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枪》是一出豫剧的传统老戏,这出戏成形于哪个年代,由谁首演无从考证。小宝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崔兰田、王秀兰、马金凤等名旦都演出过《对花枪》。1956年,安阳市豫剧团排演了由河南著名戏剧家王镇南的整理本,崔兰田饰姜桂枝。1957年,崔兰田就带着这出戏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因公事忙,后来赶到剧场,只看了这出戏的后半场,并接见全团演职人员,给了极高评价。1959年这出戏获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奖。马金凤1960年也演过老本《对花枪》(李新艺整理,导演是桑建修),并于1981年夏,经宋词再整理后,删去了罗艺的重婚夫人秦氏和秦琼等戏曲人物,加强了程咬金、罗艺、罗成等人物的刻画,丰富了幽默风趣的表演成分,突出了罗艺和姜桂枝两人的爱情主线,对唱词也改动了许多,增加了这出戏的可看性,更名为《花枪缘》,由洛阳市豫剧团复排,马金凤饰姜桂枝,也到北京演出,同样也获得好评。
崔派《对花枪》与马派《花枪缘》的豫剧百花园中两朵奇葩,一朵内秀,另一朵鲜艳;一个唱得婉转大气,另一个唱得雍容清脆,为我们塑造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姜桂芝艺术形象。要评论这两出戏也像评论崔派与陈派的《三上轿》一样,评不出孰好孰坏,因为她们的演唱水平在同一档次,同时,她们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不具可比性。
崔大师以演悲剧著称,但在这出有轻喜剧风格的戏中也有上乘的表演,你看下图中她手提银枪,身着大靠的飒爽英姿形象,与她在“四大悲剧”中含胸收腹的形象大相径庭。这些都是外在的,听她在《对花枪》中唱腔,似乎也与她别的戏中也有不同,这里多了些轻松与明快,也有一些幽默与风趣。
http://pic2.997788.com/pic_auction/00/02/08/04/au2080439.jpg
我从《对花枪》中选择了最能体现这出戏的三个段落:“南营”、“训罗成”及“训罗艺”。前一个包含了两个视频,一个是崔兰田的原唱,另一个是后人制作的音配像,后两个视频用了音配像。
1、崔兰田大师演唱的《对花枪》“南营”一场
【唱词】(姜桂枝唱):
掺我来!
有老身我居住南阳地,
离城十里姜家集。
老爹爹自幼习武艺,
老母亲贤德称乡里。
未生多男并多女,
所生老身独自己,
起名讳我就叫姜桂枝。
大比年文帝爷开科举,
普天下的举子赴考期。
有一个淄川小罗艺,
他行走路过姜家集。
也是他一路风霜经不起,
疾病卧倒俺的家庙里。
老爹爹清早村外去,
看见了罗艺命在旦夕。
老爹爹把他的病治好,
在客厅以内摆宴席。
小丫环上绣楼她对我讲,
她言说姑娘啊咱府内住了一位俊公子。
带领丫环只把绣楼下,
我到在屏风以后偷相女婿。
我看他一场大病刚痊愈,
却还是精神奕奕不痿迷。
讲话通文又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