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7,399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典小说《荀灌娘》赏析

(2022-03-27 08:47:57)
标签:

文化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转载】古典小说《荀灌娘》赏析

        荀灌娘

        荀菘有女名灌。菘为襄阳太守,为杜曾所围,菘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灌年十三,率勇士千余人,逾城突围,且战且前,诣览乞救。览假兵救菘,贼遂走败。

        这篇小说以极其简洁的白描手法,全文用了不足六十个字,即将荀灌娘突围搬兵,解救父难的故事概述出来,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动人,这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关键在于人物本身,事情本身。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美的人,美的事,问题在于你能否发现他(它),一旦发现了,将其揭示出来,须刻画,无须雕饰,无须卖弄,人们就会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小说作者独具慧眼,从唐人轶事中发现了这样一颗璀璨的珍珠。
        古代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多是如花似玉的弱女子、娇小姐,多体现为一种温柔美。而象荀灌娘这样能够“率勇士三千余人,逾城突围”的女性却极为稀少。荀灌娘这一形象之美,不在其“形”,而在其“行”。虽然在她之前,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在她之后,有擂鼓战金山的梁红玉。但荀灌娘的形象有她自己的独特处,是“年十三”的少年英雄,这在古代的妇女人物画廊里是仅见的。
        简洁的白描手法长处是善于传神,荀灌娘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能够“逾城突围,且战且前”,其胆识、魄力、武功、精神境界,都包含进去了,不得不令人竖起大拇指。这里也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供读者欣赏时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也许正因如此,这则短短的小故事竟能长期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可以任凭人们去渲染,改编成各种剧本活跃在舞台上,至今不衰。
        (转自可可诗词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