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思成与独乐寺

(2012-04-16 23:42:26)
标签:

梁思成

林徽因

蓟县

独乐寺

观音阁

山门

斗拱

营造法式

分类: 京外游览

梁思成与独乐寺

清明节旅游高峰刚过,我们抽了两天时间,自驾车到京外游了一趟,这次的目的地又是两个千年古县——天津蓟县和河北遵化。旋风般的旅游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行前精挑细选,最后决定重点参观几处历史遗迹:蓟县的独乐寺、白塔和黄崖关长城,遵化的清东陵,如有时间再去看看汤泉的流杯亭。

蓟县距离北京不远,出城堵了一段,头中午到了蓟县县城。蓟县,古时候叫渔阳,位于天津市的北缘,被称为“北京东大门”。蓟县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无终子国就在这里建了都,秦以后历为州、郡治所,是古代蓟县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文化古迹很多,知名度最高的就是位于城中心的千年古刹独乐寺。

我们对独乐寺向往已久。听说它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著名的“津门十景”之一。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乐寺就名列其中。还听说独乐寺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价值,结构设计也非常科学: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邻近的蓟县顷刻之间也成为一片废墟,独乐寺院内的警卫室和木材库都倒塌了,但观音阁除佛像莲座略有残损外,整座建筑岿然屹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吸引我们前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人,两个曾为中国建筑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大师——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独乐寺正是梁林夫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察过的中国古建筑之一。我们愿意到那里去寻找他们的足迹,追思他们的伟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风雨飘摇,兵荒马乱。时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的梁思成看到中国古代建筑遗产被毁坏、被盗掘、被出卖的苍凉景象,对比西方国家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还有许多学者对它们进行专门研究,感到无比心痛。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人否认中国还存有唐代木构建筑,曾口出狂言:如要看唐代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梁思成听后感到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正是凭着这样一种民族自尊心和学者的文化自觉,他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调查、研究自己的建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于是,自三十年代初开始,他和妻子林徽因以极大的勇气和专业精神,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踏访了全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由梁思成亲自主持并参加调查的古建筑实例更是多达2000余处。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得到保护。特别是1937年他们考察发现了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等四座唐代木构建筑,有力回击了日本人的谬论,也使这些深闺之中的千年古寺重现了光辉。

梁思成与弟弟梁思达对蓟县独乐寺进行调查是在19324月,后在林徽因的协助下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详尽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报告写道,“翻阅方志,常见辽宋金元建造之记载;适又传闻阁(指观音阁)之存在,且偶得见其照片,一望而知其为宋元以前物。平蓟间长途汽车每日通行,交通尚称便利。二十年秋,遂有赴蓟计划。行装甫竣,津变爆发,遂作罢。至二十一年四月,始克成行。实地研究,登檐攀顶,逐部测量,速写摄影,以纪各部特征”。我们虽不懂建筑专业,但粗读之后亦倍受感动,因为我们看到书中详细记载了对独乐寺的历史考证、现状描述,对观音阁、山门等各个部位特征、功能、价值等的研究、实地测量、计算、比较,还附有大量手绘草图和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明显是攀到观音阁暗层里拍摄的,可见其工作的细密严谨),且不论这本书在建筑学方面的价值,只要想想在那个年代要完成如此浩繁的工作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就足以令人感佩不已了。

如今,我们就站在梁思成曾经登檐攀顶考察过的独乐寺山门前。一想到这千年古刹历经磨难仍屹立于世,心里边就觉得挺震撼的。山门上“独乐寺”三个字是严嵩题的,严嵩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但在文采上确有过人之处。当然,这块牌子肯定是明代修葺时才挂上去的,因为据梁思成考察,独乐寺始建年代虽不详(当地传说建于唐代贞观十年),但重建的年代很确定:“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皆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盖我国木建筑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以时代论,则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上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至于独乐寺名称的来历,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在此誓师,他只思独乐而不想与民同乐,因此给寺庙取名独乐寺。较之这一传说,我们更认同另一种解释: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才将宝刹命名独乐寺。

独乐寺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几乎每个细节都很精巧、耐看,而且正如梁思成所说,建筑的许多部位都保留着盛唐时期的艺术特色。它的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格最高的庑殿顶山门,也就是那种五条脊、四面坡,与故宫太和殿一样的屋顶,只不过单檐、小尺寸而已。因为采用了庑殿顶,从屋脊到房檐就出现了四条美丽的弧线,屋角外展,振翅欲飞。正脊两端有一对叫作鸱吻(音:吃吻)的龙头鱼尾形构件,造型古朴生动,鱼尾翻转向内,与明清寺院建筑的大吻龙尾翻转向外明显不同,具有唐代雕刻遗风。山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尊高约4.5米的金刚力士像“哼哈二将”,泥塑形象夸张峭拔,刀法简练,据说这雕塑风格是辽代的。

