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百年前的眼睛会看到钢铁森林吗——《建筑的七盏明灯》读后

(2022-12-01 14:19:07)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报架
因为装帧精美从朋友处借阅的,翻开首页一看1849第一版、1880第三版,瞬间就觉得不是自己能啃动的书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先说结论,如果是休闲泛读的普通读者,手边恰好有这本书可以一读,特意购买可能就不必要了。身为建筑及美学的门外汉,以下捡自以为看懂的部分唠唠观后。

首先引用译后记概括下这书讲了啥,以及读完能得到啥。“(约翰·罗斯金)主要通过讨论建筑,阐述流行于该历史时期公众耳熟能详的观点,回应19世纪‘大崩坏’时代面对古典建筑的去装饰主义和工业革命对建筑领域带来的影响,进而重申建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他们那个时代、国家、民族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本书提到的艺术概念,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获得建筑方面的指示,更能够对绘画、雕塑、装饰等艺术形式有新的认知;而且对于厘清工业革命对传统艺术造成的影响,以及现代艺术发生的前奏,可以形成相对更为宏观的概念。”

书名中的“七盏明灯”对应献祭(宗教)、真实、力量、美感、生命、记忆和遵从7个章节。于是对书中关注的问题和阐述的观点,除去时间的代沟和专业的门槛,还有无神论成长环境下对于宗教潜意识的无法感同身受。比如罗金斯在首章阐述建筑的献祭意义时提到,“上帝比较青睐人们为未来对祂的祭祀,而非为赎罪进行的献祭”,意思能理解,但也确实共情不到建筑上。但即便如此,有赖于作者文笔足够流畅、译者也功不可没,全书坚持读下来后的确也有所得,不止是“艺术是技术与想象的结合”“想象是自觉召唤不在场或不可能之物的概念”之类的小妙语,还会注意到一些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有些与建筑艺术本身联系更紧密,有些则是更加宽泛的普适感悟。

一是作者对建筑色彩和光影的思考。绘画和摄影都被称为光影的艺术,但我们画得出一张完全没有光影的简笔画(虽然这不一定会被视为艺术),却建不出一座没有光影的建筑。“你可以在大胆地将那些不同的颜色使用在平坦的墙面和宽阔的柱身上,但在柱头和饰线的位置一定要保持含蓄。在所有情况下,在处理形状较多的位置的颜色时,一个安全的原则是简化色彩的数量,反之亦然。”“一个年轻的建筑师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思考阴影,而不是把设计视为仅仅对建筑进行简单的线条勾勒。他应该这般想象:当黎明之光逐渐照亮它,薄暮时分的光逐渐离开它;当建筑中的石头是热的,而裂隙逐渐变凉时;当蜥蜴趴在墙面取暖,鸟儿在其间筑巢时,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筑师图纸上的线条和比例没有任何价值,他所要做的一切都必须通过明暗的空间来实现。”

 二是作者对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否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初中政治也能揭示的社会演进驱动力。原本中性的工业化利器挥舞在积累扩张的资本主义手里,这副收割田园牧歌的样貌在当时身历者的眼中,难免如同洪水猛兽,不仅异化着人本身,也改变着建筑这样死物的样貌。抱持这一观点的文人学者艺术家不在少数,甚至罗金斯几十年后的托尔金,也还在《指环王》里塑造了反派人物“工业先驱”萨茹曼,砍伐绿水青山在艾森加德打铁造兵。当然,罗金斯在推崇传统材质和经典形制的同时,也给有朝一日的钢铁森林留了些许预见性的余地。“在人类的生活当中,应该有足够的梦想、足够的质朴、足够的感官享受,不能把其中为数不多的光辉变得那么机械化。如果在我们的生命中,最好的东西出现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像水蒸气一般消失无踪,那么至少要让它像云朵一样出现在高高的苍穹之上,而不是沉浸在浓郁黑暗的熔炉和轰鸣的车轮带来的愤恨不满当中。”“建筑最真实的品质就是那些可以是建筑更持久存在高贵特征。建筑真正的色彩应该是使用自然石料的真实颜色。”“直到19世纪初,建筑使用的大都是黏土、石料和木料,这就决定了所有建筑队里和部分建筑的结构法会受到这些建筑材料的影响。所以,在建筑中全部或主要使用金属结构一般会被认为是对建筑艺术第一条原则的背离。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解释为什么金属材料不能像木料那样使用,也许建构新的完全适用于金属结构的建筑法则时代已经临近。”

三是关于建筑修复的顺其自然心态。建筑不止是建筑,也是传承记忆与情感的载体,是人生中的锚点。罗金斯似乎将建筑视作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对老式建筑提倡整旧如旧的细密养护,并认为在这周期走到尽头时,最好让它有尊严地离开。“在屋顶上及时放置几块铅板,及时扫除水草里的枯枝落叶,就能使屋顶和墙壁免于毁坏。我们应该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态关注老式建筑,不惜一切代价使它们远离被荒废的命运。像细数皇冠上的珠宝一样梳理它的石头,像围困城门一样在它周围放哨,在它松动的地方用铁箍起来,在它出现滑动的地方用木材固定住。不要在意这种辅助方式不美观,有一根拐杖总比失去肢体要好得多,做这种辅助的时候要尽量温柔、虔诚、持续,然后数代人就可以在这些建筑的余荫下生活。这些建筑走向崩塌的那一天也终将到来,但请让它公然地、公开地来吧,不要让耻辱和虚伪的替代品剥夺记忆的葬礼。”

一百年前的眼睛会看到钢铁森林吗——《建筑的七盏明灯》读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