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6】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节选](刘永连等著)

(2022-04-25 09:22:44)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转载6】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节选](刘永连等著)
中国民间的托塔天王形象

        14. 托塔李天王为什么要经常托塔?
        托塔李天王姓李名靖,是《西游记》中的高级神灵形象,指挥过攻打花果山、收服白鼠精等重大平妖活动。此外在我国其他神话小说如《封神演义》等故事中,也有这位大神。由于他经常托塔出场,因而俗称“托塔天王”。那么,为什么这位天王要经常托塔呢? 
        在神话故事里,它与李天王父子恩怨有关系。据说身为陈塘关总兵的李靖,他的三子哪吒生性顽皮,打死了东海龙王之子敖丙,东海龙王告到天庭来找李靖父子寻仇。李靖知道后欲杀哪吒,哪吒大怒,继而考虑全城百姓及父母安危,以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方式自杀。在《西游记》中说哪吒到西方如来那里求救,佛祖如来就以莲藕为骨,以荷叶为衣,使哪吒又起死回生。哪吒复生后便气冲冲地冲到陈塘关,要找李靖报剔骨之仇。李靖没有儿子的本领高,也去如来那里求救。如来便赐他一座层层有佛光、金碧辉煌的“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托塔天王的原型——北方多闻天王像宝塔”,用来降伏他自己的儿子哪吒。而在我国民间的流传中则是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以荷叶、莲花和金丹使哪吒重复人形,他学好本事后就脚踏风火轮,颈挂乾坤圈,腰缠混天凌去往陈塘关,找他父亲李靖报仇雪恨,幸得燃灯道人相救,李靖才保住了一条命。燃灯为防哪吒日后作乱就将能降伏哪吒的“玲珑塔”送给李靖。不管是如来佛还是燃灯道人,送给李靖的塔都是玲珑宝塔。李靖为了震慑时刻要造反的儿子,也只好天天托着这宝贝了。 
        虽然这事传出去不大光彩,但在众仙和世人面前,托着一尊宝塔倒是显得“威风凛凛”。 
        就宗教内涵看,它与塔在佛教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塔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事项。作为建筑,它一般用于供奉佛骨舍利子、佛像,或者保存佛经,埋葬高僧骨殖。以上佛教圣物多被认为具有神圣的力量,由此延伸到宗教观念里,塔便有了上通神灵,下镇妖魔,保障百姓太平等重要作用。在现实世界里,人们认为宝塔上可通天,对其顶礼膜拜;在神话世界里,神灵长期制服妖魔多以建塔镇压为手段。李天王经常托塔,则是企求佛祖的庇佑,阻挠儿子造反,保住自己体面的地位。

【转载6】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节选](刘永连等著)
李靖像

        “托塔天王”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托塔天王”是历史成分与宗教神话相杂糅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亦人亦神,虚实参半。
        就“李靖”而言,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而且这一历史人物如同神话传说中的“托塔天王”一样颇有出众之处。李靖本名药师,生于571年,死于649年,精于兵法,是唐朝著名军事家,一位统帅三军的大将军,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李靖自年轻时就跟随李世民,戎马一生,打过许多漂亮的大战役。贞观初年,北方突厥还很强大。李靖采取瞒天过海、长途奔袭的计策,趁唐使前去谈判议和而突厥人麻痹大意之际,率军翻越大阴山,直捣颉利可汗大营。结果,不可一世的颉利瞬间亡国,自己也被擒获。后来西北吐谷浑阻断丝绸之路,有意与唐朝作对,李靖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之职率军西进,穿越高山大漠,非常利索地解决了问题。中国早期的托塔天王像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宝顶山大佛湾第14号毗卢洞外,为南宋石刻。在身经百战的基础上,熟读兵书的李靖非常善于总结作战经验,探索出许多决战取胜的规律,写出著名的兵法秘籍《李卫公问对》。这部兵法在军事领域影响很大,被收入我国传统兵书大典《武经七书》里面。由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开国功勋,唐太宗李世民对其深为赏识和钟爱,对他历授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重要官职,封他为卫国公。李靖 死后,朝廷还把他的灵位请进姜太公武成王的庙里,以表示崇敬和景仰。与此同时,李靖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和精彩神奇的战斗故事在民间为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并被不断加以渲染神化,使李靖其人最终演变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托塔天王。
        不过,就其神职来历和称号渊源来讲,“托塔天王”属于佛教神系中的四大天王之一,最早是印度佛教中的高层神灵。与其对应的是毗沙门天王,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既是财神,又负责保护北方。佛教传入中国后,这个天王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其形象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李靖的故事被杂糅进来。就这样,托塔天王李靖终于诞生了。可以说,中国故事中的托塔天王是李靖其人与印度多闻天王的结合体,是中外文化融合的一个产物。 

