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钢渣吴淞口贝壳广场炮台纪念广场木栈道 |
分类: 天南海北 |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塘后路206号(近双城路)。
我们从吴淞抗战纪念馆出来,对面就是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的东门。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东临长江、黄浦江,西倚炮台山,南迄塘后支路,北至宝杨路,沿江的岸线长达1974.13米,其西南角是著名的吴淞口。
先生一直想最近距离的看一看近代战争高频率上榜的水上天堑——吴淞口。
原有的滩涂湿地在设计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在沿江岸线一侧利用大小生态岛的组合及潮起潮落的水位变化,营造11公顷的迷人湿地景观。
长江河口科技馆,一座以长江河口历史演变为背景的科技馆。
展馆位于公园内,设计造型巧妙,两个如船头船尾的玻璃幕墙建筑,中间用连廊连接,犹如一艘小船。
时间紧,没进去参观。
贝壳广场
可容纳千人的露台剧场,如一洁白的贝壳而得名。
贝壳剧场如有演艺团体演出,夜间在后方有投影左右两边有射灯,使贝壳身上有在水中多彩景观。
吴淞炮台纪念广场
是为了缅怀、纪念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是为了讴歌了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传统,传承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广场分别由“威严之阵”、“英武之塑”和“下沉展窗”三部分组成。
广场高台、广场中轴、广场斜坡和下沉展点相结合,形成了梯状展示构架。
广场最顶端是一门经历无数战役的清时古炮。
清时借地形之利建造了水师炮台,因此得名为炮台湾。
硝烟散尽,如今所见之处一片祥和。
这块石头大有来头,真的是南极科考船带回来的。
湖心摇曳桥
穿过去就到了江边。
一处大大的悬挑平台,深入江中,视野开阔。
一侧的天际是新建的国际港。
另一侧就是吴淞口。
再向前。
又来到一处悬挑平台,离吴淞口更近了一步。
遇到一位“老上海”,和先生攀谈起来,都是对这个地理位置有些研究的人,真是遇到知音了。
沿着木栈道再往前。
一片芦苇地,吴淞口就近在咫尺了!
曾经的天堑,如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早已不复从前了。
船只排着队出出进进,一派繁忙,都是商船。
再入绿径。
曲径通幽,小憩一会。
因为时间有限,公园内还有很多景点没有一一游遍。
炮台山是60年代用钢渣回填形成的,沿江形成了大片钢渣地。上海人利用原有的长江滩涂湿地,在钢渣堆上建起了这座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是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新尝试,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确实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