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的一早从杭州出发,目的地是绍兴。
绍兴古称“会稽、山阴”,是座世界文化名城。说到绍兴,人们最先想起的应该是大禹。我们这次绍兴的第一站就是拜谒大禹陵。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的会稽山山麓,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大禹与绍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地方是绍兴;大禹在绍兴的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示一体,创建中国第一王朝,;禹还在这娶了会稽的涂山氏为妻;最终大禹死后葬在了少绍兴的会稽。

现在每年的四月都会对大禹陵进行公祭。
大禹新婚第四天,便离家治水去了。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之成为与尧舜齐名的中国古代明君。


大禹死在会稽山,具体地点并无具体的描述。大禹陵只是后人为其所建。
禹陵的入口处为一青石碑坊,其后是一条长100余米的神道,神道两侧立有石刻神兽5对。



神道尽头为大禹陵碑亭,亭内立有由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石碑。陵前还遍植有槐树、松柏、绿竹等植物。


一家人在碑亭前先这位远古的一代明君作揖行礼,以表敬意。
禹祠位于禹陵的左侧,相传始建于夏代少康之时,以后曾多次毁废又多次兴建。现存的禹祠是近年来重建的


禹庙位于禹陵的右侧,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建。祭厅是历代祭禹的场所。

大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陵墓群山环抱,奇峰林立,若耶清流潺潺东去,使大禹陵更显凝重、壮观。

大禹从先辈的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这是应该最早的哲学思想光芒,体现了他的超凡的聪明才智。

拜谒大禹陵,就一定要登会稽山,也一定要泛舟禹池。
在禹池,看青山、绿水,亭台楼榭,山水如此的静谧,心中更增添了对这位古代先贤的敬重,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今天这样风光秀美的山川。



用手轻抚禹池,这一刻感到离这位古代的先贤如此的近,4000年前的他绝没有想到是他造就了这一片青山绿水。
这青山绿水环绕的大禹陵,同其他的陵墓不同,它没有华丽的建筑、更没有奢侈的陪葬品,它简朴庄严,它完全是后代人为纪念、弘扬一种精神而建,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