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支撑檐廊横梁嵌入旅游 |
分类: 天南海北 |
中国的寺庙建筑众多,造型大多中规中矩,且儒教、道教、佛教分开供奉。
有一座寺庙却非常的独特,它不但建筑结构独特,且儒、道、佛三教归一,在一个庙宇供奉,这就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
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
相传,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经过了43年,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
远眺悬空寺,悬于恒山中腰,云蒸霞蔚之时,确有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境界。
悬空寺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由于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玄为悬的古字,所以后改为“悬空寺”。
在汉语中,玄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赤黑色。赤黑色颜色较为模糊,由此引申出深奥,玄妙等意思。玄为悬的古字,表示由绳悬挂,又引申出天空,幽远等意。
玄改为悬真是神来之笔。
登上悬空寺,可以一探究竟这个“悬“到底有多“玄”。
在古代,由于力学理论不发达,还有建筑材料的限制,一个现代看来很寻常的一个空中悬挑结构在当时都称得上是创举,何况这是距今1500多年前。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寺庙的大部分建筑位于岩石上,岩石是建筑结构的主体的主要支撑;只有一部分檐廊悬于岩石外,下面有几根木柱支撑,木柱直径较小,显得非常的单薄,这就是悬空寺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玄妙之处所在。
起到支护檐廊的构件显然不是那几根竖向木柱。那么支撑来源于哪里呢?!它就是深深嵌入于岩石的横梁!大家仔细看就可以看到檐廊木楼板下面的方木,就是它。
其结构原理相当于现代建筑结构的悬挑阳台。老祖宗的智慧真的令人叹服,有好多的文章细致的讲解横梁的具体做法,我就不累述了。
整个寺庙有南楼、北楼和中间的连接长线桥构成。
整个建筑小巧紧凑,曲折回环,虚实相生,错落相依。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仔细看时“壮”字旁边多一点,应该是诗人觉得“壮”字还是无以表达它的壮观之态吧。
玄、悬之妙,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悬空寺,借助山势,巧夺天工,堪称中国古建筑神来之笔和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