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兀术城城里城外

标签:
兀术城调兵山市明月禅寺金兀术风力发电机 |
分类: 天南海北 |
12月17日,周六,晴空万里,同驴友们一起去调兵山市。
调兵山市是辽宁省内的一个县级市,原来叫铁法市,是因为其位于铁岭与法库之间,距离沈阳96公里,2002年建市20周年的铁法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调兵山市。它西依绵绵燕山,东瞰浩瀚的辽北平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尤以金文化最具代表。
相传北宋时期金国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调兵山因而得名。又传有宋徽宗、宋钦宗曾被囚禁在调兵山市锁龙沟村的一眼枯井里“坐井观天”,可这次没有看到那口井。
现在的兀术城是2001年根据遗址考证,由国内著名古建筑专家设计建造。整个古城由两座气宇轩昂的城楼及中间城内仿古的雕梁画栋、云檐飞挑的古街构成。
南宋时期,大金国太子金兀术,在率兵南犯中原被岳飞挫败归巢,带残兵败将返回途中,行至调兵山脚下,见山势雄奇壮美,层峦叠峰,林草繁茂,花香袭人;山下流水淙淙,景色宜人。于是命军师哈密嗤传令,在山下安营扎寨,筑城屯兵,树旗于调兵山上,演练和调集兵马,伺机再犯中原。
后来人们就把金兀术调集兵马的山改称为“调兵山”,把山下金兵安营扎寨的地方取名为“兀术街”。
进入兀术城的门楼。
城内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云檐飞挑的古街。
正赶上城内早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高亢的叫卖声,瞬间时空回转,彼时的兀术城也像现在一样的喧嚣热闹吧。
穿过另一侧的城楼就走出了兀术城
兀术城西走200米,便是恢复建设的东北最大的佛教圣殿——明月禅寺。
明月禅寺金碧辉煌,声名远播。
寺院的后面就是大名鼎鼎调兵山,山上的塔楼是金兀术调兵遣将的“点将台”。
山虽算不高,可没有台阶可以蹬踏,山路崎岖。瞧,这一对驴友,装备够专业吧!
海拔300多米的高度对驴友们不算什么,不到一个小时,转眼就登上了山顶。
这是重建的“点将台”
调兵山所在地地质稳定,调兵山煤田区系华北陆台阴山陆隆带东段,受华夏系构造影响,所形的断陷盆地,造就了调兵山市西高东低,呈倾斜状的地势,成低山丘陵、平原的地貌类型。
调兵山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明显。辖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煤炭、煤矸石、煤层气、硅灰石、矿泉水、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草炭等1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可采储量达22.5亿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然的风口,国家在此投资兴建了大型的环保的风电厂。
登高远眺,以调兵山为中心,周围辐射了几百个风力发电机,绵延数公里,蔚为壮观。
看到迎风旋转的风电机的叶片,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玩的风转儿,那时候赶上风天,手里拿着纸叠的风转儿,漫山遍野的疯跑,风转儿随风转个不停,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今天看到这些钢铁的大家伙,心中还是不免生出一丝柔情,为它们的旋转、蔓延痴迷,不断的按动快门。
调兵山另一处独特的景致是山上的松树。这的松树不高,可只要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棵树都风姿独具,冬日的阳光下,万木萧瑟,在白雪间或覆盖的山顶,松树就显得更加的绿意葱葱,婆娑摇曳。
调兵山市是个年轻的城市,但它可追溯的历史却有1000多年。这就造就了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它有着丰富的矿藏,还有现代的风力发电,更有为铭记历史而后建的古城——兀术城,这些都是属于这个城市独特符号。
其实在大打历史旅游牌的同时,好想建议何妨不同时开发现代的观风力发电旅游呢,相信同样会吸引很多的爱好者。
从城里到城外,一圈转下来,意外的收获不小。这次调兵山之行,主要的目的地是兀术城,但我对那些后仿造的古迹并不感兴趣,而恰恰是那些沿山势起伏、迎风摆动的风力发电机却非常的令我激动、难忘!
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调兵山市旅游的又一大亮点,被驴友和摄影爱好者们所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