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摘3】京剧小生宗师姜妙香(何时希著)

(2019-07-04 08:01: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文:粉墨人生

【书摘3】京剧小生宗师姜妙香(何时希著)
《洛神》梅兰芳、姜妙香主演


    接叙妙香此一阶段所搭之班。

    11岁夏天,开始搭宝胜和班,系梆子、二黄两下锅,为张桂 (艺名小桂芬跨刀,唱过娘教子》,师弟陈葵香的薛倚(葵香先唱老生,此时尚唱娃娃生),以后妙香唱进宫》是票友激出来的。那时堂会戏因妙香的《玉堂春》长腔多,主人欢迎,所以多点妙香唱《玉堂春》。有位票友问“他就会这出戏”妙香一气之下,回家就要多学戏。先学《二进宫》,裘桂仙教生、旦、净还管操琴,陈葵香去花脸,没说谁学老生。这出进宫》三个小孩儿已逗着人们喜欢,裘桂仙又让三个人咬着唱,当时大角儿都不敢这样唱,因为一个人抢不上,既丢脸,也有害于其他二人裘桂仙是教每一人都会三个人的唱法,在家一天又学多少遍,自然熟极而流,台上不致失错,而大受台下赞扬了。这本来不是太难的事,对方的唱词做师父的应当教,角儿也应当熟悉的,只是现在角儿都自高身价,不愿严格的对腔,故进宫》这段抢板原是复古,反而透着新鲜了。妙香堂会中也塔》、《战蒲关》、感天》、娘教子》等戏。我问妙香,很奇怪,吉庆堂会怎么也唱穿素服、上魂子、动刀杀人这一类戏,上海会排戏的都要避去这些戏的。他说主要白天带灯唱至半夜,总有20余出,舞台小,又不能唱大武戏。一般人还真爱听唱工戏,所以就顾不了这些了。 

    搭宝胜和班时,妙香唱《桑园寄子》,朱小芬的娃娃生。云和堂朱蔼云之子为霞芬、幼芬,下一代是小芬、小霞,小芬外号“小老头”,后唱老生。梅兰芳之师为昊菱仙,当时朱幼芬跟他学青衣,与梅同学。

    在宝胜和班仅唱一二年即退。14-15岁时,尽唱堂会,不搭班。庚子 (1900)11岁,闹义和团,人心慌乱。此时恰巧开蒙老师谢双寿死了,改请田宝琳 (王瑶卿之师教戏,理戏,学新戏,不像过去那样堂会点什么,就赶学什么,这是“正儿八经”地学戏,他记忆中下列诸戏是这时候学的

    《彩楼配》、击掌》、寒窑》、家坡》、《回龙阁》、登殿》、关》(代战公主)《玉堂春》、塔》、《祭江》、《宇宙锋》、《落花园》、《牧羊卷》、《法门寺》、金枝》、水桥》、园会》、《五洞》、《桑园寄子》、二本《虹霓关》 (东方氏) 

    16岁时,王凤卿、许荫棠、贾洪林、时慧宝等组成承平班,加入跨刀,唱了半年。 

    17岁,田际云组织玉成班,也是梆子、皮黄两下锅。有刘鸿 (他是老生、净角都唱《二进宫》里唱杨波,《法门寺》里唱刘瑾,《五花洞》里唱包公(老生王凤卿唱天师)。旦角是姜妙香与杨小朵、胡素仙,小生陆华云,丑罗寿山。姜此时唱二霓关》的东方氏(头本是杨小朵唱)、《大登殿》的代战公主及《五花洞》的假潘金莲时,他自觉花俏活泼,比前之呆唱有进步了,台下人缘也好,所以唱得很红,后台也常派他唱大轴。 

