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上烟点评李衔夏的诗——在词典里寻找一个词

(2010-06-28 12:52:17)
标签:

李衔夏

诗歌

玉上烟

点评

词典

杂谈

分类: 书评文论

在词典里寻找一个词
                            ------简评李衔夏的诗

认识李衔夏不到半年时间。第一次读他的诗,是在诗界论坛,那天我正在点评几首诗,突然连续看到几组让我惊讶的诗。那种多变,沉稳,不动声色,智慧的表达让我暗自叫好。
我原以为作者是一个中年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才知道,李衔夏是个80后。而他的诗风却相当老练,成熟。从他的诗中,我窥见了一个巨大的世界。他的诗,词语和意象大多是密集的。诗的内部,像有一场随时到来的暴动。他的诗,因触及生活中的日常角落,并能自觉地融入自我的认识和辨析,因而多了一份厚重。另外,多种向度的探索构成了他诗歌的不断尝试。他的诗有的意象纷繁,有的却简明直白。比如他的近作《那个悲伤的少年仿佛不是我》

 

有过两年春节,家里,家外,全是喜庆贺年歌
我听得直流泪,又无处可躲
祝福都是美好的,没有一件与我相关
在笑脸堆里,我是一只离岸的豚
只想游回一个人的落日。曾经许多夜晚
我找不到舒适的椅子,于是一直走一直走
戴耳机听摇滚,震耳欲聋,不知外面之宁静
双手插袋,自己欣赏自己走路的形态
不会弹琴,手指却常在空气中乱舞
怎么看怎么喜欢。经常跳上某辆公交车
找个靠窗的位置,看风景流动成河,我还是豚
刻意忽略终点站,无非更繁华,或更荒芜
抵达总站就原线返回,同一位置
把另一边岸也收入视野。渐渐,生活中
见过一些大灾、大爱,见识到真正的力量
渐渐,明白悲伤在悲怆面前多么无力
悲伤让人不断加深悲伤,悲怆让人坚强地去痛
阳光来了,草叶绿了,世界温暖了
只要提供我写作的环境,我愿意做一个门卫
——向熟人微笑点头,回绝生人接近
如今照镜子,我会忆起一双空洞决绝的眼神
如今的我,外出经常不带手机,它也是一种毒
我已能彻底离开它。每次在外面,风吹来
手机的铃声,由它响吧,它有它的舞会
我有我的狂欢。有时遇到一些竭斯底里的诗人
忘情呼喊,阴影来自教堂的屋顶,坚信自己
是最黑的一块。多么熟悉哦
人大体都需经此一役吧。我们都是玻璃
有人喜欢做放大镜,同时也有人向往做望远镜

 

这首口语诗写得很明朗,很自然,很生活化。很贴近生活的走向。诗人自身对情感的积淀和抒发都较为到位。在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里,介入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因而在娴熟的技法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插科打荤,酸词和贫嘴。这首诗不是口语化的小触动、小感觉。不是苍白的抒情和平庸的自白。“渐渐,生活中/见过一些大灾、大爱,见识到真正的力量/渐渐,明白悲伤在悲怆面前多么无力/悲伤让人不断加深悲伤,悲怆让人坚强地去痛/阳光来了,草叶绿了,世界温暖了/只要提供我写作的环境,我愿意做一个门卫/ 诗人意识到,个人的烦恼忧伤在祖国的大灾大难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人大体都需经此一役吧。我们都是玻璃/有人喜欢做放大镜,同时也有人向往做望远镜”是啊,很多时候,生活使得我们都很脆弱,形同不堪一击的玻璃。有的人喜欢夸大自己的悲伤,沉溺在痛苦里不能自拔;也有的人在挫折中变得坚强,目光更高远。由小我写到大我,这首诗的境界自然就高了。

而《入赘》这首诗,就是一首典型的意象和词语密集的诗。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的语言有一定的把握力,感受力和创造力的。我喜欢他很随意就触及到日常角落及生活的最细微处,指向生命的忧伤。喜欢这些没有预设的、打开一个词语,再打开一个词语从而建立起的一个顺畅语言通道的能力。对事物的铺陈以及对事物的平叙中显示出作者敏感的思维,也呈现出诗人内心不可抑制的疼痛和忧伤。这首诗看起来繁琐,其实仔细读的话一点也不复杂。是难得一见的以气取胜。

 

