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可以作威作福?——《尚书·洪范·三德章》研究

(2017-11-21 17:13:48)
标签:

杂谈

谁可以作威作福?

——《尚书·洪范·三德章》研究

《洪范》是《尚书》中商周时代的一篇文献。是周武王,打败殷商之后的第二年,周武王去问政于箕子时记录而成的文章。全篇《洪范》分为九章:1五行章2五事章3八政章4五纪章5皇极章6三德章7稽疑章8庶徵章9五福六极章,也称九畴。可谓是一篇政治哲学思想大法。在先秦文献中,《洪范》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之一。而在后世道家、儒家思想哲学系统中《洪范》属于基础性文献,更是被无数次地引用。《洪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至少“作威作福”,这个成语还在广泛的应用,那么在《洪范》原旨当中,谁在作威作福?谁有资格作威作福?如何作威作福?是有趣而又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作威作福”,这个成语出自《洪范·三德章》也是研究《洪范·三德章》整篇文献的关键之一,乃至是贯通上下文,研究整篇《洪范》的,关键之一。

自古至今,对《洪范》的注释很多,但是有些注解并不畅通,多有牵强之感。比如,顾颉刚先生、刘起釪先生将《洪范》第六章(即第六畴)中的“三德”今释为“三种统治方式”,本人认为应释为“三种行之有效的德能”更加准确。

“德”字的本义是:看清楚、选择道路、确定方向的能力。

这个象义从甲骨文、金文到楷书的“德”字字形中可明显看出:眼睛,在路口用心,以确定方向。

《易 · 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白话可释为:君子增强自身能力,在功业事业中修炼。

所以,“德”,可以说是一种“决择、行动的能力”,可释为“德能”。

《尚书·洪范·三德章》原文: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对三种德能的解释: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其中“三德”具体有所指,分别是正直、刚克、柔克。并且分别有详细描述:“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尤其对后两德“刚克、柔克”用两组排比句来对比描述说明。

“刚、柔”的概念完全类似于“阴、阳”,或者说“刚柔”是“阴阳”的具体表象。而“正直应是贯穿于“刚、柔”之中的基础属性。也就是说,没有“正直”作为前提基础,就构不成“刚”或者“柔”的德能。所以,“正直”是第一德能,在三德中排首位。

原文:“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可贯通释为:有三种行之有效的德能。一是保持基础正当性,从而具有直接的执行性;二是用强硬的方式推行、执行,取得成功;三是用温和的方式推行、执行,取得成功。自己保持平正、康宁的发展,自然会具有正当、直接可执行性的德能。对于僵化、顽固且不友善的情况,要以强硬的方式来解决;对于讲得通道理、可以商量的情况,要以温和的方式来处理;对于自己甘于沉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情况,要以激励其奋发向上的方式来处理;对于自鸣得意、自视高明、不谦逊的情况,要以温和劝导的方式来处理。

(注:在“平康,正直”一句中,省略了主语“自己”,主语省略是古文言文常见的语法句式。)

接着,在《洪范·三德章》的下文中出现了尽人皆知的成语“作威作福”,这个成语延用至今已经成为贬义的、用来讽刺怨骂上层阶级的专用词汇。自古对此段文字的注解、注释很多,但从文字逻辑及通篇文章主旨逻辑来讲,大都不尽通顺,总给人以矛盾、牵强感。下面我们就来将其重新研究一番:

原文:“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对“辟”的解释:

“惟”,用于语首,在此可以释为“独”“只有”之意。

“辟”,造字本义为行刑、砍下头颅,引申为执法、法度、法制等。

在甲骨文、金文乃至楷书字形中,这个象义都可以明显看出。辟,《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从口,用法者也。

辟,在此应释为: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的执行到位。

“惟辟作福”可通释为:只有具有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时,方可能造福于民众。

“惟辟作威”可通释为:只有具有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时,方可能树立权威、建立公信力。

对“玉食”的解释:

“惟辟玉食”。食,食墨,是龟卜术语,指龟甲烧裂开的纹理与占卜前画的墨线一致,是顺利大吉之兆。食,通“蚀”。

《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以上两处文献当中的“食”字均指的是占卜中出现的食墨之吉兆。

