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双鱼佩
红山文化发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且多沿河分布,因此,渔猎便成为红山先民重要的生产活动,鱼也自然会成为他们崇拜的灵物之一。反映在玉器上,便有多种鱼的造型和有关鱼的各种复合造型,诸如大大小小的鱼形佩、鱼纹勾形器、鱼龙等,甚至还产生一些有关鱼的神话传说。在红山文化晚期的玉器中,就发现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圆雕“美人鱼”的造型。
http://s3/mw690/001SAEMozy76UNDrtdg22&690
动物形玉器,被视为红山玉器中的重器,在数量上所占比重最大。由于受工具等条件的限制,雕件一般是专人专工地独立完成,因此,皆为一式一款,几乎找不到两件完全一模一样的红山玉器。不过,却有成双或成对出现的组合器件,只是少之又少。这里展示的就是雌雄成对的两条玉鱼,雄性鱼身略长,雌性体态略宽,从明显的阴阳面上来看,这两条鱼的原始摆放位置(或佩挂形态)应该是相向对游之状,甚或是一对“亲吻鱼”,无疑具有爱情的寓意;此外,红山古人崇拜生育,而鱼具有极强的生殖繁衍能力,这也是对鱼崇拜有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这对玉鱼具有简捷、古朴的造型,既写实又抽象,工法简约,却不减神韵,令人赏心悦目。此对鱼的体态丰满、优美,中间厚边缘薄,呈钝刃状,具有红山玉器的典型特征。鱼的头部呈半椭圆形,闭口、圆眼,凸腹、翘尾,背鳍与尾部以阴线纹表现,富于动感,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明显地看出,这对玉鱼佩,整体皆不同程度的受侵,表层全面氧化,整体发生质变,钙化层深厚,从沁色上可以断定,一侧因长期受黄土沁蚀,而呈米黄色或甘黄色,几乎整体覆盖,放大观察,深浅、厚薄变化很大,错络交织,具有丰富的层次;另一侧则差别明显,总体呈黄绿色,局部可显露出玉质原色,应为河磨青玉。仔细观察,沁色十分丰富,且过渡自然。在这一侧可以看到比较密麻分布的沁坑、沁沟与不规则的沁疤,到处都有自然状态的冰裂纹和次生晶状物,而所有这些表象,皆被覆盖于厚润亮泽的包浆之下。从渾圆的外表和磨损程度上,可明显地看出,它们已是经年使用或世代相传的双鱼佩。
http://s9/mw690/001SAEMozy76VlyY8Ywa8&690
http://s4/mw690/001SAEMozy7acU263fBc3&690
http://s7/mw690/001SAEMozy76VlODESq5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