        15. 孙悟空为什么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西游记》第七回叙述道,天兵天将无法降服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于是请来西天至尊如来佛。美猴王对玉皇大帝一百个不服,提出要“交椅轮流坐”。于是如来佛与其打赌,如果美猴王能够一个筋斗翻出如来佛的手心,就答应他的要求。孙猴子信心百倍,可是没料到一个筋斗之后还是把尿撒在了如来佛的大指丫里。最后被如来佛翻掌一扑,压在了五行山下。后来,人们在嘲笑一些不自量力者最终要落败在对方之手时,就用“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来作比喻。 
        那么,西游故事的编著者们为什么会虚构出这个情节呢?为什么要让法力齐天的美猴王最后栽在如来佛的手心里呢? 
        其实,神话小说也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恰好是两汉以来中国宗教界佛、道相争最后结果的形象描绘。佛教属于外来宗教,大约在西汉末和东汉初传入中国;道教属于土生宗教,也是两汉时期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了争夺信徒和地位,两种宗教曾经展开你死我活而且为期漫长的斗争。两教先是以各自发展历程争长幼,道士们虚构“老子化胡说”,指出正是道教鼻祖老子后来出游西方化作胡人,才顺便创立了佛教;而和尚们则吹牛佛教早在周穆王时代乃至三皇五帝时代就传入中国,比道教产生早多了。后来以教义相指摘,道士们抨击佛教让人出家,是抛弃家国,叛君背父;而和尚们则讥笑道教义理浅薄,构不成系统。尽管道教徒借助本土优势多次占了上风,唆使皇帝采取行政手段来抑制佛教,甚至拆毁寺庙,遣散僧尼,造成“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北周周武帝、唐朝唐武宗,一宗指后周周世宗),但是两教相比,道教不但在宗教理论上无法与佛教抗衡,而且其倡导炼丹养气以求长生不老,根本不适应广大平民的需要,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结果长期下来,道教还是败在了佛教手里,宗教地位还是落在了佛教之下。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是在灵台山菩提祖师的门下学道成精的,他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代表着道教的势力和能量。佛教是佛祖至尊,如来无边的法力当然代表着佛教的势力和能量。两下角力,就代表着佛道两家相争。由于客观历史上确实道教败给了佛教,所以本着文学反映现实的法则,尽管孙悟空被赋予高与天齐的法力,最终还是要输给如来。近来有人考证,认为孙悟空的拿手绝活纵身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原本是佛教文化里的事物,是高僧们常备而且精熟的本领,这样,孙悟空就是如来佛的徒子徒孙,更是无法与如来佛抗衡了。同时,如来佛法相现身时总是突出手势,或双掌相合,或单掌壁立,或手心向天,或手托圣物,因此如来佛的手掌就成了他无边法力的标志。如此说来,擅长筋斗云的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孙悟空是中国猴子还是外国猴子? 
        孙悟空的国籍问题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已经争论了多半个世纪,至今都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结果。
        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猴。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一种叫做“无支祁”的怪物。鲁迅先生认为,这个“无支祁”就是孙悟空的祖先。《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曾记载,大禹捕获了一个名叫“无支祁”的淮涡水神。它的形象是“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与孙悟空确有相似之处。大禹把它捕获之后,“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后来,中国本土衍生出一系列猴子精怪故事,如唐代传奇《补江总白猿传》、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里面猴子精怪的描写多少给孙悟空形象留下一些烙印。

