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纳采,即议婚,男方派人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大雁几乎是六礼中最重要的礼物了,纳采送雁、纳吉送雁、请期送雁、亲迎送雁,看来以雁为礼,讲究颇多。送大雁一般有以下几点象征意义:
(1)雁是有情之物,故雁字里有“人”。且大雁以阴从阳,一夫一妻终身相守,一方逝去则宁为孤雁绝不再娶。故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忠贞不渝。
(2)雁有义,护幼、勇敢。
(3)雁有仁,不弃老弱病残。
(4)雁有礼,飞行时人字排开,有序。
(5)雁有信,秋去春来,守时。
(6)大雁有智慧,机警。古人送女子大雁,也是在表仁义礼智信的德行吧。
送大雁还有更深的意义:男人射大雁是需要力气和眼力的。有力气是肾气足、肺气足的体现,眼力好是肝经旺的体现,射得准、时机把握得好是胆气决断力的表现。所以,汉人务实,倒不看能不能唱歌,只要心好、有劲儿、能干活、有决断力就成。
问名,即合婚。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索要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信息,用以占卜决断成婚与否、吉凶如何。后世称“换庚帖”。取八字、下帖子目的在于“询察天意”,这一婚俗行为表示“婚姻天定”的观念。爱情可以由着性子来,婚姻可是天定的哦。
纳吉,相当于订婚。男方准备:大雁一只,定帖一份。
纳征,相当于下聘礼。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即男方准备玄<纁>二色的束帛五匹(一说玄三<纁>二),鹿皮一双。周礼要求,帛和鹿皮必须已经加工,可直接用以制作衣物。周制婚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
关于聘礼,也属于古代的生存智慧。现代人在这个问题上正好走了两个极端,性情比较醇淳厚的女孩子很羞于谈聘礼,觉得一谈钱就俗了;还有一种势利的:你不给够钱,不给够房子,我是不嫁你的。
古代是规定好了一定要有聘礼,甚至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因夫家不给聘礼,女子坚决不嫁,最后被夫家诉讼。但女孩因为坚持原则而被载入《列女传》。“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许嫁于酆,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女与其人言:‘以为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传曰:“正其本,则万物理。失之豪厘,差之千里。”是以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故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夫家轻礼违制,不可以行。’遂不肯往。夫家讼之于理,致之于狱。女终以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持义,必死不往,而作诗曰:‘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言夫家之礼不备足也。君子以为得妇道之仪,故举而扬之,传而法之,以绝无礼之求,防淫欲之行焉。又曰:‘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这申女真乃神女,言语有理有据,还会作诗。她把聘礼的意义讲得很清楚:
(1)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不正,则不尊。
(2)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夫家轻礼违制,就属于不自重。夫家之礼不备,就是不重视这场婚姻,也不重视家族的繁衍和传承。所有的尊重都是相互的,好婚姻的第一条就是要有相互尊敬,最怕的就是相互轻慢。第二条才是忠实。没有尊重,就没有忠实。
为什么说聘礼是古代的生存智慧呢?首先源于知道男性的不可靠,万一碰到个花心的男人,聘礼可以作为女性被休回娘家的家用,毕竟古代资源有限,而女性经济又不独立。其实,对穷人家而言,聘礼可能也就是一点点财物,而对有钱的女儿家而言,可就不是一点点财物的问题了,通常是要让这个男人在女方家里先干七年活,这种做法真是更加智慧。我们看到童话里经常有这样的故事,就是男人要服七年的劳役,甚至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男人要去杀龙,要去除暴,或要去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取某种宝物。表面上看这是在考验男性的毅力和能力,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保障婚姻。第一,七年之艰苦,让你明白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第二,如此七年之艰辛,断了你以后再娶的心。再去另一家服七年劳役,你的体力、你的智力、你的勇气恐怕都会不够了。聘礼或七年劳役,说白了,就是中国古人,把自保放到婚姻之前的一个行为。
古代女性是先知先觉,把自保放在婚前;现代女性是后知后觉,把自保放后面,一旦情绝,就分你家产。爱情一旦破灭,就会因爱而生憎,就恨不得让伤害了自己的男人倾家荡产,一则让你知天下女人面目可憎,二则已经无钱物再娶他人,实际上就是不给人留后路。此种做法的最大后患是毒害和污染了自己的心灵,因为任何伤害都是双方的,都会引发我们对人性的不信任和厌恶。所以,活明白,于古于今,都是件重要的事儿,有礼、有法、有情,可以让我们活得简单、干净。毕竟人生苦短,有些事,按规矩去做,可以节省精力和时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请期,即订下结婚日期。男方准备:①书写吉日的红纸。②大雁一只。③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礼品。
亲迎,即婚礼。男方准备:①家宴。②照明用的烛炬若干、亲迎的墨车、带帏幕的彩车等。③大雁等贽见礼。
婚礼上,宾客先要唱诵《桃夭》,然后,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前者为新婚夫妇象征性进食,赞洗爵,赞答拜。后者是以卺酌酒,新婿新妇合卺而饮,卺以红丝相牵相连,饮半卺杯交,换而饮尽。新婿、新妇再答拜。撤去筵席食物。
此时,众友人贺诗《唐风·绸缪》。
《唐风·绸缪》
诗文&译文
绸缪束薪,*柴薪捆扎紧又紧,
三星在天。*心星在东日已昏。
今夕何夕,*今夕到底是何夕,
见此良人。*此生有幸见夫君。
子兮子兮,*郎啊郎啊好欢喜,
如此良人何!*让我如何承君恩!
绸缪束刍,*柴草缠绵不能分,
三星在隅。*心星在隅夜已深。
今夕何夕,*今夕到底是何夕,
见此邂逅。*今生得遇此良人!
子兮子兮,*郎啊郎啊好欢喜,
如此邂逅何!*让我如何报情深!
绸缪束楚,*荆楚紧束似情人,
三星在户。*星在中天夜已分。
今夕何夕,*今夕到底是何夕,
见此粲者。*夫君光粲耀我心。
子兮子兮,*如此欢喜郎真意,
如此粲者何!*愿与郎君永不离!
“良”字特别有意思,左边加上一个“女”字就是娘,右边加上一个耳朵(“邑”部)就是郎,“邑”是城堡的意思,那么“郎”就是能给人带来城堡般安全的好人吧。汉字一琢磨就显智慧啊。称丈夫为良人、好人,就是希望丈夫能够做一个好人,先给你界定为良人,你都不好意思做坏人了。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哎呀哎呀,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漂亮的人啊,爱你爱得不知如何是好!如此不加掩饰的欢喜,让带来这份喜悦的人也会腼然而笑吧。
如此纯真、喜乐之诗唱诵毕,新人拜谢之。友人回礼。
而后新人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公婆),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整个仪式喜乐安详。但安静细致中,有一种纯正、优美,令人难忘。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在亲友的祝福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整场婚礼用了两首诗:《桃夭》和《绸缪》,前者欢乐明艳,后者则展现了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