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崔允漷教授《课堂观察: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讲座所得

标签:
大家风范听评课课堂观察 |
分类: 聆听讲座 |
2013年11月18日上午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325室
http://s14/mw690/001SCFUCgy6EkLHzb655d&690
http://s6/mw690/001SCFUCgy6EkLKWJa555&690
http://s16/mw690/001SCFUCgy6EkLNmjWT0f&690
http://s4/mw690/001SCFUCgy6EkLPnArhc3&690
经班主任熊老师的努力,我们今天迎来大名鼎鼎的崔允漷教授!他的学术地位显赫,身兼数职,现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高校曙光学者。崔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与政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课题。主要著作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SPAN>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还有100多篇学术论文。
他今天主讲的课题《课堂观察:基于证据的听评课》,一个本人一直关注的话题――一堂好课的标准应是如何的?
在前来学习之前,已阅读过崔允漷教授与中学教师合作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非常佩服崔教授,提出与众不同且操作性强的听评课技术,可谓高校教育理论指导与中学课堂实践的完善结合。崔教授课中提及与中学校长老师建立深厚的友谊,他从1999年开始关注评课标准,到2003年的思考变化,再到2006年的底线评课、2007年的证据评课、到目前的意义评,不难看出一位真正的研究专家是一如既往地坚守,咬住青山不放松!将看似平凡的课堂研究得深入通透,提出适用于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听评课解释框架,其用心良苦!旨为老师们赢来更多专业的话语权,讲座中崔教授以医生的写病历、例行检查、医院评估为例,说明专业之重要。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作为教师不能让外行看低,就要自己有专业的态度,否则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个PPT的形象永远争取不了别人的重视。
讲座中,崔教授特别与我们分享他最近的教育观点:课堂变革的终极价值就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增值。只有学生的学习因变革在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意义值上增加了,才能称该项变革是正确的、先进的,也是值得传播的。否则,所谓的课堂变革只能说是由于变革者的盲动而“瞎折腾”,或者是因变革者自身名利的驱使而祸害师生。课堂变革要实现学习增值,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基于班级教学的“在学习、真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让每位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作为课堂教学要注意防止两种学习:一是疑似学习,有部分学生经常处在“人在心不在”的状态,充当滥竽充数的角色;二是虚假学习,即教师只看到“习得的结果”(如答案、分数、作品等),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虚学习”;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经常“用不道德的方式教道德”“用不科学的方法教科学”“用无语言的方式教语言”,导致学生“假学习”。
崔教授还对课堂观察的关键环节作解释,让我们认识其核心技术――八个项目,最后还与学员进行提问互动,对我们的疑问作解答。整个讲座充满智慧与欢笑,不知不觉三小时过去!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