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摘2】京剧名家钱浩梁艺事述略

(2021-02-17 08:18: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文:粉墨人生
【文摘2】京剧名家钱浩梁艺事述略
钱浩梁与夫人曲素英

    1983年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曲素英心中的悲怆,几年空房孤影的生活结束了,浩亮回到了她的身边。她欲说无语,泪若雨梨。浩亮恢复了自由,又回到了他艺术人生的原点,回到了他昔日工作的单位——中国京剧院。浩亮的家也从梅兰芳寓所搬回到海淀区魏公村一幢筒子楼52平方米两间背阴的小屋。房子没有装修,小小过道塞得满满的,最奢侈的家具算是一台34英寸电视和一台窗式空调,其它用品与老北京普通工人家的没有两样,这一切很难与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京剧名伶联系在一起。浩亮的瞳眸中感慨万千而又不无凄楚地滑出沧桑的泪痕,也许此时浩亮才真正认识到了他与他的激情演出的那个红色经典时代结束了,剩下的唯有一抹难以磨灭的回忆。浩亮几年来蛰伏在“大宅门”内一间花格轩窗后,形单影只,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平凡于心内,过着没有张扬与喧嚣的窘迫生活。不知有多少次翘首遥望如火如荼的京剧舞台,茫然地在看着前方,在回想着往日的时光。真是铿锵雄音飞千里,耿耿红灯照万家,而今迈步从头越,重铸钟鼎迎晚霞。他虽然回到了中国京剧院,但是却不能上舞台。现在他们住在亚运会90平方米的楼房,屋内布置很简单温馨,墙上悬挂着演出的剧照,只是没有《红灯记》的一张剧照,唯一能看到是一个手提红灯的泥塑小人。浩亮谢绝了记者多次的专访,不想回忆,他没有几位深交的朋友,多是不远不近的关系。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对浩亮而言,人生进退并不只是一碗酒垫底那么简单。      
    1983年底,浩亮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机,时任河北……喜欢京剧,也爱惜人才,一纸调令将浩亮调入石家庄,在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浩亮接到调令的一刹那失声痛哭,在人生拐弯处又有了新起点,命运又一次新的转身,又一次照亮了人生新起点,何其之幸啊!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使他感到了“新生活的召唤”。1984年浩亮走进了河北省艺校,说句实话,凭他的知名度和上乘的艺技,当一名教师爷那是绰绰有余,这教学工作也是一份稳定安逸的差事。他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情欢迎,他胸中荡起了一种无形的激情。在欢迎会上浩亮激动地说:“我是个犯了错误的人,组织上既然把我安排在这儿,我要努力工作。我是唱戏的,不懂教学,在教学上没有经验,希望大家多帮助。”浩亮这番话体现出他的一种稳重、谦卑和智慧,省领导和戏校领导鼓励他“放下包袱,大胆工作”,并给予多方面的关照。几年间浩亮广桂桃李,传授技艺,敬业工作。他从不多言多语,低调行事,不事张扬,不务空名,经常独处,每逢开会墙角坐,不提意见光通过。他一心扑在教学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投入到培训京剧人才的工作之中,倾注了他高深的艺术造诣和满腔心血,对一批批学生因材施教,编写了《戏曲基本造型十五功》教材,课徒传艺,倾囊相授,扶掖后学,师心厚望,指导学生排练了盖派的《一箭仇》、《雁荡山》等剧目,像当年在中国戏校老师李少春先生教自己那样传授技艺,使学生在技艺上有了显著提高。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浩亮和夫人曲素英应邀出现在辽宁电视台水银灯下,现场直播现代京剧《红灯记》,浩亮身着那件缝着补丁的铁路工人服装,手提红灯甫一亮相,一曲精彩的西皮流水、二黄原板,满腔满调,再现了当年的风采,观众在掌声中呼唤着李玉和回来了,浩亮真的又回来了。      
    1988年,《中国戏剧》杂志刊登了一篇吴钢写的《浩亮近况》的文章。一位与浩亮23年没见面的老朋友看望了浩亮,并写了一封给一位老领导的信,希望能让浩亮重返京剧舞台,这位领导作了批示并转给了文化bu。另一位喜爱京剧的领导了解到浩亮的近况后,提出了浩亮重返舞台的想法,当年12月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了3天义演活动,在演出的名单中出现了十几年不见的名字钱浩梁。消息传开,公园沸腾了,戏票10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京剧的最高票价。浩亮演出传统戏《艳阳楼》,他在后台对着化妆镜,拿起笔来,迟疑地回忆着脸的勾法,一丝不苟地勾描、扮上、勒上、扎上。浩亮一登场就是全堂碰头好,趟马后的大跺泥稳稳当当、纹丝不动地跺在台上,博得了久违的满堂彩。
    1989年,浩亮被评为高级讲师职称,这也是学校对浩亮的关怀和身份的认可。从这时起,全国各地……纷纷邀请浩亮前去演出。在演《群借华》中一直是“一赶三”,前鲁肃、中孔明、后关羽。1989年10月,《新体育》杂志社为庆祝创刊40周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庆典文艺晚会,经请示……同意,邀请钱浩亮夫妇露演。当晚浩亮与曲素英生旦合璧演出《白毛女》选段。浩亮在《艳阳楼》中扮演高登,唱、做、念、打非常精彩,不减当年的风采。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浩亮又演唱了《红灯记》中“提篮小卖”一经典段。1989年12月下旬,浩亮夫妇与李世霖、谷春章应邀到沧州演出,演出了传统戏《龙凤呈祥》、《长坂坡》、《汉津口》等剧目。在《龙凤呈祥》中浩亮前乔玄、后赵云,表唱俱佳。浩亮的拿手戏《长坂坡》和《汉津口》工架大方,稳健凝重。1989年应天津市一位重要领导的邀请,在天津电视台元旦节目演出了拿手戏《艳阳楼》,轰动津门。1990年浩亮夫妇再度与沧州京剧团联袂合作,在山东、河北一带演出十分叫座,场场爆满。1990年3月15日,应江苏省邀请,浩亮、曲素英和江苏省京剧院联合演出。1992年秋,浩亮夫妇在山东蓬莱演出《龙凤呈祥》,在舞台上浩亮突发脑溢血,罹患半身不遂,及时抢救后返回北京治疗,在夫人曲素英精心护理下,浩亮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练功,经过多年的休养得到了康复。1997年南下深圳演出,重新回到了舞台。1998年,在北京正式返回舞台,参加中国戏曲学院组织的校友捐资义演活动。浩亮夫妇又登上了熟悉的北京长安大戏院舞台,浩亮终于以演员的身份重返舞台了,浩亮的演出受到了首都观众不同寻常的欢迎!2000年12月16日,石家庄在河北艺术中心举办中国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浩亮夫妇作为大轴出场,合演《白毛女》选段后浩亮又演唱了《洪羊洞》、《红灯记》选段,特别是唱“无产者一生奋战求解放”一段时,受到八千观众的热烈欢迎,赢得爆彩。
    浩亮的独生女钱红南留学美×,毕业后在波×顿一家公司就职。1992年底,浩亮结束了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原省艺校)的教学生涯,经学校批准病退回到了北京。在家里颐养天年,看上去很诚朴慈祥,安定从容,与一位普通老先生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说到底,耄耋之年的浩亮老先生最想回忆的是舞台,最想要的是平淡的生活,如今生活过的不算富裕,还算比较充实,过着敬虔度日、谨慎自守、淡茶粗食的退休生活,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