    这样,连戏院带堂会,城内城外赶,一天经常要唱三四出。一次在谢公祠堂会,唱《祭塔》,一句倒板腔长而且中气足,拉得慢,赢得满堂大彩,王瑶卿在后台,说了句“这一句倒板把人家的全出都唱了”,所以给妙香起外号叫“姜六刻”。后来以讹传讹,说姜的堂春》能唱到两小时,又变为“姜八刻”了。《堂春》唱到八刻是不可能的,我也常唱《玉堂春》,我唱王金龙可与众不同,头场“巡行”,侍从如云地唱“扯门”娃娃腔倒板、慢板,苏三还没上,王金龙先得了许多好。次场是红、蓝袍的吊场,以下才归通“会审”的正戏,当堂劈开枷取出状纸,即将犯妇带下堂去,接着“读状”唱调面西皮原板,再带苏三,又看病唱南梆子,这个“巡行”是徐碧云的本子,姜先生曾佐过碧云的。至于“读状”和“看病”,乃是三庆班时代,胡喜禄唱苏三,由程长庚、卢胜奎分饰蓝、红袍,徐小香演王金龙。妙香“会审”的“读状”,是徐小香之徒江春(因目小,外号江耗子)教的,流传有绪。只有梅兰芳班里有“读状”和“看病”,我虽不及见梅演此,但妙香讲得极为肯定。他也配过尚小云、程砚秋等,因生性不争胜,也不喜多事,所以在这些人的班里没有“读状”,但陪陆素娟演时就有“读状”,因为她是梅派。大约50年代,梅葆玖在南京演《玉堂春》,管事姚玉芙和李春林都主张照当年梅先生路子唱,是有状”的。我因有一次陪演《玉堂春》,“巡行、看病、读状”俱全,小生个人约占半个小时,全出唱完是七刻钟不到,那末妙香唱青衣时,小生还没有“巡行、读状”,最多不过五刻,何来“姜八刻”之说姜说后来朱幼芬唱得更慢,又有“朱八刻”之号,是不是把八刻”误说成“姜八刻”呢

   16-17岁间常演的戏有门关》(青莲公主)《彩楼配》、《祭塔》、《祭江》、《三击掌》、《三娘教子》、《落花园》、《二进宫》、《玉堂春》、《宇宙锋》、《探母回令》、《打金枝》 (公主)《乾坤带》 (《金水桥》,公) 《回龙阁》 (代战及王宝钏). 三关》、《战蒲关》、《御碑亭》、《五花洞》(真、假潘金莲)《孝感天》卫云环、二本霓关》 (东方氏昭关》、圈》、《朱砂痣》、家坡》、《桑园会》、《芦花河》、太平》 (大夫人、二夫人) 《功臣宴》 (缨会》)家庄》 (岳夫人)《审头刺汤》、《探寒窑》、《法门寺》、《九更天》、《白门楼》 (貂蝉)等。 

    此时学的《奇双会》 (桂枝)《孝义节》、亲家》 (城里亲家)《女起解》、《宝莲灯》、河湾》、《六月雪》等戏,这一时期都未及唱。 

    18岁,春节元旦,即搭陆华云当老板的长春班,在三庆园演出,同台老生有王凤卿、许荫棠、张毓亭(票友下海,在北京唱了短期,很红,即被上海约去,死在上海。他唱《门寺》一句 “小傅朋他本是杀人凶犯”,即有满堂彩)、沈三元、李顺亭、吴连奎(余叔岩的开蒙老师。他与姜合演击掌》,唱到“没奈何与奴才三击掌”一句,他把末三字翻了嘎调,十分饱满,台下简直炸了锅,那时他大约六七十岁了)、李春林、张春彦、张春 (都是长春科班毕业的,也夹在中间唱)。陆华云的徒弟朱桂芳、荣蝶仙也在该班演唱。李寿山、黄润甫的花脸。花旦有杨小朵。在长春班唱至年底,陆华云得了病,杨小朵也走了,王凤卿时常告假,以致营业不佳。妙香冲着管事的面子,虽拿不到包银,也唱大轴 (唱大轴而不要包银,那是票友借台练戏的习惯。此处足见妙香的厚道。大轴下来已很累,回家歇不了多少时,就得赶堂会,有时饭也顾不到吃,就直奔堂会了。堂会又多,这年开始吐血了,到腊月初五就满口大吐血了,才辍演,休息半年。田宝琳出个主意,如果唱昆曲,还可以唱十年,此话很中肯 (确是这样,俞振飞兄老于此道,能够偷腔换气,80多岁还能唱呢,因为唱昆曲用嗓是扁的,省了一半力) 

