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法(上)
(2011-02-23 19:33:30)
标签:
健康 |
一、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致、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1.调神养生法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1)清静养神
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调神摄生,首在静养。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清静养神的方法一要少私寡欲,即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因为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欲望太高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生活中须注意:明确私欲之害,以理收心,正确对待个人利害得失。二要养心敛思,即保养心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凝神敛思的养神方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从养生学角度而言,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凝神敛思是保持思想清静的良方。
(2)立志养德
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要坚定信念,抱有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也就是说要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理想和信念是青少年健康成才的精神保障,是老年人延长生命活力的“增寿剂”,理想和信念是生活的主宰和战胜疾病的动力。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
(3)开朗乐观
性格开朗、精神乐观是健身的要素、长寿的法宝,这是众所周知的常理。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较易治愈,容易康复。培养良好性格首先要认识到不良性格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看问题、处理问题要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宽以待人,大度处事,不斤斤计较,不钻牛角尖。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丰富生活内容,陶冶性情。
情绪乐观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乐观的情绪是调养精神、舒畅情志、防衰抗老最好的精神营养。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要想永保乐观的情绪,首先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其次,对于名利和享受,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再次,培养幽默风趣感。
(4)保持心理平衡
2.调摄情绪法
(1)节制法
(2)疏泄法
(3)转移法
(4)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藉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一是五脏情志制约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忧伤肺,喜胜忧”。后世不少医家对情志调摄有时比对药石祛疾还要重视,而且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畅达情志。二是阴阳情志制约法,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肺之情志,协调阴阳。喜与悲、喜乐与忧愁,性质彼此相反,可以相互调节控制,使阴阳平衡。
二、环境养生
1.自然环境
2.居住环境
3.室内环境
三、起居作息养生
1.起居顺应四时阴阳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升发,利于人体化生精、气、血、津液,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以促进人体的气化。例如:精神调养上可结合踏青、春游等室外活动使人的精神愉快,阳气畅达;起居上宜晚睡早起,初春乍暖还寒之际要注意衣着保暖,防止感冒;饮食上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辛甘发散以助阳气升发,温食以护其阳;并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户外锻炼项目,动形以养生,以利于人体的吐故纳新气血调畅。
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养生活动要注意护阳。例如:精神调养上要求神清气和,气机宣畅;起居上宜晚卧早起,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时午睡,以避炎热。饮食宜清淡爽口,切忌贪凉饮冷太过,注意保养阳气;运动要适度,宜安排在傍晚或清晨进行,以避其暑热,防止过度消耗阳气和津液。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养生活动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精神调养上要乐观豁达,心境安宁,神气收敛;起居上宜早卧早起,衣着要根据初秋与深秋的气候特点而增减;秋燥季节,要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饮食上要防燥护阴。秋令的特点以收为主,故宜静功锻炼。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精神调养上应采用适宜的调神方法,勿使情志过极,无扰乎阳;在起居上宜早卧晚起,衣着应注意保暖,饮食宜热食,以护阴潜阳为原则,燥热辛辣之品亦不宜过食,以免化热伤阴.冬令的锻炼可因人而异,早锻炼时间以见日光为宜,大雪浓雾对低层空气多有污染,故不宜锻炼。
2.劳逸适度
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对于养生保健起着重要作用。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劳逸结合,互相协调。例如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或劳与逸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一是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二是脑力劳动要与体力活动相结合,脑力劳动偏重于静,体力活动偏重于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体脑结合,则动静兼修,形神共养;三是家务劳动秩序化;四是休息保养多样化,要注意多样化的休息方式,休息可分为静式休息和动式休息,静式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动式休息主要是指人体活动,可根据不同爱好选择不同形式,如听音乐、听相声、聊天、看戏、下棋、散步、观景、钓鱼、赋诗作画、打太极拳等。我市濒海依山,自然运动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开展游泳、登山等活动,但要注意安全,采取防护措施。运动与休闲应密切结合,与娱乐养生(详见第13页)相结合。
