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这是李白的另一首形容豪饮葡萄酒的诗篇。这次的加州品酒之旅可以说是我和先生日饮葡萄酒最多的一日,谈不上豪饮,但绝对是最畅快淋漓的一次。
每到一座酒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极富艺术创意的酒庄的酒标,酒标的主要作用就是酒的身份证或者名片。这小小的方寸之地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让我这次品酒之旅除了满足味觉之欲外,同时也成就了一次关于葡萄酒的文化之旅。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你可千万不要小觑这小小方寸之地,其中甚至有毕加索、乔治•勃拉克、萨尔瓦多•达利、康定斯基这些大师的作品,而且除了毕加索外,皆为大师们专为木桐酒标而创作。
现代意义的酒标出现在17世纪后。早期酒标功能单一,样式简单,多是寥寥文字,顶多用些花体或变体的字母,装饰家族徽章。即使是现在,一个酒庄或酒厂的某款酒,除了年份数字的变化,其酒标图案多是不变的。骄傲的法国人更是认为自己的葡萄酒世界第一,没有必要花精力在酒标之上。
使用名画家的作品作为酒标,始于1924年。木桐·罗思柴尔德酒庄(Chteau
Mouton
Rothschild),为纪念首次灌装成品葡萄酒,酒庄主人菲利浦·德·罗思柴尔德男爵特意请著名招贴画家,让·卡吕(Jean
Carlu)为该年的葡萄酒设计了一幅全新的标签,开创了葡萄酒标签艺术化设计的先河。从那时开始,木桐就把葡萄藤紧紧缠绕在画笔上。八十多年中,木桐酒标几乎成为同时期绘画潮流的缩影,许多重要的美术流派都在酒标上留下痕迹。
到了酒庄,你就会发现酒标真的是无处不在。门扉上,橡木桶上,酒瓶上,酒杯上、餐具上......,甚至院子里简易的指示牌上都可以看到。
本篇介绍的两个酒庄分别位于索诺玛谷和纳帕谷。两个酒庄各具特色,但我对其中的一座印象特别的深,这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酒庄,它的名字叫史德琳酒庄(Sterling Vineyards)。
它是一座主体两层,局部三层的石木建筑,主体两层设有长长的外木檐廊,窗户有半圆的外木窗棂,吱吱作响的木地板和木楼梯,这些都与中国古建筑元素极其相近,为此,心中平添了一份亲切感。
酒庄外墙上的攀爬植物肆意蔓延,沿墙而上直到屋檐,无声的诉说着这座酒庄的古老。
在檐廊,你可以倚着廊柱,任加州的暖风略过脸庞,与院中的橡树面面相觑。
檐廊中贴墙间隔还设有铁艺木椅,你也可以坐在上面抱肩眯着眼睛静静的感受加州阳光在脸上慢慢移动时的明暗流转。
酒庄里面有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这是我这次酒庄行看到家族酿酒实物保存的最多最好的一家。
院落中也有些保存完好的古老的葡萄酒生产用具。
接下来就是进入品酒室,虽然大同小异,但是仔细看是还是能看到每一座酒庄在创意上的不同。
我们选了五种香型的葡萄酒,一一品尝回味,或浓烈或轻软,香醇的滋味在唇齿间久久回荡。
这一对夫妇,妈妈对酒的热爱胜过爸爸。
看到上面照片中的玻璃罐中的小食品和旁边的红酱了吗,这些都是酒庄免费提供给品酒的客人佐酒用的。
我和先生每人品尝了5杯各种香型的酒,先生对佐酒的小食品和酱更是情有独钟。
其中一个酒庄的品酒室很大,旁边还有几个小房间,也是与葡萄酒相关的一些用品展示。
这是另一个酒庄的品酒室,看出来了吗,它与上一个酒庄略有不同。
它的风格更加的活泼,色彩也更加的鲜艳明快。
这个酒庄设置的佐酒小食品与上一个也不同,酱是黄酱,独具风味。
流连在这些小工艺品中,细细打量把玩 ,真的是爱不释手啊。
五杯酒下肚,有些微醺,移步室外,沿着檐廊来到酒庄的院子中。
曲径通幽的感觉。
豁然开朗的庭院,高耸云霄的橡树。
仰头目力所及是加州蓝的不可思议的天,坐在椅子上享受一下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痒痒的感觉。
一种人间天堂的感觉。
美酒之旅还将继续,且听下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