沉默、悲伤、空虚、寂寞``````我在诗歌中
一再读到,以及苍老、荒凉和迷茫
这些词语是个体的黑色渗进历史
忧郁、憔悴、沮丧、昏沉、凄惶
我担心诗人们还能否从死亡的边缘撤回
这些成双成对的方块字
出现得触目惊心,晴朗也因此阴云
它们是一种毒,全方位魅惑写诗的心灵
视觉上:黯淡、肮脏、遥远、阴影
听觉上:呼啸、抽泣、喧哗、叹息
嗅觉是恶臭和粪香;味觉是热辣与酸苦
触觉最丰富,有破碎、软弱、粗糙、冰冷、狭窄
幼小、摇摆、缓慢与变幻
仿佛是妙龄少女,吸引万物的漩涡
我曾经在它们身上找到过慰藉
多年来,我用自己的胸怀压缩了诗歌的胸怀
如今却只想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
跟每一个忽略的词语握手,尽量让自己明亮些
我清晰记得不止一个人,曾经点亮
我的渔灯。我明白了事物的另一种形式
——豁然开朗地去措手不及
两天前,我查看存款余额,剩下最后一万元
坐食山空,这是理想的最后时光
过后我将不得不重返商业社会
做一件每天增加一层包装膜的廉价商品
两月前,我写完长篇小说,投寄出去,石沉大海
自信满满沦为望穿秋水
我低头看见天空的背影。岁月不曾停下
只有我在空旷中静如处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这样安慰自己。两年前
我刚毕业,已经计划好走上这条不归路
我坦然面对,在诗歌中寻找希望
快乐、舒坦和安静。我很想说说未来
未来于我是一种按部就班
我心里头有一座火车站,只等快速列车
穿胸而过。我已经不再惧怕衰老
我自己先把头发染白。也许用雪,这样
可以获得洁净;也许用盐,正好为大脑
的伤口消毒,阵痛会提醒我
才华不过是青春的表象;也许用月光
当它是白的时候,我会把神圣的女神戴在头顶
当我即将在人世存活四分之一世纪之际
辽阔住进我体内,而秒针
是我的睡床。如今我懂得以词语窥人
琴瑟、清风、山水、茶酒,这是世外高人
爱恨与缠绵,是痴情胚子。丁香、春潮、委婉
就是唯美主义者。田野、江河、春雨
要么是隐士,要么是农民
战争、信仰、热血,革命者或是无主之徒
还有那些好色的,裸体、乳房和脐下三寸
抛锚者会说,佛偈、子曰、上帝说
他们真正要说的话是自己的
有些词语是很难辨认的,比如童年
往事、梦,比如骨头、痕迹、马
人们都经历过。另外,这个年头谁都会
说上几个:生活、事物、悔悟
我终日手持一本汉语词典
穿行在城市,里面有我需要的一切
它就是我的世界。我试图把名字签在扉页
词典不是字典,它告诉我:查无此词
于是我埋头进词典里面,边自省边无法自拔
一页一页地翻阅,从第一页到每一页
从第一行到每一行。李树、衔誉、夏天
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夹缝里
它们不能同时看见我。许多年以后
当我很老了,我依然会做着一件事
自己。一直以来,词典也在寻找着它的词

 

当然,在词语的使用上这首诗仍显得有点拖沓和不干练,个别地方浪费在迂回中,有隔靴搔痒之感。一个优秀的诗人,应该在共性上保持自己的个性。李衔夏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有内在的粘性,常能看到大气象。从《熊猫》《凤凰涅槃》《与父书》《我在出租屋内闯荡江湖》《深层组织》等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风格的多变,而《心中的山水》这首诗,更让人喜欢。这首诗高梁老师已经点评,我就不多说了。

 

念一句古诗,结识一位古人
心中油然生起一片好山水
山绿,水也绿
只有在过去的过去,你才是你。时光深处
一棵冬青树立在山岗上,斟饮溪水
天上的云也斟饮大地的酒,太阳一出
就醉红了脸
你最爱夜游江南的阔叶林,月亮是李白的
其他都是你的。绵延起伏的远影
波光粼粼的绸带。蛙声嘹亮
一响
两响——响响入心
于是建起一座村庄。陶潜来了
王维做邻居。杜甫来了
春风葺茅屋。山水之下
是一层一层的古人
你站在他们肩上,观看草在风中舞剑
九万里画卷
谁都可以在上面题诗

 

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年轻的李衔夏会蓄足力道,以精骛八极的心怀,形成绵延不绝之势的!这只“离岸的豚”,最终会游向广阔的大海。“在词典里寻找一个词”,嗯,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不再迷茫。让我们期待他诗意热烈地爆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