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梅花香自苦寒来——记京剧程派名旦李佩红(陈紹武)

(2022-03-18 08:27:11)
分类: 图文:粉墨人生
【转载】梅花香自苦寒来——记京剧程派名旦李佩红(陈紹武)

        李佩红,原工刀马旦,曾以一折《竹林计》荣获了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的“最佳表演奖”。1987年拜在文武兼优的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名下为徒,先后学演了《盗库银》、《铁弓缘》等剧,特别是关老师把根据传统戏《取陵》改编的《风吉公圭》剧让给她首演并在全国汇演中获奖后,使她从该剧里的繁重唱功中,窥见了自己身上蕴含着的文戏潜能。她想:做为一名青年演员应当全面发展,自己也应当象老师那样,力争达到允文允武、昆乱不挡的地步。一天她斗胆向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关老师非但没有责怪她,反而鼓励她说:“好孩子,干事业就得有这种永不满足的劲头儿。兼习文武,这是我一向的追求,你将来若能超过我,是我最高兴不过的事。不过你可不要把文戏看容易了,其实文戏更难。你既然想学,就要把它学好。而一旦文戏底子厚实了,武戏会演得更好。”开朗豁达的关老师本来与徒弟约定,待1992年春天到北京开全国人代会期间,亲自带着佩红去程门入室弟子王吟秋先生家,以业师的名义请王先生收佩红为徒。孰料好梦未及圆,人却黄鹤去!李佩红含着热泪跪在恩师灵默默宣誓: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决心步您的后尘,为京剧事而生,为文武兼备而搏!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李佩红终于被引荐到王吟秋先生家登门求教。王老师试着为她说一出《六月雪》,意在体察一下李佩红的可塑性,视成绩如何再决定是否继续授业给她。
        许多人对李佩红加学文戏的抉择持怀疑态度,认为一向舞枪弄棒的佩红,怕是难以沉下心来学习深沉而又繁难的程派声腔与表演。然而,这位生性倔犟的姑娘,硬是横下一条心,非要学出个样儿来不可。万事开头难,她在王先生一字一腔、一招一式地精心传授下,着实体会到学文戏其实并不比习武戏容易。李佩红知难而进,老师说戏时她认真地学;老师不在眼前时她则反复吟咏声腔,不断练习身段,像着了魔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艺术的探求之中。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她第一次贴演《六月雪》“坐监”一折时,果然以声情并茂的表演,打动了抱着狐疑态度走进剧场的同行与观众。人们不曾料到,短短的时间里,她会取得如此超乎预料的学习成绩。最高兴的除了她自己,当然还有精心授业的王先生,他终于1995年5月4日晚,在天津正式收李佩红为徒。
        几乎是从零开始步入程派艺术的瑰丽殿堂的李佩红,从渐入门径、到初领个中三昧、再到逐渐窥测了它的深刻底蕴与内涵,进而悟出了程派艺术的真谛。其间,她经历的几乎可以说是一段又一段痛苦磨砺的“转型”过程。十来年间,无论是在团里还是在家里,她总是哼哼唧唧地琢磨腔,比比划划地练表演。有人说她对程派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虽然往往几个月才轮到一次演出的机会,但是,由于她常备不懈地“山后练鞭”,所以,每一次演出都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让人们惊喜地发现:她的声腔与表演都较上一次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用“日有所长,月有所进”或“日新月异”来评价她在艺术上的进步,绝非溢美之词。迄今,她能被公认为时下当红的“五小程旦”之一,正是她用辛勤耕耘换来的必然结果。 
        从第一次以程派旦角名义登台亮相,演出《六月雪》中“坐监”一折获得成功开始,李佩红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年来,连续为观众们献出了《六月雪》全剧、《锁麟囊》、《红鬃烈马》、《朱痕记》、《春闺梦》和《蜀亡鉴》等多出程派代表剧目。其中,她主演的《锁麟囊》,还被央视改编、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并已播出。2000年,她以《锁麟囊》与《竹林计》一文一武两折戏的精彩演出,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难得的是,李佩红从没因接连取得了可喜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总是觉今是而昨非,在艺术上永无满足、持续追求。为了拓展演出剧目,她在中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进修期间,向当年曾与程砚秋同台合作多年的李丹林学习了《英台抗婚》(并由她为程砚秋的录音配了像),还向程门再传弟子李文敏学习了《荒山泪》。
