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姜南飞教师工作室:我的教学风格——心态与细节
标签:
姜南飞高中物理教学风格心态细节教师工作室教育 |
分类: 南粤名师 |
http://s13/middle/66b3a67dga2e34bd4ce3c&690
我的教学风格——心态与细节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关键词:教学风格
一、缘起─—心态决定命运
1995年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中学领导真诚相邀和多次的电话催促之下,于 1995年8月30日只身来到有山、河、湖、海的美丽鹅城惠州。虽说来到惠州三中就被安排任教高二,但我却是一个没有办理任何调动手续的纯“打工者”,学校给的代课工资是每月500元。
正因为是一名“打工者”,自然也就是一名打工者的心态。虽说已有13年的教龄,也送过好几届高三毕业班。但身处其境,作为一个“打工者”,除了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不仅对领导交待的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就是对科组安排的任务也不敢说半个“不”字。第一次参加科组活动,科组长安排一个学期的各项工作,其中要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全市的物理公开课比赛。当时虽然不乏有比我教学时间短,年纪轻的教师,但终究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是正式编制的“正规军”,只有我是一个没有任何手续的“打工仔”。当时这些“正规军”的表现,应该是现在所有学校教师的惯常表现吧:互相推诿,极力闪避。究其原因是职业倦怠?还是害怕劳神费力?还是缺乏担当的勇气?回想起来,假如当时我也是一个在编的“正规军”,也许我一样也是左避右闪吧!但在那个时候我却是一个“打工仔”,科组长一声令下:“就你了!”我就如同一个农民工领到了工作任务一样,只有惟命是从了。
首先代表物理科组参加学校的优质课评比。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所教年级教学进度确定的课例,当时讲的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除了认真备课之外,又是准备实验,又是买来透明胶片、油彩笔等动手制作幻灯片(投影式)。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牺牲了节假日,经过学校听课、评课,居然在学校优质课评比中拿到一等奖。
接下来带着这节课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物理公开课比赛。按比赛要求,比赛地点在惠州市第八中学,学生也是八中的学生。通过专家评审,居然又拿了全市的第一。记得当时八中的校长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曾说了一句“这个老师怎么不到我们学校来”。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全市的第一倒是给了我一些便利,原来市教育局要求的调入教师的教学面试就给免了,对我工作调动倒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市里公开课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省里推荐一名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的候选人。由于这个“市里第一”,市里决定将我推荐到省里。
省里将各地市送审的教学录像进行评审后,竟又鬼使神差确定让我作为唯一一名代表广东省高中组的人选,参加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根据全国教学大赛的安排,指定的教学内容是《变速直线运动
二、课例─—细节决定成败
1、困惑:山重水复疑无路
《变速直线运动
2、众里寻他:寻求理论支撑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开始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学习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学习和钻研教学理论。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学习、研究适合本课时内容的教学理论,寻求理论支撑,力求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是以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针对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及得不同教学内容的效能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为此我查阅了手头所订阅的所有物理教学刊物,几乎翻阅了图书馆所有能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比如即时速度概念,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为了更精确地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就要知道它在各个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教材这样处理的意图,是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平均速度概念,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认知同化,来建构“即时速度”的新概念。而传统讲授方式归纳有:理论推导法、光电门实验结合数学演示推导法、位移—时间图象进行理论阐释等多种讲授方式。这些方法都各有其特点,但都不能简单明了地让学生深刻理解即时速度概念。这些方法要么因为繁琐,要么过于抽象,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通过深入学习和钻研,使得自己的教学思路逐渐清晰。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各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理论为指导,将教学方法确定为多媒体优化组合启发式教学。
3、衣带渐宽终不悔:突破重点难点每个细节
教学思路一经确定,接着就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针对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和准备,不放过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每个细节,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以实现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首先,巧妙地借用教材中课后的小实验,引入新课。即使用节拍器记时,人工打点,直观显示小车拖动纸带做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直接使用打点计时器。控制节拍器每间隔0.5秒打一个节拍,让钩码牵引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教师用较粗的白板笔合着节拍每隔0.5秒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得到一条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清晰纸带(如图1)。
图1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①实验现象简单明了,生动直观,实验原理学生很容易理解;②实验结果清晰,打出的纸带全班学生都清晰可见,将变速直线运动直观展示给了学生;③实验过程“有声有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④实验原理对学生掌握打点计时器原理起到原型启发作用。演示实验后将纸带展示给学生,变速直线运动概念便不言自明。
其次,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即时速度”概念。利用一个演示用电表、一个小电机,一个物理小车组装成一体,制作一个“汽车速度表”(如图2)。让钩码拉着带速度表的小车运动,并将小车的运动过程用录像机录制下来。
通过“汽车速度表”原理的设计,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良好思维习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花时不多,收效却很大。
充分利用电视录像这种媒体可以重放、慢放、停顿的特长,通过对小车运动过程的慢镜头重放和暂停,教学过程形象生动,真实具体。学生能直观明了地读出“某一位置(或时刻)的速度”,对即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取代的效果。
其三:制作课件,突破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关系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即时速度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笔者打破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以最优化教学思想为指导,根据高一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点,以学生已有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即v-t图象)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应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仅用2至3分钟,就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自主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即时速度,就等于从这一时刻算起,在足够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高效地揭示了即时速度概念的内涵。
该课件的制作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进行阐述。
http://s2/middle/66b3a67dga2e3479a5301&690
该课件使用时首先出现一条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即v-t图),在图中任取一段时间间隔t1→t2,相应两个时刻对应的即时速度为v1和v2。如果我们把从t1到t2时间内的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就可以得到t1到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而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又因为物体运动速度是逐渐变大的,所以平均速度 这条直线就介于v1和v2之间,电脑显示为一条闪烁红线,如图3(1)所示。