    19岁夏天,拜乔蕙林为师,开始学昆曲,前一二年间曾请陈子胡教古文、四书、唐诗。说起唐诗,对姜大有帮助,曾救了梅兰芳一场,某次梅因宴会车挤,误了时间,是大热天,化妆室中客人又多,梅心烦而汗不停,脂粉难施,只能叫场上的姜先“马后”。那时姜已唱小生,一个吊场,哪能磨蹭多少时间,忽然想起唐诗来了,就用白口叫起“今日闲暇,不免把昔日所学唐诗,背诵一番便了。”于是念一首,唱一首,二黄从慢板唱到原板,西皮从原板唱到南梆子,左一首、右一首,直到后台通知“行了”,才下场。妙香事后告诉我,不记得唱了什么,唱上瘾来了,倒是板式不够使用了。有了文学根底,对昆曲文字就较易理解了,不懂的还可回来请教陈先生呢。这一段时间学的昆曲是《金山寺》、阁》、《小宴》、《狮吼记》、莲》、《出塞》、《思凡》、筝误》、舟》等20折,都没有唱,只有目莲》与王琴侬照过两张相片,可姜扮的是小生。这一时期妙香主要是养病,因为昆曲不景气,除了一些文士雅客喜欢外,很多人不感兴趣,一些京昆两下锅的戏院,只要笛子一响,听众就纷纷起来小便离场休息。所以妙香虽学了昆曲,实际上没有怎么演出。

    下半年,有一天姚佩秋去找他,要合照头本《虹霓关》的剧照,姜扮了小生,挺不错,人人看了都说改行吧,这时小生行正缺人呢

    23岁,阴历六月,辫帅张勋在徐州办祝寿堂会,临时抓姜去唱《御碑亭》、审》,仍唱青衣,嗓子不很得劲。本来唱了半年昆曲,嗓子用的横劲,用胸部就能推动,而且偷换气的地方而唱京戏需用丹田气,是直劲。临时抓差唱青衣,不经过较长时间,不易把唱法改变过来,所以唱得很别扭,立音发不出了。 

    从堂会回来,妙香就决心要改唱小生,他请茹莱卿拉琴兼教武工、陆杏林教唱工。本来妙香19岁时因体格发胖,又吐过血,已想改小生,此时决心就更大了。 

   2023岁,中间学昆曲、小生,还学画,正规养病才一年,因家中无人挣钱,负债累累,不得已接受俞振庭的邀请,到文明茶园演出,仍是应的正工青衣,但是后台很照顾,《玉堂春》、《宇宙锋》都不派。这段时期,妙香陪朱素云唱过《奇双会》的桂枝、《白门楼》的貂蝉、《岳家庄》的岳夫人,与贾洪林唱过《武家坡》,唱《落花园》时是李寿山陪的老夫人。这样,用病后的嗓子对付了两三年,自己觉得嗓子大不如前,唱不痛快。

     24岁夏,又去山东唱了张勋堂会,回来,秋天开始,就“支付支令”地学小生了。这次在徐州张勋堂会时,姜记起老夫子陈德霖的话改小生要“文武昆乱不挡”,才能长身份,你跟茹莱卿学过武的,昆小生戏如《风筝误》、《断桥》、《奇双会》等戏是红戏,一定要学。所以妙香遇到陆杏林,就要求跟他学曲,陆一口应诺,回来后就拜师,学了不少昆曲和皮黄小生戏。

    但事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学戏、拜师要钱礼,一家还要糊口,亏了陈德霖出主意,要他应个跨刀二路青衣的活,不唱正工。陈给他说了许多对儿戏的旦角,跟老生交替着唱,在台上就省了一半力气,就说母回令》吧,好像旦角很重要,其实公主就头场“坐宫”吃重些,但大段西皮慢板还有夹白呢,哪里比得上《祭塔》、《祭江》等戏累。这样过了几年跨刀生涯。说实在的,妙香很感谢老夫子出的好主意,一方面挣得了学小生的学费,一方面解决一家的生活问题。这一时期唱的旦角戏如家》、《浣纱计》、《寄子》、《朱砂痣》、孤》等,也都是老夫子教的。
    妙香是25(1915)开始改小生的。该年22日(阴历正月初八日)白夭与双庆社高庆奎等在吉祥戏院合演楼》,是为演小生之始。故友张聊止(豂公)曾为文记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