玉,在此也应与占卜有关。很多考古发现证明,古代玉制品与占卜、祭祀活动密切相关,有时,玉器被直接用作占卜用具。可以推断,用玉器的占卜活动应是级别规格最高的占卜形式。

《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兆之灋,一曰玉兆,二日瓦兆,三曰原兆。”

《周礼正义》“玉兆即甲骨的裂坼象玉之裂纹。”

《礼记-表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郑玄注“谓征伐出师若巡守也,天子至尊,大率皆用卜也。”从礼记的记载来看,古代国家礼制体系中归普角草饰更为重要天子林大师,所以可能先筮(用策或草来筮),但最终以龟甲占卜为断事依据。

《汉书·王莽传下》“(王莽下书曰)……深惟吉昌莫良於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 郎池之南,惟玉食。” 唐·颜师古注:“玉食,谓龟为玉兆之文而墨食也。”

“惟辟玉食”可通释为:只有具有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时,最高级别规格的占卜便会出现顺利吉祥的兆象。(实际上是指决策层在重大决策当中,能够正确决策。)

《洪范·三德章》下文,又从反方面来论述“辟”“作福”“作威”与“玉食”的利害关系。“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臣”,造字本义为:眼睛下视。后引申为“听命臣服”。从造字本义来讲,“臣”字有眼界有限、见识不广、不够高瞻远瞩之义,所以引申为民众、下属。如果真的够高瞻远瞩,具有远见卓识的话,便也自然不是民众、下属了。

此句通释为:缺乏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人,作为下属民众,是不能自以为是、贸然去做创造福祉、树立权威公信力、以及进行大事业决策(高规格等级的占卜是重大决策的重要环节)的。如果自以为是地贸然去“作福”“作威”“玉食”,则会贻害于家国,给邦国带来凶灾。

占卜是古代统治阶级,进行重大决策时的一项必经程序。相当于现代社会,决策层举手表决的程序中的一项。占卜在表决程序中的作用,在《洪范·三德章》的下文《洪范·稽疑章》之中有详尽的描述。在占卜系统中,有着占卜者必须堪当其位的原则,比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就有相关的论述:

《周易·系传下》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自古便有占卜出现大吉之兆,但占卜者不当其位,反而主凶的解读。这与此段原文贯通解释的主旨一致,也符合《洪范·三德章》最后两句的精神。

对“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的解释:

侧,倾倒、歪、不正之义。

僻,邪,通斜,不直之义。

僭,指地位在下,冒用上层的名义、礼节、器物等。忒,《广雅》差,在此释为差错、错误。人,与民相对,应指执行者、官吏。

民,指民众。

“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通释为:基层官吏们会因为没有良好的法度来执行,而不走正直路线,行为偏颇不端; 庶民百姓也会此上行下效,变得好高骛远、忘记本务、追求浮华。

对《洪范·三德章》全义,通篇贯释如下:

有三种行之有效的政治德能,一是保持政策、言行的正当性,从而具有直接的可执行性;二是用强硬的方式推行政策、执行政令取得成功;三是用温和的方式推行政策、执行政令取得成功。自身保持平正和谐、康富安宁的发展状态,自然会具有正当的、直接的可执行性。对于僵化、顽固、不友善的情况,要以强硬的方式来对待解决;对于讲得通道理、可以商量的情况,要以温和的方式来处理;对于甘于沉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情况,要以激励、引领其奋发向上的方式来处理;对于自视高明、自鸣得意、不谦逊的情况,要以温和劝导的方式来对待处理。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时,方可能真正为民众谋福祉;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时,方可能真正树立权威、建立公信力;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时,方可能在国家重大决策时,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并在最高级别规格的占卜中得到真正的吉兆。作为下属民众,因客观条件,在缺乏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能力时,不可以自以为是地贸然去做创造福祉的重大决策,也不可以贸然去树立权威、建立公信力,也不能够在最高等级的占卜中得到真正的吉兆,亦即不能够真正正确地决策重大事件。如果自以为是地贸然去做这些事业,会贻害自己的家国,给邦国造成凶灾。并且随着这些自以为是的办法,贸然而行的执行者们,及其行为的偏颇、邪僻而不正直,民众百姓也会上行下效,变得好高骛远、忘记本务、追求浮华错误的东西。

