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便说说(16):“樊戏”《义烈风》及豫剧名旦虎美玲、王慧分别演出的此剧视频赏析

(2012-11-04 11:06:50)
标签:

豫剧

樊戏

义烈风

虎美玲

王慧

文化

分类: 随便说说
【前半部分】说“樊戏”《义烈风》

     《义烈风》是樊粹庭先生创作的戏中(通常将他创作全部作品称为“樊戏”)最具分量,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这出戏早在1935年3月就首演于开封豫声剧院,由陈素真、赵义庭、许树云、魏进福等联袂主演就引起轰动。陈素真扮演主人公童玉珊,前后分别以花旦、闺门旦和青衣应工。陈素真谈《义烈风》唱腔设计 时写道: 在我演到了唱大段流水的时候,我的第一句“佟(“童”与“佟”同音,且都是姓,这里用了“佟”字——小宝注)玉珊施一礼深深拜上”。这一开始就来了个大开花,真是出人们的意料之外。第五句“我只求庄公子你多多原谅”,这一句又来了个满堂红,这又是大家想不到的。第十一句“回家去再莫要你把奴思想”,我又得了个大奖赏。十二句流水板,我得了四个满堂彩,这在豫剧中是有史以来的,又一个破天荒。从此我创造的慢流水,和其中的新腔,就传流下来了。

      之后豫剧名家崔兰田、李志贞、华翰磊、安金凤等也相继演出了这出戏,直到现在虎美玲、王慧、党玉倩、方淑珍及杨红霞、连得志等还在演出《义烈风》,甚至漂流过海,台湾的豫剧皇后王海玲的弟子肖扬玲也演过这出戏。一出戏何以演了77年,演员换了一代又一代而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剧本写得好:樊先生深谙戏理、戏眼及戏核,切中了戏中人物的脉搏,以其独到的创意,把剧本写得深刻细腻,丝丝入扣,令人凝神屏息,荡气回肠。

 

 

     《义烈风》是根据流传在开封的古老传说而改编的,讲一个老师的两个学生,一个好,一个坏,与老师的女儿之间的恩怨情仇。剧情梗概是:京都都堂之子庄鸿文,因家父被奸臣所谗,逃离京城,沦为乞丐。在一个大雪天,冻僵在童家庄私塾先生童继善的门口,后被童老师救活并收为门徒。庄生进童门后,因早晚与童女玉珊一起攻读而产生恋情,童老师也看中他的文才,遂将女儿玉珊许配与他。庄的同窗王学海素羡玉珊姿色,将结发妻毒死,欲娶玉珊。王学海夜持钢刀欲杀庄鸿文,不料错杀了童老师之子。王学海隐瞒真情又代老师“告状”,嫁祸于庄鸿文。并行贿赃官,庄被判死刑,翌年秋后处斩。童家为答谢王学海为子报仇之恩,遂将玉珊嫁他为妻。一年后的八月中秋,庄鸿文被处斩的前几天,王学海大喜,醉后对玉珊吐露了真情。玉珊连夜间背着自己孩子到县衙翻案,途中于孩子不幸坠河死去而不顾,赶赴刑场,为庄生呼冤昭雪。最后真相大白,王学海被处死刑,但童玉珊却在法场自刎身亡。

      最后结局围绕童玉姗该不该死,已经争议了几十年了。1945年柘城县豫剧团演出此剧时,删去了玉珊生子情节,改为王学海骗娶,洞房酒醉吐漏真言后,玉珊连夜出洞房,为庄生辩冤,最终给了一个庄鸿文、童玉姗结为夫妻的美好结局。

      这两种不同的结局处理,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各执其词。一方说,让童玉姗不死,与庄鸿文结为连理,这符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审美情趣,又满足人们的欣赏心理。另一方也给出了最后让童玉珊死,也有让他“死”的道理:童玉珊后来嫁给王学海,是王骗取了她的感情,但婚后生活还算幸福,并生下一个孩子。当她知道真相后,迫不及待地赶赴法场为庄鸿文伸冤,是良心的发现,是爱情向他的转移。最后丈夫判罪,庄郎昭雪,面对此情此景,即痛恨王学海的所为,又对自己没有看清他的嘴脸,致使庄鸿文险些冤死而悔恨不已,又想起自己孩子死去,想起如何对待她所爱的庄郎,这位刚烈女子拔剑自刎,以“清白献庄郎”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更能深化戏剧的主题,揭示“情殇”这两个字的含义,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河南省著名戏曲编剧、导演石磊先生,从他的新古典主义理念出发,于二十多年前改编了此剧,将《义烈风》改成了《义烈女》,一字之差,把这出戏的主题由一个刚烈女子与社会黑势力的抗争的性格悲剧,更向描述两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靠近了一步。另一方面,他删繁就简,浓笔写人,删去了“行乞”、“害妻”、“屈招”、“遣媒”、“娶亲”、“背审”等十几场戏,并减去了许氏、县令、媒婆、礼相、谕差等可有可无的人物,只留下了“闹学”——“自媒”——“代僵”——“吐真”——“坠儿”——“玉殉”六场戏,腾出更多篇幅,为浓笔写人留下充分的回旋空间。在童玉珊最后该不该死的问题上,石磊先生也陷入“两难地步”,但他担心改为大团圆坚结尾,怕落下“违背原著”、“擅改经典”的大不韪罪名,依然坚持了樊粹庭先生编写此剧的初衷,保留了原剧的悲剧色彩。因为在童玉珊身上伸张正义,舍生取义,大义灭亲的精神有之,中国妇女的相夫教子,坚守贞操,从一而终的观念也有之,她最终让她自刎,演绎了一出中国式的伦理悲剧。(在石磊本子中,也给出了另一种结局:让监斩官当堂赐婚,一对情人披红挂彩,拜堂成亲,大幕在喜庆的合唱中落下。)


