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徽宗瘦金体与苏轼书法中所折射出的哲学

(2014-11-25 11:26:32)
标签:

苏轼寒食帖文化意义

宋徽宗瘦金体特点内涵

秾芳诗帖宋代

宋代写意书法

宋四家书法个性

分类: 返本开新

宋徽宗瘦金体与苏轼书法中所折射出的哲学

李青友

中国书法史上有“宋四家”,就是我们常说的“苏黄米蔡”四大家,四家中的前三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这没有争议,但是这个“蔡”指的是蔡襄还是蔡京,尚有一些分歧。这个所谓的“分歧”在宋代是不存在的,它指的就是蔡京,但蔡京是权奸,后世人不愿意让他名列“宋四家”,就把他换成了蔡襄。试想,谁愿让一个权奸的书法风行于世?因人废字,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但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亡国之君的宋徽宗,他的瘦金体却流传下来。

想到宋徽宗的瘦金体,自然让人联想到陈后主的《后庭花》,虽然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但作为亡国之前的文艺,似乎不能不让人有所思考。在某种意义上说,瘦金体书法是反常态的。在以往和以后的书法中,体现的多是端庄敦厚、优雅秀美,而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虽然说是创出了新意,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但扒皮存筋之后显得处处锋芒毕露——芒容易伤人,但芒也容易折断,这是一个哲理。锋芒毕露的艺术是一个人心态的表现,这种心态使人对生命肆意挥洒,它的的危害因他身份的不同已经祸及了整个社稷。

和宋徽宗瘦金体书法风格截然不同的,是苏轼的书法。作为“宋四家”之首的苏轼,它的书法历来受到推崇。他的《寒食帖》被认为是继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是苏轼的遣兴之作,他讲述了自己遭遇的心情,而这些心情都是在苏轼备受挫折之后的深切感悟。宦海沉浮,波荡大半生的苏轼,已不再是当年放荡不羁的才子,也不再是深陷云谲波诡的嘉佑能臣,他开始用圆融的方式来处理自己“早生华发”的生命。在他的《寒食帖》中,他的字迹乍看是臃肿的、绵弱无力的,甚至可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石压蛤蟆”形的,但这种绵弱无力中却丝毫不失刚性,这就是“绵中裹铁”的笔法。

虽然书如其人、画如其人的说法在一些时候是靠不住的,但“绵中裹铁,刚柔并济”“锋芒毕露,易伤易折”的道理却有永恒的价值。但晚于苏轼四十年的宋徽宗,大概没有心情、也没有兴趣领会到这种内在的奥秘,而这种因为艺术折射出来的人格缺陷曾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岂不痛哉惜哉。

2014-11-25http://s8/mw690/001SC4p7gy6NSPncqEve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