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期间在三亚住了3天后准备回琼海的温泉小镇。早晨9:00多从酒店出发,沿高速路行驶,当接近琼海市郊时,高速公路两旁,烟雾笼罩,一股股刺鼻的烟味钻进车内,看看周围,不像发生火灾的样子,如果是火灾,也不该这样大的面积啊。车里有人猜测也许是烧荒,也许是吧,虽然心有疑惑,也没再多想。
当天是九月三十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晚上聚餐后赏月,大约十点多才休息。这时的海南虽然白天还有些燥热,但晚上却很凉爽。晚上睡觉,每家都会开窗而眠(当然有纱窗),可是半夜就被浓烈的烟味呛得醒来,又是白天高速公路上那股刺鼻的烟味,直到黎明烟味才慢慢散去。
第二天大家聚在一起说起前一天晚上的烟味,是烧荒吗?还是满腹狐疑。当天先生出外办事,碰到一琼海的当地人,就和他聊起那刺鼻的烟味,他告诉先生,那是当地的农民在烤槟榔。
海南盛产槟榔,每年到秋季的时候,农民便到了一年最忙碌的时节,开始长达几个月的烤槟榔,多数农民靠此发家致富。
为什么要烤槟榔呢?烤槟榔是把槟榔鲜果熏烤为槟榔干果,每4斤鲜果可熏烤1斤干果,鲜果一般为3—4元/斤,熏烤的干果为15—20元/斤,熏烤1斤干果可得收入4—5元。以海南万宁为例,当地约有4000人参与槟榔收购、销售和熏烤加工。槟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不少农民因为种植槟榔、烤槟榔致富,纷纷盖起了“槟榔楼”。
烤槟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烤制一批槟榔,一般需要3天半至4天的时间,看火候的人是第一个被熏到也是被熏得最严重的人,期间看火的工人每一个小时要去控制一次火候,如果火候太旺,直接烧坏槟榔,火候小了,又没有效果。所以看火的人非常劳累,有时上厕所的时间都担惊受怕,怕火候一下子旺起来烧毁了槟榔,经常是两个人轮流看火,农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挣钱生活。可是烤槟榔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而且这些烟雾带有刺鼻味道,对过往车辆、行人以及周边住户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次在琼海住了7天,前4天刺鼻的烟味每晚都有,每晚开始闻到烟味的时间都是在7点钟以后,没办法,那几天只能关上窗户开空调,本来想听着蝉鸣,吹着晚风睡觉,可是就在这一片狼烟中这些都成为奢望。之后的3天,没有再闻到那刺鼻的烟味,听说是政府加大了整治。
烤槟榔产业一方面养活了一方群众,但在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又影响了附近居住的群众,以及过往的车辆,这个烤槟榔的行业如何做,才能使得大家都受益呢?
土法的烤槟榔的烟味是特色,可是客观来说,燃烧产生的烟雾里面含有很多有毒物质,这些毒素进入槟榔里面,又被人吃下去,肯定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
现在这种陈旧烤槟榔方式,不但产生烟雾,要烧柴;而烧柴,肯定就要砍树;而砍树,结果破坏环境!破坏环境的后果,海南将失去其引以为傲的环境,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土法烤槟榔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应该被淘汰了,应该升级换代啦!全国需要烘干作业的作物很多,烘干的机械设备很多,如果都不行也可以由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设计出专门烘烤槟榔的设备,使烤槟榔产业化,即增加了就业岗位,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劳动强度,最终还改善了环境,也能使这个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环境、资源枯竭为代价,可谓一举多得。
真心希望海南政府不能不疼不痒的所谓整治,造成现在这种农民和政府之间这样的躲猫猫,而是尽快取缔这个持续已久的扰民、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古老的烤槟榔生产方式。其实解决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是不能为,关键是想不想为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