【后半部分】欣赏豫剧名旦演出视频


       豫剧名旦虎美玲、王惠首演这出戏改编本都在1991年前后,并且最初都是采用石磊的改编本,也由石磊导演,记得虎美玲演出时间在前,王慧在后,并且都有录像(原来录像已被新的录像所取代)。虽然她们二人都是常香玉大师的弟子,但由于她们的嗓音条件有较大差异,戏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舞台上呈现出的风格也不相同:一个“柔”一些,一个“刚”一些;一个“内敛”一些,一个“奔放”一些。总体说来,她们都准确地把握住了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把女主角爱憎分明、刚烈不阿、敢于为爱抛洒一切的思想品质表现得充分无遗。最后一场,女主角与她心上人诀别时,“庄兄你一席话义重情长”,那一大段流水板唱腔叙述她与庄郎爱情,把内心悔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宣泄得无以复加,唱得沁人肺腑,催人泪下,简直是一首动听的咏叹调。

     当初她们录制的视频已找不到了(只有虎的版本还留下一些片段,我在下面附上了其中一段),下面我所采用的视频是在近几年,她们又重新修改后的演出视频。舞台布景精美多了,色彩也明亮多了,唱腔也留下了“与时俱进”的痕迹。王慧的版本改动不大,但虎美玲的版本为与石磊改编版本相区别,她又将戏名《义烈女》改成了《义烈风》,在保持原剧基础上做了较大调整,唱词也作了润色。改动最大的还是这出戏的结局,她选择了一种介于上述两种结局之间的结局,即没有让童玉珊死,也没有让童玉珊与庄鸿文结缘,而是让主人公隐藏内心的苦楚,决定削发为尼,回避现实,走向尼庵,但这并没有冲淡整出戏的悲剧色彩,让观众走出剧场脑子里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不失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处理方法。

      我观她们所演剧目中,虽然虎美玲的《新白蛇传》、《大祭桩》、《花木兰》,及王慧的《五世请缨》、现代戏《常香玉》都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但我所看好的却是这出戏。对于虎美玲来说,1991年她已演过不少戏,当然演《义烈女》对她提升名气有作用。王慧1981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留在校实验剧团为演员。1983年调河南省豫剧一团。《义烈女》应该是她排演的第一部大戏,记得获得一些奖项,成为她的成名之作。

      下面我选用了她们各自演出的全剧视频。有人认为这样不妥,有"pk"之意,至少说“比来比去”不合适,据说包括有些名演员也反对这样做。我个人认为这样将两位重量级的名旦,在同一出戏的视频放在一起无什么不妥,两位名家演同一出戏,各演各的戏,其风格不同,唱法不同,演法也不同,你这方面比我强,我那方面比你强。况且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童玉珊,甚至一百个庄鸿文,一百个王学海,本来就比不出孰好殊劣来,就是通常说的(处于同一个档次的演员)“艺术上横向不具可比性”,所以用不着担心,广大观众会给出公允、合理的评论的。至于说到虎美玲和王慧各有各的粉丝,各自为自己所崇拜的名家说好,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那就该当作别论了。


(一)虎美玲主演《义烈风》全剧视频

豫剧 《义烈风》上集 虎美玲主演

豫剧《义烈风》下集 虎美玲主演

这里附上虎美玲当年演唱《义烈女》的一场视频,请注意童玉珊还是以死结局。视频前面还有对她的一些介绍,如曾受到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四位名旦的指教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图片。

 


(二)王慧主演的《义烈女》全本视频

王慧主演《义烈女》 1

王慧主演《义烈女》 2

王慧主演《义烈女》 3

王慧主演《义烈女》 4

王惠主演《 义烈女》 5

                                          (2012年11月3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