球抛掷上楼,公子逼她寻找。新艳秋此时边唱边舞边上楼,但见她水袖舒展,如翼如帆,随之连续转身、翻抖水袖。在动作节奏变得快速之时,她蹲身、摆臂、扭腰,双袖不停翻飞。这一系列繁复的舞蹈动作,形神相融,圆顺柔美,表现出人物寻球的内心情绪,增添了人物行动的真实感和艺术的感染力。
        然而,新艳秋并没有以演京剧传统剧目与程派本戏为满足,她还演了不少新编的剧目,勇于创作与革新。像《蓓江缘》、《琵琶行》、《春闺选婿》、《荆十三娘》、《玉京道人》、《娄妃》这类戏,今天知道的人恐不多了。新艳秋这些戏的唱、念全宗程派,有几出戏还穿插一些武打情节,如《荆十三娘》有剑打场面,《玉京道人》中有与虎搏斗的情景,这对一个自学成才的演员来说,不下功夫苦练武工,那是很难胜任的。
        新艳秋在她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曾同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合作演出。至今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天津同负有“国剧宗师”之誉的杨小楼两度合作。尤其是首次1929年11月,年仅19岁的新艳秋,便同当时蜚声剧坛的杨小楼合演了《霸王别姬》,轰动了天津京剧界。杨小楼的项羽称绝一时,世称“杨霸王”。杨小楼1938年春逝世后,金少山也以项羽雄踞剧坛,号称“金霸王”。新艳秋曾在京、津两地同金少山数次合作。新艳秋为学《霸王别姬》,1929年在与杨小楼合作前,通过戏剧家齐如山的介绍,得拜梅兰芳为师,《霸王别姬》一剧曾得梅的指点。新艳秋的整个演出,身段表情动作以及剑舞学梅,戏里的唱、念仍然走程派路子,这样的演法可谓别创新举了。
        1933年5月,新艳秋与周信芳的联袂合演,也很具有声势。因为一个月前,4月13日至16日,“南麒北马”恰在天津合作,周、马合演的《十道本》、《一捧雪》、《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诸剧,脍炙人口,颇得佳评。所以,新艳秋与周信芳的合作,便非常引人注目。他们合演了《南天门》、《宝莲灯》、《玉堂春》(周饰刘秉义)。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合作演出了戏剧家清逸居士编写的历史故事剧《霸王遇虞姬》,周信芳饰项羽,新艳秋饰虞五凤(后称虞姬),戏里《比剑联姻》一折,新艳秋的剑舞一招一式,圆熟自如,生动精彩。1936年9月19日天津中国大戏院落成,将近四个月后,新艳秋与当时非常走红的著名须生谭富英合作,从1937年1月起,他们上演的多为“对儿戏”,像《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汾河湾》等。之后他们便很少有合作机会了。40年代初,新艳秋结婚后告别舞台。建国开始,新艳秋得当时天津文化局长阿英(钱杏邨)之助,于1949年重新组班公演。1954年又参加北京起社京剧团,是年5月她随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等来津演出于中国大戏院。不久新艳秋即远走南方,定居南京,先后在江苏省青年京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她偶尔也来天津演出,1989年8月曾来津露演程派名剧《荒山泪》(片断)、《锁麟囊》(片断)与整本《春闺梦》。此后又曾演出《贺后骂殿》与《大登殿》双剧。
        “百岁寿星”的新艳秋,像一颗熠耀的明星飞越天空消失了,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悲叹与惋惜。惟愿她一生奋斗的精神对后学之辈有所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