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淡忘的寒食节

标签:
介子推绵山重耳清明节寒食 |
分类: 五味杂陈 |
|
|
|
|
|
为悼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清明节放假一天。
现在人们只记得过清明节,已经淡忘了寒食节。回忆历史,让我们不禁扼腕叹息!恢复清明节是尊重习俗,重提寒食节也许更尊重历史,是凝聚民心,凝聚国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