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都在讨论刘士余当证监会主席,股市会如何走?其实这可能基本是伪命题,假如某人调任秘书长不是伪新闻的话。
刘不懂股市,那个人懂,刘关于股市的言论寥寥可数,而且不是不明觉厉就是废话套话,那个人每次谈股市无比一整见血,精辟独到。
刘没管过交易市场,那个人在地方大员时,市场要素建设成就傲视全国。
刘只是正部级,而且是刚刚由副部级提为正部级。人家可是当了好多年的正部,而国务院秘书长可是副总理级!
因此,这样一来,未来中国证券金融市场谁可能起决定作用,不言而喻。
去年第二次股灾时,我与一位北大某大名鼎鼎的经济学教授同桌吃饭(按照外媒的说法,此人算是“接近高层的人士”),向他请教中国金融证券市场的一些问题,他说:股市乱象频仍,根本在于最近几任证监会主席的都是干银行的,没有人懂股市!
他打了个比喻,银行是管钱进出的,而股市是用钱交易股票的。这好比你让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军火库管理者去指挥打仗,只能呵呵呵呵了。
等他呵呵完了,我说:其实,管军火库的人,好歹对各种武器性能会比较熟悉,对于打仗可能还有些优势。而央行管得钱,却是同质化的东西,这元和那元,没有区别,不像不同的武器可是天差地别。所以,更精确的比喻应该是:银行是管流动性的。行长约等于水库和供水公司总经理。让他们管股市,等于让供水公司的经理去管理水师……
银行和证券看似接近,但实际距离真的就是那么遥远。一个是管理作为客观存在的钱;一个管理的是有思考能力和造假能力的人以及企业,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博弈!因此,前者只要懂数学,懂得线性思维就行;后者却还要懂心理学,社会学,懂得扩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而且管银行需要的是宏观经济分析,而股市却同时需要懂宏观,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
其实,在中国或全球官场都一样,一个人的话语权,不仅决定于其职务和级别,更决定于其个人专业水平以及与最高领导对他的信任。而最高领导的信任,也基本由其个人专业能力决定。所以实际上这是一回事(其实职务的基本决定于能力)
级别和职务刚才已分析得很清楚了。对于个人专业水平,也已经分析了一些。这里不谈这两人,而是谈谈其他故事。
当年某人接任军·委最高领导,因为此前没有任何军队经历,刚开始并不被特别重视。没过两年,
海湾战争爆发,在讨论战局时,那些老军头们对什么电子战信息战几乎一窍不通,而此公却是名校电子专业高材生,而且当过电子工业部长,而且也是学习此专业的哈佛博士。于是他侃侃而谈,从此彻底掌握了局面。
再说几个非老大的案例。当年顺治驾崩,鳌拜只是顾命大臣最后一位,但没几年就成为实际的领班;咸丰病故,肃顺排名第三,却俨然是八大臣的首脑。康熙朝九王夺嫡,老八的爵位最低,只是个贝勒,其他基本都是亲王、郡王、大将军王,至少也是侯爷,其他几位王候却心服口服以他为首组成了“八爷党”。
再说说本朝。当年某人任副总理,但谁都明白经济事务他说了算,无他,邓公说过:他是党内少数懂经济的人。
所以最高领导的信任,其实基本等于你的专业能力!而目前朝野的呼声,某人俨然又是一个“党内少数懂经济的高级干部”。
回到刚才那个饭局。当时饭桌上几位教授的共同感受,是中央目前懂经济的人已经不少,但懂金融的却很少!最高层身边的智囊,同样存在这个缺失!(金融和经济,约等于懂生物学和懂竞技体育的差距)。而某人最大特点之一,恰恰是不仅很懂经济,而且非常懂金融!
由于国务院另一位副总理级而非副总理的经济高官——周行长距任满只差两年,如果某人真的就任秘书长,而“一行三会”职能合并的传言也是真的,则谁来执掌这个新的“超级大部”,也几乎没有疑问!
说远了,最后说说未来走势。基本判断,既然大家都认为涨,而且周末好消息不少,那短期确实要涨。
但明天越是涨,后面一段时间调整的可能性越大。
初步判断明天反弹第一目标(阻力位)在2950左右,未来一周的短期极限是3020-3050左右。无论后一个目标到不到,股市在短期反弹后都会陷入下跌。
至于是大跌(去考验2600,),还是普通调整(去2770-2800)?则要看传言是否真的实现。
如果他没来,则反过来就是股市利好。没错,对于股市,证监会主席越弱,则市场越强!在此前三轮股灾中被套的股民解套越有希望。为什么这么说,且看我下一篇分析!
如果着急,就先说个最简单的比喻。如果你不慎参加了郁金香泡沫,并且被套了不少,但泡沫还没彻底破灭,你是希望新来的部长加强监管,还是无为而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