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里戏外·《小女婿》与《罗汉钱》|刘玉堂

(2023-02-13 21:56:14)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戏里戏外·《小女婿》与《罗汉钱》|刘玉堂
    
        一出《李二嫂改嫁》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其为何魅力永葆、久演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沾了题材的光,它反映和表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与该剧先后,全国出现了一批同类题材的剧目,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沪剧《罗汉钱》、歌剧《小二黑结婚》,评剧《小女婿》、《刘巧儿》等。这些个剧目虽然都带有反对包办婚姻,宣传《婚姻法》的意识形态特点,但作者的笔触还是能开掘到事物的内涵,展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下中国妇女的遭际及命运。它们大都由著名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罗汉钱》和《小二黑结婚》,改自赵树理的《登记》和同名小说,《小女婿》改自李健吾的话剧《青春》,《刘巧儿》则来自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马锡五断案”。因一般观众对《小二黑结婚》、《刘巧儿》和《李二嫂改嫁》都耳熟能详,故不再饶舌。而青年朋友恐不知《小女婿》与《罗汉钱》概念如何,我来给你作介绍。
        《小女婿》说的是:东北某农村,农村姑娘杨香草与田喜相爱,遭其父杨发强烈反对;媒婆陈快腿爱慕田喜,便趁机将香草说给急于娶儿媳帮工的罗寡妇十一岁的儿子罗长芳,杨发贪财允婚。三天回门之时,杨香草找区长告状,有情人终成眷属。李健吾的话剧《青春》创作于1945年,曹克英等在建国初将其改编成评剧,由东北文协评戏工作组与唐山评戏院于1950年在沈阳首演;1952年,东北戏曲研究院评剧实验剧团再次加工排演此剧并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轰动整个剧坛,一举荣获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扮演杨香草的韩少云则获表演一等奖。
        小时从小喇叭里听该剧的片断,常与一段山东快书相联系——说了个大姐整十七,四年不见就二十一,找了个丈夫才十岁,不大不小就差十一,这一天小两口一块儿去抬水,一头高来就一头低,小大姐后边一使劲儿,把小丈夫甩到了泥沟里……我以为说的是一件事儿来着,结果还不是。
        新中国成立前后,小女婿的现象在我家乡也很常见,我本家的大侄子即是十一岁结婚的。大人们听广播上唱《小女婿》时,还在那里议论,小女婿也不见得就不好,你看人家刘××不是过得挺好吗?唱得倒是怪好听!另一个就说,这可难说了,刘××的媳妇偷偷哭了多少回你知道吗?
        多年之后,我至东北当兵,才真正领略了《小女婿》的魅力。该剧在东北的认知度,与山东人对《李二嫂改嫁》的熟悉相当,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人小孩的都能哼两口。那年我至辽西“支农”,房东大嫂就专门给我唱了一段“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响”,全段是:小河流水呀还是哗啦啦地响,河边的柳树还是那么样地弯。那一天薅草回来天色已晚,满天的彩霞哪太阳它下了山。还记得与田喜哥在这儿见面,我亲手绣荷包戴在他的胸前。订下了终身事表明心愿,许多的知心话越说越甜。田喜哥一定恨我不该把心变,怕的是他对我不象从前。出嫁后我时时刻刻把他惦念,也不知他怎么过的这三四天?无边的田野看他也看不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至沈阳领《鸭绿江》杂志社的一个小奖,终于看到了由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已是五十岁的韩少云风韵依然,那段“小河流水”确实就不同凡响。为写这篇小文,我翻阅有关《小女婿》的资料,看五十多年前报端对其评价是“一段甜美抒情的《小河流水哗啦啦地响》,风靡了亿万听众;韩少云的表演典雅庄重、自然大方,一派大家风范。”这也证实了我的看法。