穿过山门,就见到了通高23米、庄严雄伟的主建筑观音阁。据说当时随着制做工艺越来越发展,佛像形体也越来越大,大到一般的佛殿都容纳不下了,楼阁式佛殿因此应运而生。独乐寺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它从外面看是两层,从里面看是三层,因为中间还夹着一个暗层,歇山式屋顶,里外28根立柱,与梁、枋、斗拱连成一体,形成“筒式结构”(寺内安放观音像,没有楼板)。据说正是这样的筒式结构赋予了独乐寺强大的抗震性能。观音阁上有几块牌匾,下层外额写“具足圆成”,咸丰御笔;内额写“普门香界”,乾隆御笔;上层外额是“观音之阁”,为唐代诗仙李白所题,因为“阁”字下方还有两个小字:太白。梁思成考察后认为“观音之阁”几个字“笔法古劲而略拙,颇似唐人笔法。阁字下署‘太白’二字,其为后代所加无疑”。也有专家认为匾额为李东阳所书,被后人误认为李太白。

梁思成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还专门论述了观音阁及山门的斗拱,将唐宋斗拱与明清以后斗拱做了对比。他说:“斗栱者,中国建筑所特有之结构制度也。其功用在梁枋等与柱间之过渡及联络,盖以结构部分而富有装饰性者。”,“唐宋建筑之斗栱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明清以后,斗栱渐失其原来功用,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其退化程度,已陷井底,不复能下矣”。这段话让我们想起了北京紫禁城里金壁辉煌的明清宫殿,檐下常见一排排整齐、繁琐、纯装饰性的小斗拱,外国人将此称作QianLong Style,即“乾隆风格”或“乾隆口味”,暗指乾隆时期的建筑极尽繁缛、奢华之气。而在独乐寺,我们见到的是雄大庄严、简洁坚固、且布局疏朗的斗拱,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顿生喜爱之心。据说观音阁和山门的斗拱有24种式样,多种斗拱交迭使用,使转角出檐深远,如翼腾飞。而这种粗壮有力的斗拱,正是典型的唐代风韵。

观音阁是独乐寺的中心,观音立像是中心的中心。这尊高达16.08米的观音像,为显示法力高强,头上又塑了10个小头像,所以也被称为“11面观音”,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我们跨进观音阁,仰观塑像,只见观音站立在中央的须弥座上,身体微微前倾,两肩下垂,仪态端庄。高大的塑像向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顶层。寺内有楼梯通向二层和三层,但每人必须另交30元“文物保护费”才能攀登。我有点踟躇,但老伴在那边已毫不犹豫地把票买了,他说,为保护文物捐点钱,还能参观得全面透彻,值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沿梯而上,生怕惊动了神仙。路过二层(暗层),只见通道的门被关闭了,于是继续向上攀登,到达三层。我发现老伴是对的,因为只有到了这里,才能更深地领会观音阁的玄妙。站在平台上,可以近距离欣赏观音丰润慈祥的面容,神秘温馨的微笑,感觉既神圣又亲切,据说这样的观音造像,也是典型的唐代特色。三层平台向南开有一门,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在观音身上,这也是我们在楼下仰观时,看到观音身披一缕霞光的缘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站在山门望观音阁,透过这道门则正好可以看到观音的眼睛,这是多么独具匠心的设计啊。

出观音阁三层南门是绕阁一周的回廊,可以凭栏眺望蓟县县城的风光。正南方向,顺着山门望过去,发现几百米开外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白塔。在家做功课时得知那是与独乐寺有着密切联系的另一处古建筑,我们将在下一篇博文中详说。

站在高高的观音阁回廊上,突然想到,今年距离梁思成先生第一次考察独乐寺,刚好80年整。80年前,东北沦陷,山河破碎,手无寸铁但有骨气的读书人,用坚定的信念,用真才实学,奔走在燕赵大地上,为抢救祖国的古建筑,殚精竭虑地工作。我们想,当年梁思成先生一定也曾在这里驻足远望过,沉思过。他一定为挖掘出独乐寺这样一块古建瑰宝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如何保护好这块瑰宝而忧心忡忡:

