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修理间的编程能手——张博

标签:
张博西安idg修理间中国东方航空 |
分类: 走进机务 |
IDG修理间的编程能手——张博
2009年7月,张博从中国民航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西安飞机维修基地(简称“西安维修基地”)附件维修部工作。从初到西安维修基地以来仅两年多的时间,张博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到如今能独立完成测试IDG(整体驱动发电机)工作。他忠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创新的理念获得了同事的普遍认可,曾被评为2009-2010年度“东航西北分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工作中,张博遵听师傅的教导“多看、多想、多问、多动手”,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学习有关IDG修理方面的各种知识。在师傅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很快掌握了IDG修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张博除了进行IDG修理工作以外,还十分关注电气工段IDG修理间的流程化管理,他最先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编程知识开发IDG修理流程管理软件。张博发现编制IDG更换件清单、成本核算等外围工作占用了维修人员大量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便萌发了一格念头:既然自己有丰富的编程知识,又具备了IDG的修理经验,为什么不自己编写一套更适合实际工作的软件呢?然而,车间流程管理软件的专业性很强,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很少,凭着全靠自学获得的计算机知识开发软件可谓困难重重。张博天生有一股挑战困难的犟劲,他决意尝试一下。
IDG修理是一项体力活,劳动强度很大。张博白天在车间干活,晚上回来分析流程、编写软件,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张博不断总结工作中大家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把新想法、好点子融入到软件中去,他的编程水平突飞猛进,成了既懂IDG修理又精通计算机编程的多面手。随着软件在IDG修理间投放使用,张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虚心听取同事们对软件的建议,例如界面不美观、操作不便捷等,继续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对软件不断完善。
当时正值张博自学部件修理人员执照,业余时间很紧张,但他暗下决心要“修补”好这些软件的缺陷。他通宵达旦的研究,常常熬红了双眼,但张博仍是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软件漂亮了,很多功能也实现了“一键式”解决,仅自动编制更换件清单这一项工作,就节约了维修人员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成绩面前,张博却说,现在这个软件还很不完善,他还在研究如何加入串件控制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张博在规划自己未来事业发展方向时,他并没有遵循别人固有的标准,而是结合自己的优势将其充分发挥出来。方向选对了,只要加以努力,就会逐渐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