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服务用户,稻橙文化也给自己做月报
(2022-05-19 21:25:24)
标签:
稻橙文化人与环境摄影大赛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组织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小映象”近自然科普 |
做了12年企业内刊,稻橙文化如是说
稻橙文化服务企业内刊策划、编辑、设计制作工作,始于2011年,第一本内刊业务是中国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银联数据天地》杂志,从刊物起名到内容编辑、版面设计,最后形成固定的版式风格,自此,先后又叠加了几家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丛书、画册等,平面设计与文案编辑工作步上正轨。
做企业内刊的起因,源于稻橙文化创始人董长军的个人经历,创业前,先后有16年时间从事媒体和企业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又为一些报刊做专栏撰稿等,基于此,在其从报社转身到企业做文化宣传时,便很乐衷于和北京、上海、江浙一带的业内同好交流,2002时,加入当时由万通集团陈润江、大北农集团出来的候韶图等人发起的北京企业媒体人沙龙,后又在上海组织了长三角企业媒体人沙龙,这些事情,在创业后及因当时的一些友人各自创业,而停了下来。
如今,这些当年的旧好,有的身居地方宣传领导,有的成为投资顾问,有的成立了市场经理人训练营、有的从企业高管转身做自由人、又有人成为教培师,当然也有人还在企业宣传系统,其中,德高望众的陈润江老师,已从万通退休,又返聘为万通陈博物馆馆长,2021年7月欣闻陈老师又再次转战冯仑的御风集团品牌文化顾问。曾经还应我之邀,和当时还在大联想工作的王继玲老师先后来上海为《银联文化》做通讯员培训。
回顾这些经历,是在创业后,依然对做企业内刊充满的情感和情怀的连接。
每每接手一本企业内刊或企业报,总是会跟在编辑和美编的屁股后面,指手划脚一番。因为当年刚入行做媒体编辑时,编辑在组稿同时,还要会划版,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划版就是编辑要把每篇文章多少字统计好,放在版式哪个位置标好,一个版面放几张图、放在哪里,都要划好区位,甚至用什么字体、字号都要标好,然后交给美编,那时应该叫北大方正电脑操作员,由他们输入排版系统。为了提高对版式规划的能力,当然还在老报人的带领下,不定期地对当时的《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北京青年报》等版式进行研究和学习。
所以,当稻橙文化自己出每月一期《稻子橙时》月报时,也会对版式要求比较高。
《稻子橙时》简报内容,以月度工作汇总为主,编辑排好版,电子版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里推送外,还会打印出来,按月度张贴在办公室门口的玻璃隔断上,目的是希望每位员工都能通过月报,看到自己在每月的贡献度,同时,也对公司每月的业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就像很多企业做内刊、文化丛书,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仅止于此。
企业报刊所承载的,是企业的向心力,有领导的思考和期许,也记录着企业全员共同担当、勇往前行的履历,连接着公司所有人员的一个时间轴,串起不同岗位工作者在公司的经营目标指引下,所有的付出与成效,也是企业发展进程的见证者,一年下来,翻看手上这些报刊,便是公司全年所有经营活动的图卷。
企业不在大小,哪怕是一份小小的简报,让大家看到时间过往中,关于每个人参与工作的记录,关于公司在不同阶段发展和思考的记录,这是有形的承载。不能说企业内刊凝着企业经营与精神的魂,但一定是企业全员参与公司运营的一个值得记忆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