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文学唯勤不破——读李衔夏短篇集《加缪的人间》(肖群芳)

(2018-09-10 17:44:28)
标签:

李衔夏

加缪的人间

肖群芳

天下文学

唯勤不破

分类: 书评文论

天下文学 唯勤不破

--读李衔夏短篇集《加缪的人间》

文/肖群芳

我必须承认,读李衔夏的小说一点都不轻松。从长篇《人类沉默史》,中篇《心墓》再到这部短篇小说集《加缪的人间》,我时常被人物和细节裹挟得透不过气来,虽耽溺其中,完全被小说吸引,可我敢肯定,我的脑洞一定大开,脑细胞们一定前仆后继、英勇殉脑。即便如此,我也常常不敢肯定我是否理解文意,常常生出读书太少,感知太钝的遗憾。好在衔夏给我鼓气,我就不怕露怯了,借此机会,说几点最真切的体会。

第一,这部小说集里的人物,大都极致、偏执、神经质但又出奇的冷静,他们是极致的癫狂与理性的冷静的结合体,看似矛盾,却和谐统一。假若生活里碰到这样的人物,我是无法找到相处之道的。而小说,它更懂人,更怜惜人,它让读者相信:不完美的人才更加美好我深深为这“不癫狂不成魔”的极致美着迷。想来,这种嗜好是高中时读毕飞宇的《青衣》滋养的,筱燕秋是天生的古典怨妇,她为戏痴狂,为戏连命都敢舍弃,而这种颠覆的女性形象在李衔夏的《旗煊》里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书写,这位经常改名换姓的女主人公,既有天使的性格,又有妖精的气质,既天真又放荡,既有逼仄的固执与蛮横,也有破釜沉舟的自我毁灭精神,她的存在是对精神自由的无限追求。

再看《昏礼》里的卫心,少女时受父母影响,抱定不婚主义,为满足儿子的遗愿与孩子的生父举行“昏礼”,却因接受不了基督教式的婚礼誓词而选择从现场逃离。卫心,不管再多世俗、伦理或亲情的牵绊,她依然捍卫内心,选择跟随自己的本心走。而《我跟你说她》里的母亲又是多么的惊世骇俗!母亲,不再是以往慈爱、忍辱负重的形象,她坚毅倔强,风平浪静时绵软贴服,风起云涌时则惊涛骇浪。在这里,母亲既复杂又单纯,在特立独行,千回百转后依然摆脱不了对孩子剪不断的爱。

第二,李衔夏不是《红楼梦》里打秋风的刘姥姥,讲故事逗大家伙开心呢!我之所以说他的小说烧脑,是因为他不愿意重复自己,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写作处于平顺舒服的状态,他一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停地给自己设置障碍,不断地给读者挖坑,而由于短篇小说体量的局限,他绝不会把故事讲得很满,他不停地“飞白”,呈现出来的永远是冰山上的一角。读者想要挖掘更多,必须要认真读文本,仔细思考。所以,我又不得不说,他的小说,我即便猜中结局,也无法预知走向,我的心始终是紧绷的,看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时又忍不住想再往前回看。在中篇《留鸟》里,我已经见识到他把握现实题材的能力,他“心慈手狠”,文字里到处弥漫着对现代文明丛林里那些游荡着的,无可皈依的灵魂深切的悲悯。可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一旦让他体验到高处的宏阔,他就不会停止刁难自我,只会不停地增加写作的难度。

第三,他要通过小说表达观点,他要触及别人都不触及的话题。在《逗号的尾巴》里,通过写赵药替亡师木赫续写未完之作的艰难历程,我们可以洞悉李衔夏在思索生存的意义,创作的价值以及文学如何才能不朽。我不得不感叹,写长篇真的需要耗费体力和心力啊,我想我应该第三次拿起《人类沉默史》了。

最早看《月光无罪》,是两年前,我没有看完,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不好意思看。坦率地说,让我面对父母这一辈人如此大胆的情欲,令我很尴尬。两个月前,我认真读完了《月光无罪》,写得真好,谁说情爱只属于年轻人呢?我想说,文学需要想象,文学更需要勇气。缺乏了勇气,可能就会失去一个好的素材,失去一次突破自我、提升写作的机会。

我们都听过钱钟书故事一位读者非常喜欢的作品,想要登门拜访他。而钱钟书婉言拒绝了,他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而我认为,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李衔夏疏阔温厚,机智幽默,常有神来之笔,可封他为金句王。他艺高人胆大,采用散文诗作短篇集的序,可谓匠心独运!这篇散文组诗一定不能错过,因为每个字都好!我想,正因为衔夏也是诗人,他写小说,不大可能写得太浅白,他的才华迫使他不由自主地“九曲回肠”,而过于克制和收紧的小说通常在消费的时代是不讨喜的,因为一定有缺乏耐力的读者会中途放弃。我在思考:作家的表达和读者的接收该如何平衡呢?写作其实是很私人化的东西,作家首先面对是他的“所爱”,他写什么往往很“宿命”,他不是机器,他无法规避自身的好恶;他也不是人工智能,不可能通过大数据找到被所有人接受的“黄金分割点式”的完美写法。通过看衔夏的创作谈,我知道他很有抱负,一直想把心中酝酿的哲学观点付诸于小说创作中,希望语言在创造和革新的过程中,改变读者乃至人类的思考习惯、思维模式,从而改造小说世界。而如何让如此宏伟的愿望变成绿叶开放在读者的心头一定还需要付出不断地努力和探索,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比衔夏虚长几个月,在写作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他时常鼓励我:天下文学,唯勤不破。我坚信他的写作天赋,他却不断给天赋祛魅,他告诉我心若求进,万物皆为师,万事皆启发。他是好老师,我已经开始啃他推荐的篇目了,也常常为自己的懒惰拖延惴惴不安。他极其有耐心,我发给他的作业,他读完之后一定会罗列出建议和读书清单。所以说好作家一定是好读者,他的不敷衍令我感动。更令我钦佩的是,他践行了他的微信签名“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巨隐隐于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依然可以博览群书,静心写作,秒回信息,视力还这么好,不用戴眼镜。

在准备发言的那几天,衔夏为了给我壮胆,再三嘱咐我要牛气些,要展现出锐气。可牛气是需要底气的,要靠眼界、慧心、丰富的知识、生命力的厚度来反刍否则如何“牛气哄哄”呢?我能力实在有限,谬误之处各位方家批评指正!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