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今日公布1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随着近期中国官方一系列“稳价令”的出台,CPI数据注定再次成为焦点,业内分析认为本月CPI涨幅有可能再次创出年内新高,但可能低于市场预计的超过5%的同比涨幅。
11月份CPI增幅或超5%
再创年内新高
在今日即将公布的11月份主要经济运行数据中,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依旧牵动各方神经。综合目前多方分析认为,11月份CPI似乎肯定将超过4.4%,甚至有可能超过5
本轮价格上涨,已经引起官方高度注意,而11月份也被媒体称为“物价调控月”。不仅央行在加息后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务院也出台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国家发改委
5天内连发9文调控物价,密集程度史上罕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防范通胀被解读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调控物价“战役”,也从中央扩张到了地方,各地接连出台各种措施。密集组合拳之下,部分商品价格应声而落。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几日涨幅为零。发改委网站已宣布,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蔬菜、棉花价格环比回落。商务部披露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也显示,出现了近半年来首次下降。
尽管如此大规模的“组合拳”出台,但是据分析指出,由于已采取的调控措施对物价走势产生效果需要时间,即将公布的11月份C
PI将明显超过10月份的4.4%,甚至很可能达到5.1%,创全年物价的新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就非常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直接导火索是农产品价格的推动。尽管近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但是这个措施产生效果逐步反映到物价上,可能需要时间。他表示,11月份CPI增幅很可能达到5%或者还要稍微高一点的水平,平均中位数在4.6到5之间的水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11月CPI将达到4.8%,较上月继续上行0.4个百分点,其轨迹超出所有机构年初的预期。
中金公司,预计11月份CPI可能攀升0.4个百分点至4.8%。冬季农产品供给受到限制,同时新年和春节因素使得季节性需求较高,未来数月农产品价格难以回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