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高考下水作文上海卷:思想是一条绚丽的河流
(2022-07-15 06:30:31)编者按:
上海卷的作文一向以思辨见长,今年的“发问与结论”也不例外。王国敏老师的下水作文以发问起笔,“思想是一条绚丽的河流。喜欢探索的人们不断地发问”,中间论证肯定发问的意义,结尾提出对“发问与结论”的思考,思考深入,见解独到。
(陕西宝鸡岐山高级中学王建红)
上海卷
【真题回放】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示范】
思想是一条绚丽的河流
数年前,一位挚友询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优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到,那就是他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盲点”,然后把“盲点”排除掉。我想,人生应该不断的学会发问。当一个人停止对世界,停止对自己的发问,实际上也就停止了进步。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发问的民族。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神话,不正是我们民族先人发问的记载吗?屈原的《天问》,就是觉醒的人对天的责问,对传统哲学、政治、伦理等提出怀疑和批判。有疑问,才有探索。发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独有偶,中唐时期,柳宗元的《天对》,无疑又是一篇发问、怀疑与探索的檄文。
思想是一条绚丽的河流。人类在探索中前行。历史不是一帆风顺,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考验着人们。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古老的中华民族遭到了外辱的入侵。如何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际,先进的中国人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华民族在发问中求索,在求索中觉醒。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近代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的特点,照搬照套苏联的做法,并不能把中国革命带向胜利。那么中国的道路在哪里?最终毛泽东主席走进了山沟沟,开辟了井冈山的道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也就选择了胜利。
思想是一条绚丽的河。人从怀疑开始发问,开始探索,不断的寻觅真理。而发问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结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近代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经过二十八年的风雨兼程,中国人民推翻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把帝国主义势力从中国土地上彻底赶走。亿万人民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因此,只有适合的,才是有价值的。最终的结论,才能验证发问的意义和价值。“临池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知道,空谈也许十分动听,发问也会使人震撼。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发问与探索,如果没有实践的验证,自然也就没有多大意义。近年来,泛滥于教育界的新名词新概念,虽然十分动听,如果起不到实际的作用,那么这些新名词新概念,只能是让人感到厌烦而最终被抛弃。
思想是一条绚丽的河流。喜欢探索的人们不断的发问,打开了我们的思路,给我们获得进步的契机;而同时我们的发问,我们的探索,是否有意义和价值,还要看结论,需要在实践中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