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崔派名剧《桃花庵》中“小道姑”和“小妹妹”两段唱腔欣赏


标签:
豫剧崔兰田张宝英郭慧兰唱段 |
分类: 名段欣赏 |
崔兰田大师的《桃花庵》可谓家喻户晓,其中那段“九尽春回杏花开”唱腔可谓是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为众多戏迷所传唱。小宝认为在这出戏里,除了这一段外,最经典的另两个唱段当属“小尼姑来递茶心神不宁”和“小妹妹直哭得两眼红肿”了。
崔兰田大师以唱悲剧著称,所以一个“哭”字就高度概括了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1、她那不紧不慢,有点近乎于慢条斯理的豫西调唱腔,走的是“下五音”,她音域很宽,行腔低沉,委婉动听。当她接触到樊粹庭、陈素真后,也吸纳了祥符调的唱法,在她的唱法中也把“上五音”,巧妙地揉进了自己的唱腔。使中低音区深沉浑厚,许多哭腔的落点音和极富特色的装饰音也都是在中低音区域内完成的。(这里说的是她的中低音区)
2、同时她的鼻腔音非常好,使她音色深邃,音质坚实而富于弹性,能够把高音区的哭腔处理得既有激情又不失婉转,既奔放而又内敛。(这里说的是她的鼻音)
3、另一方面,她的中低音区在哭腔中加人了一些波颤音(包括倚音、被音及尾滑音等),突出了她咬字清晰,唱腔委婉淳朴,凄楚动听的特点。(这里说的是她的演唱技巧)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崔兰田大师的唱腔韵味就出来了,其魅力也就显示在其中。能不能用以下16个字来表述她的唱腔韵味?即:行腔委婉,深沉醇厚,缠绵悱恻,含蓄蕴藉。你认为这个特点是否表述得到位?你听下面我所选的唱段,是否也感受到崔派之浓浓韵味?
崔大师在给两个说戏,相当珍贵!我首次在新浪网上处理图片,上面这张怎样放大,下面这张怎样编辑,我还掌握不了。先这样吧,我学会了再说。对不起啦!
进而说远一些,如果问崔兰田的表演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有位戏剧专家用十五字来加以概括,即“气不暴,声不拖,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小宝认为这再妥贴不过,从气(气息)、声(发声)、字(吐字)、音(音调)、形(形体)五个方面,把崔派艺术特点概括得再清楚不过了。她善于扮演端庄大气,命运悲苦的妇女形象,成功塑造出秦香莲、窦氏、崔金定等众多人物形象。她的唱腔如前所说;做派含而不露,落落大方。她的戏不显山漏水,不卖弄技巧,不过分张扬,正像兰花一样,本真而幽香,慧中而内敛。看她的戏,总有余音未尽、绕梁三日之感,从戏剧欣赏中得到满足。
二、张宝英演唱的这两个唱段
“小尼姑来递茶心神不宁”
张宝英“小妹妹直哭得两眼红肿”
三、崔大师的这两个原声唱段
崔兰田 “小道姑来递茶她心神不稳”
崔兰田“小妹妹只哭的两眼红肿”
四、崔兰田和妹妹崔兰玉合演的《桃花庵
·
崔兰田和崔兰玉《桃花庵 · 搜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