        说到韩少云,想起了杨振华说的一个相声,相声的名字忘记了,但故事梗概还有印象,说“四人梆”及其爪牙迫害一个叫“筱淑云”的演员的故事。这个“筱淑云”就指东北三大评剧名家筱俊亭、花淑兰和韩少云。而《小女婿》即是韩少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评剧院团都公演过此剧,其中以中国评剧院筱白玉霜的版本最为知名。此时,我又一边看着根据1958年筱白玉霜的录音制作的音配像,一边继续写此小文,真的是一种精神享受。该版本与韩少云版稍稍不同,但影响更大。当年参与该剧的演出者可谓大腕云集,除了饰演杨香草的筱白玉霜,饰演田喜的魏荣元,还有饰演陈快腿的喜彩莲、饰演田喜妈的喜彩春姊妹俩,及饰演罗寡妇的鸿云霞,饰演区长的陈少舫等,都是评剧流派的代表性人物。
        该戏一开场,是罗寡妇求媒婆陈快腿为十一岁的儿子作媒:咱们娘俩从前就在一个村子里住,不是外人我才对你说说我的心腹,自从长芳他爹入了土,撇下了我们娘俩人单势孤,我那十几亩土地跟人家互助,我们没有人工是有牲畜,家里的活浆浆洗洗缝缝补补,挑水种菜做饭养猪,养一挂胶皮车是没有人来照顾,你的兄弟岁数小正在念书,没人缺手谁来帮助,累得我头迷眼黑一个劲儿的糊涂,我实在受不了这些个苦,我心想给你的兄弟娶上一个媳妇,娶一个大媳妇照看家务。我情愿多把那彩礼出。这件事我求你辛苦辛苦。保妥了媒我给你做上一件衣服。
        而陈快腿暗恋田喜,又听说杨香草与田喜闹自由恋爱,其趁机将香草说给罗寡妇的儿子罗长芳,也是符合她的心理和情感逻辑的。
        该剧的“河边定情”一场,特别有戏,将两个农村青年,既爱慕,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甜蜜、温馨,又羞涩、含蓄,拿捏得十分到位。香草绣了一个荷包欲送给田喜做定情物,去河边等他:香草荷包手中拿,上边绣着一朵小红花,一面是字一面是花,我送给田喜哥胸前挂,他当不上模范我就不搭理他,绣不完我的心里话,怎么样才能送给他……
        田喜下工回来打此路过,遇见香草想说话,可又不好意思,遂无话找话地说,想跟你合计点事!香草说,什么事儿?你说吧!他吭哧了半天,说是,香草……我,我想说呀,我、我们那个……我们,我们那个小组的地呀侍弄得好,我说,那小苗长得才壮呢!我把棉花籽也闷上了,就等着种呢!今年秋天准错不了!香草即说,听说你们小组里有好几家要买牲口的呢,真的吗?田喜说,是呀,还打算买一挂胶皮车,咱们的生产搞得可有劲儿了!真的?真的!那好呀,真的不错。
        之后,香草问他,还有事儿吗?田喜说,我想说的话还没说完呢,香草很想听,遂说,说吧,什么话呀?田喜又在那里吭哧,我是想啊,我是想问问你……香草说,问我什么呀?田喜说,问你呀,问你愿意不愿意!香草说,什么事儿呀?我愿意不愿意的!他说,那个……对,我是想啊,我是想先跟我妈商量商量去!让我妈呀,那个也参加你们纺线小组吧!香草说,那还要商量什么呀,我把草薅完了,我就找田大娘去,田大娘比我们纺得还好呢!田喜嘟哝着,对,就这么办!
        香草又问,还有事儿吗?我要回家了!可又不甘心,遂将荷包拿出来,田喜哥你看这是什么?田喜一把夺过,说,不是送给我的?香草不认账,别不害臊了!田喜说,我看看还不行?嗯,还有一朵小红花,好看倒是挺好看,只是没什么用处!香草说,什么有用啊,我打算送你一头老牤牛……接下来的一大段对唱特别精彩:
        (香草)你也不仔细地看看它,上面绣的是一朵什么花?什么人才配把它挂,怎么样才能够对得起它。(田喜)一面绣的小红花,这一面又把字来扎,四个字生产模范绣得不大,粗心大意我没看见它,你把这荷包送给我。(香草)我问你的话儿你还没回答!(田喜)你问的话儿好回答,荷包上绣的本是光荣花!田喜我就配把它挂,我当上生产模范对得起它。我明白这荷包分明是为我绣,你不给我羞羞答答为什么?(香草)我怕旁人看见说闲话,要知道我是个女孩儿家。你没结婚我没出嫁,我送你荷包旁人要是问我叫我怎么回答?(田喜)你动不动地就怕人家说闲话,送给我个荷包又怕什么?(香草)我们家比不得你们家,我的老人也不像你的妈,又恐怕村里的人乱说闲话,(田喜)你这妇女会员也是个封建的脑瓜儿。(香草)田喜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这样的小瞧我究竟为了啥?(田喜)我和你说的是玩笑话,算我没说还不行吗?