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纽约州的尼亚加拉河上有一个景点——尼亚加拉古堡,它是美国著名的尼亚加拉战役的爆发地。参观这座古堡应该是这次美东行最具神秘色彩的一次旅行。
尼亚加拉河(Niagara
River)位于北美洲的五大湖区。尼加拉河自伊利湖流注安大略湖,为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界河。船只从尼亚加拉河溯流而上可以进入伊利湖,进而向北拐进休伦湖,再转道密歇根湖和苏比利尔湖,因此这个要塞极其重要,是深入美国五湖及内陆的重要咽喉要道,这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所以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争相占领这里。

在进入古堡前,有一个小型博物馆,展示了这块土地曾经的历史,当然也离不开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尼亚加拉堡战役。




这是一个重地,它是通往大陆的钥匙——好形象的比喻。
这个长长的甬道是通往古堡的,隔着厚重的围墙我们可以看到古堡中的部分建筑的屋顶。
古堡的顶部。

碉楼的顶部。
穿过这个厚重的拱门就进入了神秘的尼亚加拉古堡。
1687年,法国总督Denonville侯爵,在孔蒂堡旧址重建了一个新的堡垒,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堡垒是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主要战场之一,称为尼亚加拉堡战役。(法国印第安人战争是发生在1754到1763年之间英国和法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战争中印第安人和法国人结盟,所以被称为法国印第安人战争,最后以英国人攻占蒙特利尔而取得战争的胜利。)经过19天的围困后,于1759年7月英国人占领了城堡。
这就是已经有些斑驳但却充满神秘的尼亚加拉古堡。
尼亚加拉古堡不同于其他古堡,它虽然也有生活设施,但其更多的功能是用于战争的防御。
猎猎旗帜,可以知道期间曾经几易其主。
古堡里的一个小铁匠维修站,应该是修理各种强制器械,一个美国大叔带着布满油渍的围裙在红红的火炉前认真地锻造者一个刺刀。
古堡共有三层,里外用花岗石头砌筑。内有教堂、食堂、水井、宿舍、仑库、炮楼等设施。

古堡一进门处有一口井,这里是古堡的水源,最终也成战败者的投井自杀之处。

有些阴森的走廊。
这应该是会议室。
曾经的木皮小船。
军官的住处。
士兵的住处。
当时战争用的主要武器——火枪。
战争并没有让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失去了享受和追求。
战场上依然有着对宗教深深的执着的信仰。
这是顶层的炮台和瞭望孔,也可以射击。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根据“巴黎条约”,城堡划归美国。但是英国人继续实际控制堡垒达13年之久,直到1796年的“杰伊条约”之后,美国军队才正式接管堡垒。
古堡游可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火枪手的射击表演。
火枪手火枪手是欧洲古代的一个兵种,使用早期火枪战斗,火枪手从15世纪到19世
是各国主力兵种,相当于现在的步兵,火枪手又称“长枪兵”,其实火枪使用和现在比挺麻烦,但它打碎了骑士阶级挥刀马上的笨重。火枪手并不是只配备火枪,还配备剑,但已经不是骑士的长剑了,而是抢上的刺刀,用于近战格斗。
我们对火枪手的认知来自于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三个火枪手》,书中对于三个火枪手分别是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的描写,他们行侠仗义,枪法了得,性格更是桀骜不驯,让我们对他们同样充满神秘想象。

这就是给我们做表演的美国大叔,没有酷酷拒人千里的感觉,浑身上下倒是充满诙谐友善。

表演结束后和美国大叔合个影。
远眺是宽阔的一望无垠的安达略湖。天气放晴了,能见度很好,可以远远看到加拿大的多伦多。
古堡外围有护城河和碉楼,摆放着一些火炮,易守难攻,古堡历史上曾多次受到过围攻,但从未打下来过,足见其建造之巧妙与坚固。
古堡内很大,草坪整齐。
战争总是残酷的,古堡有些阴森,令人不寒而栗。

保存完好的石砖路,记录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年代。

神秘之旅结束了。再见,古堡!再见,诙谐和善的火枪手大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