观音阁及山门,即为我国现存建筑物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且保存较佳,是为无上国宝。如在他国,则政府及社会之珍维保护,唯恐不善。而在中国则无人知其价值,虽蓟人对之有一种宗教的及感情的爱护,然实际上,蓟人既无力,亦无专门智识,数十年来,不唯任风雨之侵蚀,且不能阻止军队之毁坏。今门窗已无,顶盖已漏,若不及早修葺,则数十年后,阁、门皆将倾圮,此千年国宝,行将与建章、阿房同其命运,而成史上陈迹。(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1932年)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即使在今天,这些话听上去依然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请浏览图片:

01、蓟县独乐寺大门

http://s2/middle/66c95a37tbdcdb39465f1&690

02、新中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http://s11/middle/66c95a37tbdcdb593c9ea&690

03、独乐寺山门

http://s13/middle/66c95a37tbdcdb6739c9c&690

04、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格最高的庑殿顶山门

http://s11/middle/66c95a37tbdcdbb6156aa&690

05、山门的气势非同一般

http://s8/middle/66c95a37tbdcdbc606417&690

06、山门造型很美,屋檐深远,如翼如飞

http://s14/middle/66c95a37tbdcdbd6a16bd&690

07、山门上的独乐寺匾额(严嵩题写)

http://s4/middle/66c95a37tbdcdbed4f3b3&690

08-09、山门内侧泥塑——哼哈二将

http://s4/middle/66c95a37tbdcdbfba1983&690

http://s14/middle/66c95a37tbdcdc032598d&690

10、从北侧拍摄的山门后景

http://s9/middle/66c95a37tbdcdc15446a8&690

11、正脊上的龙头鱼尾鸱吻,造型古朴生动,鱼尾翻转向内,与明清寺院建筑的大吻龙尾翻转向外明显不同,具有唐代雕刻遗风。

http://s12/middle/66c95a37t79616039c60b&690

12、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

http://s8/middle/66c95a37tbdcdc3166ca7&690

13、站在山门屋檐下仰望观音阁。观音阁始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重建

http://s16/middle/66c95a37tbdcdc41a716f&690

14、观音阁四角的支柱是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添加的

http://s10/middle/66c95a37tbdcdc5159959&690

15、观音阁外侧有上下两块匾额

http://s8/middle/66c95a37tbdcdc5f7e947&690

16、上层匾额曰“观音之阁”,李白题写

http://s4/middle/66c95a37tbdcdc6e7ac43&690

17、下层匾额曰“具足圆成”,咸丰题写。

http://s11/middle/66c95a37tbdcdc7f37cba&690

18、观音阁正门

http://s7/middle/66c95a37tbdcdc90c8796&690

19、观音阁内的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仰观塑像,只见观音站立在中央的须弥座上,身体微微前倾,两肩下垂,仪态端庄。高大的塑像向上穿过二、三层平台,直入顶层。

http://s3/middle/66c95a37tbdcdca008e82&690

20-23、梁思成先生说,“唐宋建筑之斗栱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以下是我们在独乐寺观音阁拍摄的一组唐宋风格的斗拱图片。

http://s7/middle/66c95a37tbdcdcb4889d6&690

http://s1/middle/66c95a37tbdcdcbc7fce0&690

http://s8/middle/66c95a37tbdcdcc25d027&690

http://s6/middle/66c95a37tbdcdcc9ec055&690

24、故宫午门的斗拱。正像梁思成所说,“明清以后,斗栱渐失其原来功用,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

http://s5/middle/66c95a37tbdcdcdbb1b14&690

25、沿独乐寺观音阁内楼梯攀登,通向二层(暗层)的通道被关闭了。

http://s3/middle/66c95a37tbdcdcf007602&690

26、登上观音阁三层,站在回廊上拍摄的观音阁西侧的景象

http://s3/middle/66c95a37tbdcdcff189c2&690

27、站在回廊正中,顺着山门向南望去,可见300米外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白塔。

http://s9/middle/66c95a37tbdcdd0f4f088&690

28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邻近的蓟县顷刻之间也成为一片废墟,图为当年独乐寺院内警卫室和木材库倒塌的情形。

http://s10/middle/66c95a37tbdcdd1bf74b9&690

29、历经磨难屹立至今的千年古刹——观音阁

http://s3/middle/66c95a37tbdcdd2af9192&690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登永定门
后一篇:参观蓟县白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