在很多版本的《尚书》注释中,都将《洪范·三德章》中的“辟”释为君主,比如:“惟辟作福,惟辟作威”释为“只有君王才有权赏赐人们以幸福,只有君王才有权给予人们惩罚。”(摘自《尚书校释译论》作者顾颉刚、刘起釪)

此两句译文表面意思尚可通顺,但经不起推敲。因为,在《洪范》这种官方公开发布的具有旗帜性、纲领性、道徳批判性的文件中,以如此强硬态度的表述来强调王权的暴力、侈豪,这种风格很不符合夏商周以来所尊崇的政治精神。此外,尤其将上文原著中排比句的第三句“惟辟玉食”释为“只有君王才有权享受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更加显得怪异而不通顺。首先,享受如金玉般的美食这件事,与为民众谋福祉、树立权威公信力,完全不是一类事务,难以作为并列关系。其次,就算延用旧释文:“享受锦衣玉食”,这与“赏赐民众幸福”及“惩罚民众”,也难以作为君王的同类事务来并列阐述。并且,即使君王们贪图金玉一般的美食和奢侈的享乐,也完全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将其作为口号,并郑重其事地写入官方公开发表的政治纲领性文件中。况且这样做也不利于当时的政治统治,反而会引起广大民众的反感乃至敌视。

台湾学者方东美认为,“辟”乃“僻”之通假字,释为“邪僻”之义。释为“行为邪僻、偏执,就会作福于人或取福于人;行为邪僻、偏执,就会贪图享受精美的饮食;行为偏僻,就会对民众进行威慑、惩罚。”如此解释,也不尽通妥。

所以,笔者坚持为“辟”作出“具有良好的法度,并且恰当执行到位”的解释;为“玉食”作出“最高等级规格的占卜,亦指重大决策”的解释。大家不难看出,这一解释,可以完全与本章顺利贯通,全文释义也随即成为一个整体,论述有理有据、层层分明、层层深入,乃是一段关于政治、哲学的逻辑严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从《洪范》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来看,此第六畴“三德章”下文的第七畴“稽疑章”全章,所谈皆是决策、龟卜占筮相关事宜,这与第六畴中的“惟辟玉食”是上下文承启的关系。而“三德章”前文的第五畴“皇极章”,全章阐释两项内容:其一,“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白话译文为“集中五种幸福的事,把它施之于庶民。”(刘起釪译)其二,“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所好,遵王之道。”白话译文为“不要偏不要斜,应当遵循先王的正义呀!不要只顾私人爱好,应当遵循先王所指的大道前进呀!”(刘起釪译)

很明显可以看出,第五畴中这两项内容,是第六畴“惟辟作福”与“惟辟作威”的详细展开论述。更贴切地讲,第六畴中排比句“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中的前两句,(现已被后世讹误成为贬义成语“作威作福”),是第五畴“敛时五福”整段文字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整段文义的总结凝炼。而排比句中的第三句“惟辟玉食”,与前两句“惟辟作福”与“惟辟作威”内容、意义三足鼎立、关系并列相续的同时,也为下文《第七畴·稽疑章》详细论述龟卜占筮提纲挈领。

总之,将“辟”解释为“良好的法度,且恰当执行到位”,以及将“玉食”解释为“最高级别占卜得到吉兆”,是完成对“《三德章》”全篇及其上下文顺畅贯通的基础。

自汉朝以来,对于“作威作福”及“玉食”的解释,很多都是阿谀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生活及奉承其暴力统治的言论。作威作福,这个成语也不幸沦落为邪。不得不说,由于受到那些腐儒们巧言令色的影响,儒家的官方学术主流很早就已经出现偏离正道的情况。以至于正统儒家因此类原因一直饱受诟病。延续文武周公、孔孟法脉的正统儒家,往往只能偏安一隅,独善其身。而孔夫子本人,其一生的行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永远会一以贯之地传递下去!

叶方兴

丁酉初冬小雪 于时习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