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起源神话
据说早年间(一说大约相当于中原秦汉时),有一骑白马的男子和一驾灰牛的女子,相遇于辽河水畔,二人成为夫妇,生育八个男儿。这八个男儿相继成为酋长,成为契丹最早的君主。后来契丹祭祀天地,一直沿用灰牛白马。契丹得国名为“辽”,也与始祖相见于辽河有关。
契丹为何这么多“萧太后”
说起萧太后,就得提到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述律平太后。耶律阿保机在世时钦慕汉高祖刘邦,所以也自称刘姓;而述律平的先世就在辅佐耶律家族,其地位就好像刘邦大臣萧何萧相国,所以她也自称萧姓。在后来的日子里,萧姓家族女子多为太后,“萧太后”就成为契丹也即大辽国内部常见的称谓。
“契丹”和“辽”的关系?
契丹,是族名,辽,是国名。
魏晋以来,异族向慕中华,多将自家政权仿照汉代制度定一“国号”,如北部拓跋族人自称“魏国”(史称“北魏”等),契丹族便自称“辽国”。但这个“辽国”的称谓在公元936年,耶律德光南下中原,灭后晋之后,才正式定下。史家称耶律阿保机时的部族政权,或为“契丹”,或为“大辽”,或为“辽国”,都不过是习称而已。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只在介绍“大辽”国号、引用其内部文件时说几句“大辽”,其余叙述,一律用“契丹”,不用“大辽”。这是因为他不承认这个“大辽”可以与“大宋”比肩,如此行文,有“春秋笔法”的意思。
契丹国草原燔柴礼是怎么回事?
燔柴礼是契丹用于祭天的仪式。
大帐前积起一层层码放的木柴,高处放上了玉帛、奶酒等祭天贡品。被砍杀的一匹白马和一头灰牛也被供在柴堆前。地上湿漉漉、黏糊糊的,是牛马殷红的血。负责祭祀的官员点燃了柴火。述律平与诸子和四方赶来的部落酋长静静地看着一蓬烟火,人人神色凝重。述律平和主祭的重要官员则跪在地上,双手高举,仰望苍天,喃喃自语,向天上的神祈求、祷告。
述律平太后主持的这场燔柴礼。也是一场未来契丹国主的加冕典礼。而这个仪式对应的时间,恰好与赵匡胤出生的时间遥相呼应。
http://s16/mw690/001SAizlzy6JaSDKLxB1f
以上故事选摘自《大宋帝国三百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