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4】汉口京剧谈往(漂泊客)

(2021-03-14 10:09:06)
分类: 图文:菊坛轶事
    三十三、筱奎官潦倒汉皋
    筱奎官是一位北方名丑,30年代随李万春演出于“新大”后,就留在汉口一直到死。他为什么被李万春丢在汉口呢? 原因是筱奎官染有吸ya片烟的不良嗜好,李万春的父亲李永利怕筱奎宫影响了他的儿子,故而在30年代初李氏父子汉时,就将筱奎官丢在了汉口。筱奎官在未吸ya片时,长得又白又胖,为李万春配演《落马湖》的酒保一角,起到了绿叶扶持红花之功效,堪称一绝。后流落汉皋,沦陷前后则与刘五立等配戏。后来因生活困苦,弄得骨瘦如柴而亡于汉皋。一代名伶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可叹。筱奎官真名为何,人们均不知晓,只知道他姓殷,乃当年(抗ri战争前夕)他与刘五立演于长乐戏院时,汉寿里的一位居民所说。
    三十四、林砚雯与张美玲
    林砚雯与张美玲两位坤伶,都是沦陷时在“新大”挂头牌的角儿。林砚雯文武不挡,当时以《大英杰烈》一剧享名汉皋。她个子高,扮相英俊,女扮男装实极相宜,给人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
    张美玲是一位头牌青衣花旦,以演《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出名。有大角风度,艺宗“梅(兰芳) 派”,身个亦高,有巾帼英雄之气慨。当时《武汉报》副刊《游艺》编辑金陆戈,经常在该报作旧体诗词赞扬美玲之演出,张离汉后也常来信给金,金则又以接张美玲来信而调寄××为词。亦为那时之佳话。
    三十五、阎皓明改名阎正明来汉挑梁
    阎皓明是“闭眼关公”这一流派创始人林树森的女婿,他曾多次随林来“新大”配演刘备这一 角色。沦陷时林树森未来过武汉演出,阎皓明则名为阎正明挂头牌,并带来二牌当家女老生李淑棠(即后来的著名坤旦李慧芳)和著名坤旦雪艳(三牌)。阎专演“林(树森)派”的关公戏,唱“大轴”(最后一出)。有时也演演文武老生戏。“压轴”(倒数第二出)则常为李淑棠与雪艳合演之《游龙戏凤》,李淑棠演正德皇帝,雪艳演凤姐,极受观众欢迎,被誉为是珠联璧合之作,原因是李的嗓音清脆高亮,雪艳的扮相秀美,做派逼真。
    三十六、陈鹤峰、云艳霞夫妇与于素莲
    陈鹤峰、云艳霞夫妇,40年代同台演出于“汉大”。陈鹤峰为“麒派”嫡传弟子,以须生应工。青壮年时曾在杭嘉湖水路班与那里的武生们一同习艺,故有武打基础。当年曾为盖叫天所演《狮子楼》的武松,配演过西门庆,身手不凡。婚前,云艳霞挂牌在他之上,婚后陈鹤峰挂牌则居首位。陈鹤峰所主演的连台本戏《金镖黄天霸》在40年代以前享名于汉、申两地,极有风头。在“汉大”,云艳霞辍演后,陈鹤峰则与于素莲合作,他们二人合演的《斩韩信》一剧,合作默契但又各有千秋。于的吕后以骄、美、泼辣见称,陈的韩信则演得声泪俱下,是当时之“二绝”。
    三十七、学“麒”不拜“麒”的王椿柏
    王椿柏是40年代前期挂头牌演出于“汉大”的文武老生,先后共来了二次,均演于“汉大”。第一次带来了坤且海碧霞,以刀马戏《穆柯寨》得到观众的欢迎。武生白云亭乃杭嘉湖水路班出身,身体结实,能演高雪樵的代表作《驱车战将》,又在《七擒孟获》中唱了汉调,后与王少楼合演《金钱豹》一剧。王亦为杭嘉湖水路班武生,故二人各显神通,王在《金》剧中耍了真钢叉和火叉,白云亭的孙悟空则从五层桌上“甩叉”而下,各别苗头。王椿柏二次演于“汉大”则是带其老婆旦角毛剑秋。