【转载6】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节选](刘永连等著)
印度神猴哈努曼形象

        胡适先生则认为孙悟空形象是从印度文化里传播而来。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一个叫做“哈奴曼”的神猴。这个哈奴曼是风神的儿子,是猴子王国的一员大将。它神通广大,能在空中飞行,一跳就可从印度跳到锡兰。他能把喜马拉雅山拔起背着走。他的身体大如大山,高如高塔,眼放金光,尾长无比。他还会钻进老母怪的肚子里,在里面伸缩变化,最后从妖怪的耳朵孔里飞出来。所有这些,与孙悟空都是非常相似。
        还有人提出了孙悟空是“混血儿”的说法。季羡林先生就认为孙悟空的形象主要来源于印度神猴哈努曼和印度、中亚一带的猴王传说。有人则认为孙悟空形象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猴精传说,后来受到哈努曼故事的影响。总之,是《罗摩衍那》中哈奴曼的形象和猴精的传说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孙悟空形象。这应该是对孙悟空“籍贯”最为客观和贴切的认定。 

        16. 西天到底在哪里? 
        《西游记》讲述唐僧到西天取经,最后到达灵山雷音寺完成任务。途中每到一处,唐僧也都强调自己是奉唐王(李世民)之命从东土大唐去往西天(极乐世界)取经的僧人,以此来彰显身份。然而,《西游记》描述求取真经的西天究竟在哪里呢?真的有这样一座藏有真经的雷音寺吗?如果有的话,雷音寺又是哪一座寺庙呢? 
        西天极乐世界,按佛教净土宗说法,指佛教徒信仰的没有苦难的理想世界,是佛教中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以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而获得的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
        众所周知,国人关于西天的说法由来已久。据史籍记载,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就带来了释迦牟尼修行成佛的传说。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其位在西方,距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其中一佛土涵盖三千大千世界。 
        中国佛教徒虽说不清佛祖究竟在何处成佛,但大体上都知道应该在遥远的西边。而从历史角度看,这个西天,实际就是指今天的中亚、南亚一带(主要是印度)。
        史载,古印度当时分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其中部是佛教中心。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那儿悟道成佛的。玄奘到达那里时,当地还保留着释迦牟尼悟道处、说法处等,大大小小寺院还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可以说,当时中印度大致就相当于《西游记》描述的西天灵山圣境。 

【转载6】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节选](刘永连等著)
那烂陀寺遗址

        为什么唐僧只有到雷音寺才能取到真经?真的有雷音寺吗?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当时中印度确有一座类似雷音寺那样、佛学至高无上且藏有各种佛经的寺庙,叫那烂陀寺。《西游记》描述的雷音寺,应该就是指这一座寺庙。它的旧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一个叫巴罗贡村的地方附近。
        就佛学发展水平而言,唐朝时五天竺中的中天竺亦即中印度地区,当是世界佛学的中心。在那里,集中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学问最高的资深法师和最为丰富的佛教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寺庙是那烂陀寺,它以拥有当时世界顶级水平的法师和藏有丰富佛教经籍而闻名于世。此外,那里还有五十多座大型佛寺与那烂陀寺交相辉映。 
        取经高僧们的记述显示,那烂陀寺寺院包括八个气势雄伟的大院,常年居住僧侣有四千多人,加上客居僧俗人等,总数超过一万。该寺住持是戒贤法师,已有一百多岁,是当时五印度公认的佛学权威。寺内不仅藏有丰富的佛学经籍,而且有许多精通佛经的法师,曾培养出大批有名的佛教僧侣。史载,当时亚洲各国僧人都来此求学。除玄奘外,中国著名僧人玄照、义净、智弘、无行、道希、道生、大乘灯等都先后留学于此。 
        玄奘的学业也主要是在那烂陀寺完成的。当时已多年不讲经说法的戒贤法师,深为玄奘的好学精神所感动,破例为玄奘开讲高深佛典,并且一连讲了15个月。玄奘在那里学习十数载,掌握了佛教大小乘理论,并受戒日王委托,力胜外道,誉满五天竺,从而成为跻身国际一流水平的资深法师。 
        因此,唐僧师徒到达雷音寺完成取经任务,可以说也是有历史的真实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