怨我不对给你赔礼,你不理我我要回家……(香草)田喜哥你、你的对象选没选好,人家都说你的眼光高。(田喜)我的对象早就选好,她人好手巧学习热情高,生产积极贪黑起早,又会纺线又会把草薅。(香草)田喜哥你把她夸得那么好,快把她找来我也瞧一瞧。(田喜)你要我找来我就找……他转转悠悠,一下把荷包掏出来了。(香草)我给你绣的小荷包。(田喜)荷包里装的是什么?(香草)荷包里装的是——香草。(田喜)我心里早有意没敢说,怕你的眼光高。(香草)你看我好我看你好相依相靠,心里的话儿只管往外掏。(田喜)咱们俩、咱俩定婚你看好不好?不愿意就算罢,你可别跟外人学!(香草)一言为定咱们说话要牢靠,(田喜)有什么为难的事也不许动摇。(香草)我在家织布纺线下地去薅草,(田喜)我参加互助组努力勤劳。(香草)快乐的小家庭多么美好,(合)幸福的生活越过越提高……
        但最好听的,我感觉还是“鸟入林……”那一段,其唱腔将白派艺术发展到了至极,高音明亮,中音宽厚,低音饱满、大气端庄。唱词是: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杨香草守孤灯左右为难。我心里千头万绪方寸已乱,就好像脚踏两只船。田喜儿哥待我好我们情意相连,他叫我跟他走就在三更天。我有心找区长求他来公断,怕的是村里的人说些个笑谈,倘若是到区上三堂对证,我的爹人财两空定把脸翻,他一定又与我把骨肉情割断,这一来我的娘定哭几天,我前思后想拿不定主见。我还是不走把母亲成全,忽听见梆声响到了二更天,想起来出嫁的日子就在眼前,听人说罗寡妇也是一个老封建,老一套的旧礼法做媳妇更难,我与那姓罗的毫无情感,绝不如田喜哥我们两个投缘,田喜哥他叫我跟他一块儿走,我要是不去他定然心酸,倘若是忧虑成病后悔迟晚,我岂不害了一个好青年……
        杨发贪财允婚,田喜与香草私奔未成,香草被逼无奈出嫁,三日回门之时,香草与田喜找村长及妇女主任告状,那小女婿竟当着众人说:她嫌我的岁数小,那我还嫌她的岁数大,她是我的媳妇,人家都说像我妈,他们两个一般高,岁数还不差啥,他们俩人可好啦,正好结婚吧,我是不要她,妈,咱们回家吧。而香草与小女婿并未正式登记履行手续,也就不存在离婚的问题,最后在区长的决断与调解下,香草和田喜终于喜结连理。众人齐唱:坚决向封建势力斗争到底,给咱们作主的有毛××。

戏里戏外·《小女婿》与《罗汉钱》|刘玉堂

        现在再说《罗汉钱》。一说《罗汉钱》,青年朋友未必知道,可一提《燕燕说媒》,你说不定就会唱。这个《燕燕说媒》便是《罗汉钱》中的一个唱段。
        该剧说的是,农村青年李小晚和张艾艾互赠罗汉钱确立了恋爱关系,遭到村长等人的反对。艾艾的母亲小飞蛾发现了罗汉钱,回忆起20年前自己与宝安的悲剧故事,不禁潸然泪下,她转变观念,鼓励女儿自由恋爱。后在燕燕的帮助下,两青年终于喜结连理。剧本在原著的基础上,丰富了小飞蛾的艺术形象,她的心酸往事和现实转变无一不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另外,剧中还成功地塑造了燕燕这一有胆有识、敢于斗争的农村姑娘形象。该剧在1952年8月由上海市文化局艺术事业管理处改编,由上海沪剧团排演。同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也获得了剧本奖、音乐奖和演出一等奖。
        现在全本的《罗汉钱》已难得再见,但那段紫竹调“燕燕说媒”却一直流传至今。有一年,我在三峡笔会上听著名评论家、《上海文学》执行主编周介人先生唱“燕燕说媒”,他竟一气将三个人的唱段全唱了下来:燕燕也许太鲁莽,有话要对婶婶讲,我来做个媒,保侬称心肠,人才相配门户相当,问婶婶呀,我做媒人可像样?问婶婶呀,我做媒人可稳当?燕燕侬是个小姑娘,侬做媒人不像样,只要做得对,管啥像不像,我来试试也何妨,燕姑娘呀我就听侬讲一讲,我家艾艾许配哪家年轻郎?他声音软软的,很本色,也很地道,我以为他唱到这里就算了哩,不想又唱道,婶婶啊,侬听着,就是东村的李小晚。迭份亲事勿稳当,配了迭门亲,村里相有人讲,年轻姑娘太荒唐!叫婶婶呀,婚姻只要配相当,配相当啊,哪怕人家背后讲。我也来学一学五婶娘,迭门亲事世无双,小晚人才生得好,村里哪个比得上,放了镰就是镐,劳动生产好榜样,而况小晚艾艾早相爱,正好一对配成双!他唱得很投入,甚至有点自我陶醉的味道,即令我十分地吃惊并对之刮目相看。我称赞他唱得好的时候,他即告诉我,唱沪剧必须用上海话才好听,你用山东话唱不灵光。此后我再于某个场合听人唱“燕燕说媒”时,不由得便会想起他,而他于三峡笔会的第二年即去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