毛在抗ri战争前曾来汉演于天声舞台,当时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嗓音清脆,做工亦佳。这次却染上了吸ya片的不良嗜好,骨瘦如柴,与王椿柏合演了《坐楼杀惜》等剧。王以老生应工,王也演过《周瑜归天》一剧,也能“巧喷彩水”,但与前辈王虎辰相比则有差距。他曾上演《林冲夜奔》一剧,当时有一位观众说,看了刘五立的这出戏还看王椿柏干嘛? 但王椿柏的红生戏却很好,因为他身材高大,架子好,嗓音高亢有气派,扮相也好。他的《追韩信》有独到之处,难怪周信芳在收了高百岁和陈鹤峰两位高徒之后,也很想收他这个徒弟,但王椿柏却对人说,他是学“麒”而不拜“麒”。
    三十八、李雪枋和14岁的小王桂卿的“绝招”
    李雪枋在上海是以演《盘丝洞》的“四脱舞”而登龙于沪滨京剧剧坛因而大红大紫的。沦陷时她继武生王少楼(王少楼在沪有“一条腿”的美称)之后而来到“汉大”演出,剧目有《纺棉花》等,上座率甚佳。她之后,就是老猴王”王桂卿带着他的三个儿子上演于“汉大”。以小王桂卿为头牌、小二王桂卿为二牌,他自己为三牌,还有小三王桂卿(当时只有几岁)为四牌,以演“猴戏”和“麒派”戏为主。其父子四人均擅长演孙悟空,小三王桂卿则以小小的年纪演唱《追韩信》而博得观众满堂的彩声。记得有一天,小王桂卿(那时年仅14岁)却拿出了他独有的“绝招”,先唱了正宗老生戏《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接着又主演了《锤震四平山》的李元霸。王桂卿则为其长子在《失·空·斩》中配演了王平。小二王桂卿则为其兄配演了《四平山》中的裴元庆。《失·空·斩》一剧,王氏父子演的完全是“北派”路数,年仅14岁的小王桂卿所扮的孔明,唱腔是“老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味道,动作亦极老练沉稳。其父王桂卿的王平,则起到了绿叶扶持牡丹的作用。李元霸锤震四平山》一剧,小王桂卿身扎硬靠,脚穿高底靴,手舞“八方”双锤,除起打外还有顶锤等“出手”“绝招”,演来实为惊险。再配以小二王桂卿的裴元庆,锤对锤的开打则更为精彩。
    三十九、傅德威压倒纪玉良  陈鹤峰气死王鸿福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汉大”大演了“海派”武生戏和“麒派”老生戏后,为了调节观众的味口,除了请来“京朝派”的被誉为是“鸭肫肝”的王鸿福演唱了一阶段后,又请来了阵容庞大的“京朝派”名角李砚秀和纪玉良等人。王鸿福唱了《失·空·斩》等剧后,李砚秀则上演了“荀(慧生)派”戏《红楼二尤》等。纪玉良的老生戏嗓音宽亮,很受观众欢迎。继之则来了坤旦陆蕊芳和女老生解宗葵。后来则是李宗义和张淑娴二人演出《打渔杀家》等剧。张淑娴还与同来的三牌武生傅德威一起演唱了《九房合一子》。李宗义这位当时头牌老生,也与德威等合演了全本《杨家将》。之后纪玉良再度来汉,已不是过去的二牌而是头牌挑梁了,带来了花脸马连昆和武生梁慧超老生关德咸等人。纪与马合演了《失·空·斩》。在全本《四郎探母》中,纪玉良的杨四郎,关德咸的杨六郎,在“兄弟相会”的一场戏中,关德咸特别“卯上”,唱腔高亢超过了纪玉良,当时,全场观众为关德咸大声喝彩,纪玉良觉得丢了他主角的面子。第二天的报上也登出了《关德咸压倒纪玉良》的文章。因此,纪玉良认为关德咸是配角,配角不应该在台上“坑”主角,这是梨园过去的规矩。后来纪玉良合同期满离汉他去,就将关德咸丢在汉口而不带走,关德咸就留在“汉大”成为了班底,有时也挑大梁挂头牌演唱《珠帘寨》等剧。
