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国家历史名城,是一代圣人孔子的故里。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乃至全世界没有一个名人在死后其思想被主流社会认可且被传承2000多年,其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荫泽家族后人更是世之罕见:世袭爵位——衍圣公,专为后人居住的府邸——孔府,死后专用的墓地——孔林,还有专门供人祭奠的圣地——孔庙。
曲阜一地有三处大规模的关于孔子的古迹,它们分别是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
孔子居住过的地方——阙里。
“万仞宫墙”石额,为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庙为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万仞”在这里形容孔子学问之渊博如宫墙一般高深。
曲阜的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第二年,之后历代增修扩建。它也是历代君王祭奠孔子的必去的地方。
在孔庙入门处小小数百平方米的范围内,耸立着孔庙“金声玉振坊”、“棂星门”、“道冠古今坊”、“德侔天地坊”、“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等6座牌坊,都是褒扬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家文化。
金声玉振坊,石刻,是进孔庙的起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金声玉振”比喻孔子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而“金声玉振”之“玉”字的一“、”却居中放在中间一横处(右)。有人说,这个“、”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
穿白色上衣的小伙子是我们请的导游,姓孟,小伙子风趣幽默,让有些严肃的话题变得很是轻松。只是有些遗憾的正赶上孔庙大修,大成殿全部被施工防护网罩着,没有办法拍到完美的建筑造型,所以只能拍摄一些细节。
雍正皇帝御笔亲题的“生民未有”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孔庙大成殿的“万世师表”为康熙御笔,“斯文在兹”为光绪御笔。
孔庙内苍松翠柏,树龄上百年的很多。
碑上的断痕,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是那个疯狂年代的印记。据说如果没有周恩来,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看到这些了。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或“圣府”,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和私邸。
孔府可谓宅院深深,等级森严,清规戒律繁多。
上面的图片是位于东西门的西侧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这个曾经被中央电视台娱乐节目《正大综艺》选中为猜猜看。

上面的壁画中的动物象麒麟但不是麒麟,神话中中的贪婪之兽,它拥有了所有的宝物,还想去吃太阳。此画在内宅门里墙上,为出内宅出入的必经之路,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贪赃枉法。

一路走下来,好多这样的地方,人去楼空,朱门紧掩,一院寂寥,唯有庭院的一株古树给这沉闷的深宅大院带来一点生机。
慈禧御笔的寿字碑。
后花园常年有吕剧表演,恍惚间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随性。即使在这万仞宫墙下,依然怡然自得。
孔林, 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孔林内有坟冢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据说整个院内的墓地上下有十多层。
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的家族墓地,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生死不同命,生没法选择,可是要想死后葬在孔林除了是孔子的后代,还会有很多的附加条件。
孔子身处乱世,终生致力于人类道德思想的研究,平生奔波劳碌,一心想用自己的思想报答祖国,可惜生不逢时,才华没有得到施展;他是最早打破了教育垄断制度,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晚年致力于前朝史学诗歌文献的整理,并撰《春秋》。
孔子的思想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居住的曲阜的一个宾馆有孔府宴,其中的菜式造型独特,饮食真正的与文化水乳交融。

参观完“三孔”真是感叹不已!
一个2500多年前的文人,其思想影响之后的历朝历代的中国人直至今天,唯孔子一人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