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辽清宁二年(1056年),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底座位于四米高的台基上,外形呈平面八角形,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
塔的第一层立面为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共计四道暗层,所以塔实为九层。这四道暗层起到现代建筑防震的圈梁效果,让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这个铁刹相当于现代建筑的避雷针,使得塔身免于雷击。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风起时,铃声清脆悠扬。
塔上匾额众多,共有匾额48块,都是历朝历代或皇帝将军或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迹。
塔正面的最顶层“峻极神工”四字出自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史载: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完胜而归,回京途经应州,挥笔书写了此匾,该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其下面“天下奇观”四个字出自明武宗。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犯阳和(山西阳高)掠应州,明总兵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明武宗率师援应。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击退敌人。第二年七月,为了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二次来应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这四字匾额赞美木塔。
“释迦塔”的匾额出自明代。
“万古观瞻”匾额出自清代。
整座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塔体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塔身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塔的整体架构除了所用全为木材外,最为奇绝的是——没用一根铁钉,全部采用木榫卯咬合连接!
木塔的五层每层都供奉不同的佛。塔的一层有一尊高大的塑像为释迦牟尼,高11米,端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
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
内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这是身披袈裟端坐莲花台的大佛的背影。
细部木结构,斗拱相连,勾心斗角,真的是百看不厌。
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又被12发炮弹击中。最终木塔都挺过来了,屹立至今。
出于对木塔的保护,现在已经不让登塔了,所以穿过一层正门就来到了塔的后门,上面是木塔的背面。
那一天,晴空万里,我带着朝圣的心情前往应县,去拜谒这座近千年的古塔。
兜兜转转几个来回不忍离去,就在下决心准备离开时,忽然天空飞来无数片白云,霎时间释迦塔被祥云缭绕,通身散发着佛光,如置身佛国仙境,心中生出无限欣喜,真是有佛缘啊。
和这座塔祥云缭绕的塔合了无数个影,仍然不忍离去。
晨曦夕照、 风霜雨雪、洪水地震、天灾人祸,历经近千年的时光打磨,木塔更加古朴俊秀!
释迦塔,这座近千年古塔,不管是传说中的拆了幽州盖应州,还是鲁班的一夜造塔,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奇妙的独特的结构设计,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先人们伟大智慧,是人类举世无双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典范!堪称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
愿它屹立千年万年,永不衰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