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梅兰芳与《洛神赋》: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秋(胡建君)

(2022-03-18 08:29:24)
分类: 图文:菊坛轶事
【转载】梅兰芳与《洛神赋》: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秋(胡建君)

        1923至1924年之间,梅兰芳参考曹植的文赋以及唐宋画家所临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根据明代戏剧家汪道昆的《洛水悲》杂剧,自编了京剧《洛神赋》。该剧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受到梅氏特别的珍爱,于1923年在北京开明剧场首演,由梅兰芳饰洛神、姜妙香演曹子建。1955年纪念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时,梅氏以六十余岁之高龄重演此剧,并且拍摄成电影,使得曹植《洛神赋》中洛神即曹丕夫人甄氏之说广为人知。
        该剧从“梦会”起,至“洛川歌舞”止。全剧载歌载舞,将《洛神赋》中所描述的洛神“忽焉纵体,以遨以嬉”等情景,以“竦轻躯,似鹤立,宛转长吟”等典雅的唱辞,结合曼妙的舞姿表演出来,不啻为一场视听的盛宴。
        戏剧舞台表现与画卷描绘最直观的不同是,舞台剧的很多外景省略了具体的山川树木河流等的描绘,在云遮雾障的迷蒙大背景下突出主体人物,以生动的舞姿与优美的唱词表现事件的发展、暗示环境的变迁。
        如在《洛神赋图》中,洛神出现的一段,周遭洛水的湍流、翻飞的朝霞、连绵的山峰,协奏成一种飞舞流动之美,特别是或湍急或舒缓的流水成为全卷的源头活水,引导并推动着情节或疾或徐地发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峦平冈,空勾无皴,设以石绿,而脚岸泥金,或施赭石;高柳扶疏,勾以夹叶,再填深绿;松树空勾无鳞,叶则如扇,极尽渲染之能事,映衬出洛神“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之美。
        而在戏剧表演中,开场便是一大片翻飞缥缈的云雾,构成了背景的全部。乍阴乍阳的烟云之中,洛神翩然而现。为了使舞台手姿更具灵动之美,画图中的羽扇换成了飞扬的尘麈,以配合“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身姿。外景转换更多地依靠唱词来提醒,如一句“野荒荒星皎皎夜深人静,驾云来转瞬间已到驿门”,只见洛神在云雾中,凡番穿行,便从天上到了人间。当然也有一些简单的陈设来铺垫场景气氛,如“川上相会”—场中,舞台上布置三层高台的背景,洛神载歌载舞、飘然而下,展现一种飘逸而有气势的动态之美。当曹植徘徊缓步,唱到
“独自行来到洛滨,烟水茫茫何处寻”时,外景也出现一些简单的山石树木,以衬托人物怅惘寂寥的心境。而那片缥缈的云雾,则始终梦幻般地萦绕于舞台之间。
        梅兰芳在此剧的唱腔和舞蹈设计上真是费足工夫。如“川上相会”中成套的西皮唱段,几乎集中了青衣在西皮各种板调中的主要唱腔,低音如珠走玉盘,高音可响遏行云。晚年重演时,梅兰芳的发声更趋于圆润,更富于水音,而且随着节奏的变化,通过编排有序的独舞和群舞,巧妙表现出洛神与众神女“或翔神渚,或戏清流,或拾翠羽,或采明珠”的欢悦,达到了歌、舞、剧三者的完美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