为了说明“时间越来越短,平均速度越来越接近某时刻的即时速度”,课件设计让t1逐渐向t2 靠近到t1,,则我们同样可以得到 t1,到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一条新的向v2趋近的闪烁红线,如图3(2)所示。依此继续幻灯动画演示,随着t1逐步逐步不断向t2趋近时,学生通过课件,可直观地看到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平均速度 越来越接近某时刻(t2时刻)的即时速度v2。学生通过课件形象直观演示,达成自我知识建构,完全自主得出“t2时刻的即时速度和足够短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相等”的结论。
4、蓦然回首:风雨之后见彩虹
该课件的动画演示,它比用理论方法推导、光电门实验演示得出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或单纯用位移—时间图象方法抽象分析等解决方式,不仅更形象、更直观,而且突出了计算机教学课件的优势和特点,形象直观地突破了即时速度概念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对即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突破了“无限趋近”的极限思想给学生造成的的认知理解困难,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花时仅用2至3分钟,却取得了其它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最优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设计由于以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并使之达到优化组合的运用效果。通过对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每一个细节,创造性的各个击破,不仅很好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的有序控制和转移。整个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最优的教学效果和最大的教学效益。本课例代表广东省参加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中,以最高分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三、
本课例从缘起、困惑,到学习、钻研、教学设计,再到实际教学、直到获奖。仔细琢磨,自身感触和值得回味的东西实在是很多很多。
1、教学风格:以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实现最佳的教学效益
虽然它只是一个课例,一节内容,但是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一系列过程,似乎仅仅提高了该课例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对这一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促进了从此以后自己教学思想、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的形成,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广泛学习、比较各种教育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和钻研,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了起来,最终实现了教育理论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通过对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的钻研,充分理解到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是以认知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针对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及不同教学内容的效能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特别是对于物理这样一种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通过多种的优化媒体组合,不仅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在参加这次全国教学大赛以后,日常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都能始终自觉将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重视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努力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自我构建,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保证了自己所教每届学生的高考成绩都能在全市名列前茅,都较省、市平均分一般都要高出十多分以上。
2.1教学反思之一:细节决定成败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古人还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要有所作为,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一个个小的胜利累积起来,才能获得更大的胜利。而细节往往因其小,容易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往往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恰好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关系到整个事情的成败。
反思本课例的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由一个一个细节的成功积累而成。从精心设计本节内容的课题引入、重难点突破等重要环节,不放过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每一细节,到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实现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努力让学生自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都努力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当时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能形象直观地突破即时速度概念理解上的难点,使学生对即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防止计算机教学课件临时出现故障,还额外根据当时的投影式幻灯机的特点手工制作了一套动画投影幻灯片。正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反复斟酌、精心设计,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完美和成功。
事后反思,使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深切体会到:无论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你就能成功。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树立细节意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终成大事。
2.2教学反思之二:心态决定命运
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所从事的这份教育教学工作?
毕业于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的作者瑞芬伯,在该书中说:“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才能决定着你在生活中的高度”, “一个人面对艰巨事业时的态度,比其它任何事情更能决定结果的成功与否”。2008年《中国教育报》开展过“教师职业精神”大讨论,在9月15日的《教师的职业幸福从哪里来》一文中指出:“教师与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不在于教龄,不在于水平,而是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敬业的精神、研究的精神”。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威廉*斯太尔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轻视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一些金钱或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反思这次教学经历,可谓感触良多。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后来的主动学习钻研,再到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从一个教学课例的成功,直到对后来教学工作实践的影响和教学成绩的取得,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乃至后来的人生道路,都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我对“心态决定命运”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使我认识到:不论做事、做人都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积极的心态往往能够成就人生事业,相反消极的心态则往往影响事业的成功。你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人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及想法,你就会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心态决定了自己事业的辉煌和成就。积极的心态往往能够成就人生事业,相反消极的心态则往往影响事业的成功。
有些人总喜欢说,“环境造就人”,他们现在的生活境况是别人造成的。实际上我们自己生活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作者汪岩在《改变心态 改变命运》中这样说到:“心态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同一件事由具有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其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时消极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要知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
所以人生不能失去积极的心态,因为它是一叶轻舟,承载希望到达彼岸,并拾起快乐。它还是一盏路灯,照亮并且指引前进的道路。
≌≌≌≌≌≌≌≌≌≌≌≌≌≌≌≌≌≌≌≌≌≌≌≌≌≌≌≌≌≌≌≌≌≌≌≌≌≌≌
来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