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2018-01-17 11:19:57)
标签:

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普救寺

莺莺塔

分类: 天南海北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是山西省的南大门,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古时候被称为蒲坂上古唐虞时代虞舜建都之地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曾经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山西集中了太多的中华文明古迹,除了那些著名的地方,永济也是一个值得驻足的地方此次我们选择了两个景点——鹳雀楼和普救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鹳雀楼,又名鹳鹊,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它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约557-571年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蒲州,始建鹳雀楼历经隋、唐、五代、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鹳雀楼是在原址上再建的。筑高台而建,远看巍峨壮观,富丽堂皇,不知道原来的鹳雀楼是否有这样的高度和气势。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登临之,不免有些失望,细节有些粗糙,少了些古朴的韵味。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楼的一层有一个小博物馆,介绍永济城的历史和鹳雀楼的建毁过程,还有一些墨迹,都是关于鹳雀楼的。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登高远望,可看到天际如银链般的黄河。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当时的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诗篇最为著名的要数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负盛名。约704年前后唐朝才子王之涣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居高临下,山河尽收眼底,瞬间激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他挥毫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篇不朽的诗篇。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我们是上午的十点多登楼,那天有些雾茫茫的。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凭楼远眺,诗情犹在,只是慨叹物是人非啊。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黄河岸边千年前的古迹,不可能保留到今天。可是那首王之涣的不朽之作《鹳雀楼》却依然鲜活。再建的鹳雀楼虽然巍峨有余古朴不足,有些令人失望,但它毕竟还原了一个意境,让我们如临其境的体会诗人眼中的诗情画意。

       从鹳雀楼下来,我们辗转来到了普救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山西的寺庙众多,可是让普救寺声名远播应源于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因为“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台阶两侧的石栏上密密麻麻地连心锁,都是为爱情而来。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在寺中的屹立着一座古塔,这是一座砖塔,它外形古朴、蔚为壮观。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塔奇特的结构,造成了明显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有燕雀围着塔的周围翻飞。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梨花深院”——崔莺莺一家寄居地。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联,道出这里的典雅幽静。“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是一千古绝唱的寄情诗,便会脱口而出,更能把游人引入张生与崔莺莺的“意似痴,心如醉”缠绵悱恻的爱情之中。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天下寺院不谈情,唯有山西普陀寺。

从白日依山到梨花深院,永济的一楼一寺

       从白日依山尽的鹳雀楼到梨花深院的普救寺,其人其事或豪迈或缠绵悱恻,都堪称亘古绝唱。它们让我走进永济,让我铭记永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