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机务】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标签:
教育 |
分类: 走进机务 |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杨望是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分部APU修理车间主任。他勤恳务实、业务精湛、严谨细致、思路开阔,带领APU车间解决APU修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发展。车间APU修理3年跨出3大步,修理量从2011年的42台,到2012年的60台,截止2013年10月底完成APU修理72台,预计全年完成APU修理90台左右。APU车间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杨主任辛勤付出的结果。
杨望1997年参加工作,2002年从航线到APU修理车间,在工作中,他注重自身业务学习和技能提高, 在16年的机务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维护技能,历炼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车间管理上他深入分析,着力找出制约APU修理发展的瓶颈,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措施,问题迎刃而解,使APU修理车间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杨望爱学习,喜欢钻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业务,成就了 “APU专家”的美名。杨望认为,作为一名机务技术人员,业务技术就是自己的职业生命线,练就过硬的业务技术是机务人的本份。他先后掌握了GTCP331-250、GTCP36-300、GTCP131-9A、GTCP131-9B等APU型号的修理技术,在工作中他还总结积累了各型号APU的特点和疑难故障的排除方法。多次在外站APU排故中,科学准确判断,快速排除故障,为安全生产、运力保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7年,车间修理的第一台APU在南昌故障,杨望精准判断,更换离合器组件后故障排除;2009年一台APU在青岛启动时喘振,杨望提供排故方案,更换P2传感器后故障排除;2013年一台APU在北京出现引气压力波动故障,杨望带人更改DMM数据后故障排除。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杨望从来没有放松学习,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交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积极参加英语、业务培训和各类管理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APU修理项目是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精品项目,现已由最初两个型号APU的维修能力拓展为目前四个型号APU的维修能力, 而且正在积极筹备GTCP331-350修理项目的开展活人第三方修理市场的拓展。杨望还着眼于国际市场,APU修理车间已经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接受了OEM授权的第三方索赔修理单位检查,授权指日可待,杨望就是这个项目的首席责任人。
杨望不但爱学习,他也爱思考。担任车间主任以来,全面负责车间的生产管理,这几年,随着东航飞机数量的增加,每年需要修理的APU也在增加,特别是2013年,任务量达到2012年的1.5倍。作为基层管理者,任务就是命令,任何困难都不是理由。他认为,就车间的现状,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只能靠提升管理水平,从能根本上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杨望认真细致地梳理APU修理的各个环节和工序,找出每个环节可以提高的工序,最终制定标准工时制度,使每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标准工时制度实行以来, APU的修理工期从2012年底的60天逐步缩短至2013年的40天,效率提升了,周转加快了,修理量从2012年的60台提升到2013年预计90台左右。
在进行管理提升时,杨望还发现解决航材供应链瓶颈,对于缩短APU修理周期至关重要。他仔细分析历年修理周期数据,详尽分析部件送修供应链,发现APU修理之所以周期长,其中很多时间浪费在等待航材和配件上了。优化航材供应链、缩短航材供应周期是关键。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APU送修信息监控、物流追踪、建立交换件库和OEM厂家定期电话会议等方式,使航材送修周期从原来的30多天大大缩短到现在的20天时间,为缩短APU修理周期节约提供了航材方面的保证。截止2013年10月,APU车间已修理出72台,修理量、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车间APU修理量的逐步增加,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杨望根据APU修理工作的特点,细化分工,试行了模块化管理。把APU修理分成分解清洗模块、零件检查模块、装配模块、试车出厂四大模块,相应地将车间工作人员分成四个班组组,每个班组负责一个模块,实行班组长负责制。运行半年多,流程顺畅、分工明晰,大大调动了人员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完成生产任务、质量、成本、周期等各项指标的基础上,为了提升APU的综合竞争力,杨望还提出要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APU终端客户满意度。同时,每天监控东航主力机队的APU故障情况,主动为其他分子公司提供排故协助,2013年车间协助东航各分子公司排除故障10次,受到使用单位一致好评。
杨望以他的勤奋、务实、深思、慎行、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勇于探索的精神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们,使APU车间良好运转,不断发展。
东航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