    嗣后,陈鹤峰又在“汉大”与王鸿福同台演出,那时正是“三伏”热天,陈鹤峰主演《斩经堂》中的吴汉,王鸿福则以老生反串吴母,吴汉在他的母亲要他去杀其妻时,有些不忍,因而吴母很气,谁知王鸿福那时是一个有吸ya片烟的不良嗜好而身体又十分虚弱之人,这一气之下,竟真的气昏倒在台上,于是舞台只得暂时落下了大幕,给王鸿福服药醒来后再行上演。因而第二天的报上,又登出了以《陈鹤峰气死王鸿福》为标题的文章。
    四十、沦陷时的天声舞台
    沦陷时汉口天声街的天声舞台,也和“新大”、“汉大”一样地上演京剧,戴绮霞与关肃霜师徒在这里同台演出过。著名坤旦新谷莺,云秋兰和她的丈夫马骏华(老生),武生盖天鹏和郑国斌,陈筱穆和张淑兰夫妇都在这里演出过。胡月珊和黄云鹏师徒也在这里演出过。新谷莺、盖天鹏很能叫座。“标准二百五”刘斌昆和张淑兰的《大劈棺》则轰动了汉皋。还有张鸣声、张宏奎的《连环套》一剧,受到观众欢迎。陈大濩是“票友”“下海”,为“余(叔岩)派”老生,那时他在汉口天声舞台演出,以《定军山》等剧为打炮戏,但那时他嗓音欠佳,因而不受观众的欢迎,上演的时间不长,就默默而去了。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粉碎“四××”后,陈大濩在上海已是研究京剧“余(叔岩)派”老生的专家了。
    京剧“票友皇后”华香琳,在ri寇即将投降前夕,组织了华香琳京剧团在汉口天声舞台演出,除她本人外,京剧“五大名旦”之一的徐碧云也支持她参加了演出,著名的京剧老生迟世恭也参加了这个京剧团。但因那时盟军飞机不断来汉口轰炸,故这个京剧团在汉只作了短暂的演出就离去了。
    四十一、新奇的“双二牌”
   ××胜利后,“红生泰斗”林树森率班来“汉大”演出,这次是他最后一次的演出。他在抗×以前曾数次在“新大”演出,与此次一样,都是挂的头牌。以前他的班子除二牌是旦角外,其余的演员均为王筱芳、王少芳、程少余和毕春芳。这次所带来的演员却大换班,除林为头牌外,新奇的是来了个“双二牌”赵晓岚和于素秋,三牌是武生高雪樵,四牌为花面郭元汾。“双二牌”赵、于二姝则分演“压轴”戏,林则每天均演“大轴”。“出手坤伶”于素秋演出了拿手戏《水漫金山》。赵晓岚则与林树森合演了《盗魂铃》,赵能自拉自唱,一段《劝千岁》的唱法有别于马连良,她在“劝千岁,杀字”的“杀”之前,加上了一个“把”字,唱为“劝千岁,把杀字休出口”,这种唱法是借鉴于汉剧“一末”桂林的,实属别具一格。于素秋还与高雪樵、郭元汾等合演了《大战宛城》一剧,实为珠联璧合之好戏。
    四十二、名武生甘当贱“马童”
    王筱芳、王少芳的父亲叫王益芳,是林树森的启蒙老师,因此,他们两兄弟与林是师兄弟因此与林之感情极好。两弟兄长期为林配戏。如林演关公时,王筱芳则为之配演马童,少芳则为之配演王平,都是因为有师兄弟之谊的缘故。特别是王筱芳,当年在林的挂牌首位之下,是挂三牌的当家武生,他以名武生甘为林的贱“马童”。王筱芳的代表作是扮演《冀州城》的马超,当年这出戏为汉口观众所称道。王少芳则以扮演《天水关》的姜维著称。
    四十三、“宝剑入鞘”的比赛
   ××胜利后的“新大”,先是由董明艳和潘鼎新在那里演出,潘的父亲潘月樵是上海的一位名老生表演艺术家,因而潘的老生演出亦不差。后来,名旦李慧芳、武生王少楼和李仲林同台在“新大”演出,据说王少楼与李仲林二人在台上进行了“宝剑入鞘”的比赛表演。王、李二人的“宝剑入鞘”都是一次就成,稳而且准,毫无别的演员一次、二次或是三四次才能将宝剑插入鞘内的不准的毛病。
    李仲林猴戏好,被誉为“标准猴王”,他的代表作则是《紫竹林》(火烧余洪)一剧,别人的《火烧余洪》一剧是以武旦刘金定为主演,余洪则是由武花脸配演,李的《紫竹林》一剧则不同,他以白面英俊武生扮演余洪,火起后,他有各种翻、跌的高难动作,演来轻巧无声,为之一绝。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