        京剧演艺讲究“火候”,所谓“火候”,除了演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外,大抵应当包括演员的气质、素养和对所扮演人物感同身受的体验和表达。如果这个评判标准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说,李佩红的表演是上乘的。看她的戏,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她通过各种表演手段所传达出的一个“情”字,这个“情”,首先感动了她自己,继之是感动了台下的观众。台上台下,两情交融,顿时达成默契;使得审美主体与客体同时获得满足。李佩红演戏,是具有这种感情上的穿透力的。她在《锁麟囊》中扮演的薛湘灵,前半出端庄矜持,娇嗔孤傲,俨然一位少不更事的大家秀;而在后半出戏里,由于人物命运轨迹的逆转,使得这位富户干金一下子跌落到了生活的底层,亲身体尝到人生的况味,于是她清醒了,成熟了,“珠楼”一场里,李佩红借着那段低回婉转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的二黄慢板转原板声腔,如泣如诉地把薛湘灵自责、自醒、进而感悟到人世沧桑的复杂心态,揭示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锁磷囊》是目前诸多程派再传弟子们争相上演的剧目,大家几乎是耳熟能详,所以不想多费笔墨。以下,笔者想稍微详细地说说李佩红表演的《荒山泪》。 
        《荒山泪》(一名《祈祷和平》),是1929年由金仲荪为程砚秋编的一出新戏。这出戏,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激烈的戏剧冲突,它的主旨则在于通过主人公张慧珠一家老小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出“苛政猛于虎”的主题,借以抨击当时的腐败统治。戏曲界习称这类剧情简单而平淡的剧目为“瘟戏”。演瘟戏而能得到人们的赏识,要靠演员的功力。李佩红的这出戏,得到了正宗的传授,因而能较好地再现师祖程砚秋的艺术创造成果。首先,她对人物的身份、气质和心里状态有比较深入的体验,较为贴切地把张慧珠对长辈孝敬,对晚辈慈爱,善良、温顺、贤淑、内向的性格展现出来:她的仪态端庄拘谨,她的举止矜持稳重.规行矩步,不苟言笑,处事诚实,逆来顺受。在“待夫夜织”一场中,有从慢板起,接快三眼、二六,最后以摇板收腔的“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父子们去采药未见回程”一大段成套西皮唱腔,李佩红唱得委婉细腻,饱蕴深情,把张慧珠因对公爹、丈夫星夜未归而牵肠挂肚、忐忑不安、坐卧不宁、夜不成寐的忧虑与担心表达得相录准确。演唱中,辅以闻听屋外动静而疾步出门观望;眼见空链和衣扶桌而睡,生怕爱子被风寒所侵,于是脱掉身上外衣,蹑手蹑足走近身后为儿披上的轻微动作等表演,把个孝妇、贤妻与良母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抢子”一场,当官府来人强抢尚未成年的宝链充当民佣时,一向驯服懦弱的张慧珠,不忍自己的亲生骨肉备受劳役之苦,作为一位慈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改往日的矜持,挺身与军官、衙役们争夺起来。只见她紧追不舍拉佣的人们,跑起了“圆场”,同时双手舞动着变化多端的水袖花,军官哪里容她抗拒,猛然抬起一脚将她踢倒在地,这时她飞身而起,摔了一个漂亮的“屁股坐子”。李佩红这一系列程式动作做得干净、洗练、一气贯通,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这是她几十年基本功基础和舞台锻炼所积累下的艺术功力所使然。最后一场戏,李佩红演得最为投入与精彩。当张慧珠被逼到绝望的境地时,她摈除了对人生的一切幻想与眷恋,表面上看,她的精神似乎已经失常,然而,她的意识反而变得从未有过的冷静与清醒。那一段带有总结性的唱词,几乎使人物达到了无望与无畏的超脱境界。她唱道:“我不怪二公差奉行命令,却因何县太爷暴敛横征,恨只恨狗朝廷肆行苛政,众苍生尽做了这乱世人民。眼见得十室中九如悬罄,眼见得一县中半死十兵,眼见得好村庄变成灰烬,眼中人尽都是那虎口余生。我不如拼一死向天祈请,苍天啊,愿世间从今后永保和平。”这段唱词不啻为张慧珠诀别人生时的绝唱,体现出张慧珠已经从一个只顾一己一家的弱女子升华为关注公众生死存亡并为之祈求平安的博爱者。看来李佩红已经从这段唱词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因而她的演唱是那么动情,那么投入,情随声出,声情并茂,如泣如诉,感人至深,简直达到了演员与角色物我合一的程度。尤其是在唱那句“苍天啊”的感叹时,她眼噙泪花,声音哽咽,宛如一条游丝由弱渐强,直至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 ,宣泄出对不平世道的冲天愤恨和强烈控诉 。 
        李佩红居然能够令数百观众屏神静气地坐在剧场里从头到了欣赏完她演出的《荒山泪》,应当说是人们对她矢志不渝地执着钻研京剧艺术的最好的肯定与褒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