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琐谈(35)——京剧唱腔中的花过门
(2012-12-28 17:14:39)
京剧唱腔中的花过门是京胡伴奏艺术发展后才有的。过去的京胡伴奏曲谱比较简单,有的是“官中活儿”,拉“套子”,放到哪段唱腔中都可以对付。而花过门则非常新颖别致,充分表现了京胡演奏的魅力。
如,《空城计》的西皮慢板中,“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面落
“2”字的花过门;《上天台》二黄慢板“金钟响”的起首花过门;张派《龙凤呈祥》西皮慢板“昔日梁鸿配孟光”中,“今朝神女会襄王”后面落
“1”字的花过门;张派《春秋配》二黄慢板中,“奴好比花未开风吹雨打”后面落“6”字的花过门;张派《状元媒》二黄原板中,“保叔王锦绣江山”后面落“5”字的花过门,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
花过门既是为了烘托演唱,也带有伴奏者“炫技”的意思。拉得精彩的花过门,往往博得观众喝彩。
花过门虽然好听,但对于业余京胡爱好者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就像重庆的麻辣火锅,吃起来很带劲,若没有耐辣的本事却不敢去碰它。花过门难点主要在于,它往往有一两拍速度很快的快弓,还有下到第二把位的。但是,相对来说,有些唱段虽然没有花过门,但整个唱腔节奏极快,如《文昭关》中的那一段二黄快原板,就更难了。
所以,要拉好花过门还得从练好基本功开始,技术过关了就不难。还要反复练习,没练它个几十、几百遍下不来。还有,拉花过门心态要放松,别紧张;节奏不要赶,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若没有十足的把握,在公众场合要拉花过门难免露怯,“炫技”不成,反而把节奏不稳、快弓“卡壳”、下把音不准等毛病都暴露无遗。京胡伴奏毕竟是辅助演员演唱的。如果在非正式场合,或因演唱时间有限,就不一定要拉花过门来“炫技”了,可以改拉一般的传统过门。能够实实在在地把唱腔伴奏好,就不错了。
比如,《状元媒》二黄原板中,“保叔王锦绣江山”后面落“5”字过门,我在视频上听过这样的:
( 556 567650/
2.355 23762723 /
56.6 623235 /
205.3 23463523 /
12 3.6/
565 5761 )。
这就简单得多了,而且也还好听。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