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辞世 越剧界痛失“定海神针”

标签:
袁雪芬上海越剧方亚芬《祥林嫂》杂谈 |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越剧的创始者、践行者,上海越剧院名誉院长袁雪芬,因病于2011年2月19日下午去世,享年89岁。资料图为2007年3月8日,袁雪芬(右)向上海优秀女性颁奖。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
蜚声海内外的“越剧十姐妹”中的大姐走了。一生致力越剧改革,曾塑造祝英台、祥林嫂等经典戏曲形象的越剧大师袁雪芬,19日在上海家中辞世,享年89岁。“太突然了。”一直在为袁雪芬身后事奔忙的袁老爱徒、上海越剧院著名演员方亚芬,不停对记者重复着这句话。据她说,老师这一向身体尚可,有学生也在想着为老师操办下月的90大寿。“我原本想,这么多次病危她都挺过来了。当医院宣布抢救无效,我最后给老师擦洗身体、换衣服的时候,忽然感觉她喘了一口气,我顿时"呀"了一声,总觉得老师还没有走。”方亚芬哽咽着说。
袁雪芬的长子郑海芽称,母亲的一生度过了多次病痛关口,骨髓瘤、肺结核、心脏病、胃出血等,但母亲从不曾放弃过她的艺术追求。查出癌症后,她始终要求采用保守疗法,以抓紧时间写作,将她毕生的表演经验整理成著述。“母亲终于看到让她牵肠挂肚的著作正式出版,她想做的都做了,走得没有遗憾。”郑海芽说。
100年的越剧史,袁雪芬走过的就有74年。上世纪40年代,袁雪芬大力倡导越剧改革,倡导越剧综合表演的艺术机制,直接奠定了越剧在现代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越剧流派也大为发展。袁雪芬自己的唱腔就被称为“袁派”。她曾将鲁迅名著《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1953年与范瑞娟主演《梁祝》,以此成为自己的代表作,这些均是越剧改革的直接结果。
“老师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境,她说命运对她很眷顾。”方亚芬透露,袁雪芬年轻时曾因肺结核被医生诊断为“活不过30岁”,因此常对弟子戏称她后半辈子是“赚来的”。这些“赚来的”时间,她都献给了越剧事业。晚年缠绵病榻,每每看到前来探望她的弟子,总是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越剧的未来;还会意犹未尽地说起要保护越剧人才,建越剧专属剧场……
“老师这一走,每次想到未来,我就觉得迷茫。”方亚芬感叹。袁雪芬曾被称为越剧界的一枚“定海神针”。现在老人离去了,但愿越剧事业能继续沿着老人的遗言“改革”,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