3.服装顺时适体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有御寒防暑、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和生物因素的侵入之功。服装的选料应考虑保温性、透气性、吸湿性、散湿性、色泽、质地等因素,以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春秋季节气候温和,春季多风,秋季偏燥,故制装时选择透气性和吸湿性适中的衣料为宜。化学纤维纺织品的透气和吸湿性能都低于棉织品而高于丝织品,最适宜做春秋季节的衣料,并且具有耐磨、色泽鲜艳的优点,有些化纤品对人体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如用氯纶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衣服,其导电性能差,穿在身上与皮肤摩擦,会产生并蓄积相当量的静电,此静电对人体的关节可起到轻度的、类似电疗的作用。夏季气候炎热,制作服装的基本原则是降温、通风透气,以利于体热和汗水的散发。冬季气候寒冷,服装要达到防寒保温的效果,宜选择织物厚、透气性小和保温性良好的深色材料。服装应做到舒适得体,以利于气血运行和正常发育。衣着要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切不可急穿急脱、忽冷忽热。大汗之时忌当风脱衣,汗湿之衣不得久穿。
4.排便保健法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肠中的残渣、浊物要及时地排出,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要顺其自然,“强忍”和“强挣”都易损伤正气或引起痔疮;要注意肛门卫生和便后调理。运动、按摩通便,可选用一些传统保健法,如太极拳、气功导引、腹部按摩保健法等。
苏东坡在《养生杂记》中说:“要长生,小便清;要长活,小便洁”。饮食要做到少食、素食、食久后饮、渴而才饮等。导引和按摩保健,对于小便通利很有好处,其主要方法有三:(1)导引壮肾:晚上临睡时或早晨起床后,调匀呼吸,舌抵上腭,眼睛视头顶上方,随吸气缓缓做收缩肛门动作,呼气时放松,连续做8~24次,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可嗽津咽下。这种方法可护养肾气,增强膀胱制约能力,可以防治尿频、尿失禁等症。(2)端坐摩腰:取端坐位,两手置于背后,上下推搓30~50次,上至背部,下至骶尾,以腰背部发热为佳,可在晚上就寝时和早晨起床时进行练习。此法有强腰壮肾之功,有助于通调水道。(3)仰卧摩腹:取仰卧位,调匀呼吸。将掌搓热,置于下腹部,先推下腹部两侧,再推下腹部中央,各作30次。动作要由轻渐重,力量要和缓均匀,作功时间亦可在早晚。此法有益气、增强膀胱功能,对尿闭、排尿困难有一定防治作用。另外,不要用意志控制不解,要顺其自然。
四、睡眠养生
睡眠养生是根据人体与宇宙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睡眠的卧向应按照四时阴阳确定,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应避免北首而卧,以避免阴气的影响。在睡眠姿势上,常人宜右侧卧;孕妇宜左侧卧;婴幼儿应在大人的帮助下经常变换体位,不宜长时间俯卧;老年人仰卧、俯卧、左侧卧均不适宜,以右侧卧最好。
床铺宜高低适度,以高于膝盖水平为好,床面宜稍宽大,床宜软硬适中。枕头以稍高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以稍长为宜,不宜过宽,要软硬适中。还可根据中医辨证原则,结合不同的年龄、体质、疾病和季节环境变化来辨证处方,对证选枕。药枕对人体既有治疗作用,又具保健作用,可以疗疾除病协调阴阳,又可聪耳明日益寿延年。如小儿宜选不凉不燥的小米枕,以利头部发育;老人宜选不寒不热的健身丁公枕、菊花枕;阴虚火旺者宜选绿豆枕、黑豆枕;阳亢体质宜选夏枯草枕、蚕砂枕;耳鸣耳聋患者可选磁石枕;目暗目花患者可选菊花、茶叶和决明子枕等,神经衰弱者、心脏病患者可选琥珀枕、柏子仁枕,夏季暑热炽盛时,宜选竹茹枕、石膏枕。
睡眠环境宜恬淡宁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睡前不宜饱食、饥饿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等饮料,还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不可剧烈运动。卧室居于交通道路旁边者,要采取隔音措施,避免噪音袭扰。睡中忌当风、对炉火和灯光,醒后忌恋床不起。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
一是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失眠,宜采用病因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
二是心理防治,平素加强精神修养,遇事乐观超脱,不过分追求能力以外的名利,避免情志过极。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即上床前放松精神,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说:“今晚我一定能睡着”。躺好后默念:“我头沉了,我疲劳了……我肩沉了……我很累了……我臂沉了……工作完成了……我腿沉了……我要睡了……”
三是体育防治,加强体育锻炼。
四是药物防治,安眠药偶尔服、短期用较好,于中老年人以及失眠不严重的人宜选中成药为佳。
五是食物防治,可适当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蜂蜜、桂圆、牛奶、大枣、木耳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药膳种类很多,可根据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膳。常用药膳有: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牛奶羹、黄酒核桃泥、芝麻糖、土豆蜜膏等。此外,玫瑰烤羊心、猪脊骨汤效果亦好。
六是气功按摩法,睡前摆好姿势,调节呼吸,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亦可进行穴位按摩,如按揉双侧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及三阴交穴,左右交替揉搓涌泉穴均有助于催眠。
五、饮食养生
食养的内容很多,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调配、食品的加工、烹调、类型、饮食的方式与习惯、饮食禁忌以及药膳保健等内容。
1.注意饮食卫生
2.提倡饮食有节
3.克服饮食偏嗜
其一是克服饮食的偏寒偏热。恣食生冷寒凉,易伤脾胃阳气;长期偏食辛温燥热,易致胃肠积热或加重痔疾。故对食性的要求是做到寒温适中,少吃辛热,慎食生冷。
其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饮食,会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致生“膏粱”之疾,同时,也会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匮乏而使机体失养,继发种种疾患。此亦如《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所指出的“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我市居民多喜食海鲜、好饮啤酒,故要特别注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以防湿热蕴积。
4.药膳保健
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瘟病”范畴。《素问·藏气法对论》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在饮食上要选择寒、凉之性,苦、甘、辛之味,具有清热解毒、祛湿补肺功能的饮食物,如薏米、冬瓜、丝瓜、鲜鱼腥草等食物。咳嗽者可食用川贝冰糖蒸梨、百合大枣汤等。在吃凉菜时,可佐以生姜、洋葱和天然抗生素——大蒜。此外,绿豆乃“济世之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之功;西瓜有“天生白虎汤”之誉,具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功能,日常可以食用。平时可饮用金莲花茶、金银花茶、蒲公英茶、薄荷茶等。非典不离乎肺、亦不止于肺,针对全身养生保健的饮食物也要多食用,如萝卜、绿色蔬菜、绿茶等。另外,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采集蒲公英、大蓟、小蓟、茵陈、败酱草、婆婆丁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野菜进行食用。
六、房事养生
古称男女交媾为“房事”。房事得宜有利于夫妻和睦,社会安定,种族繁衍以及个人身心健康。其要点主要有二:
1.节欲惜精
今介绍几种强肾保健功法:
(1)叩齿咽津翕周法
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频频咽下,意送至丹田。翕周即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一次,连续做50次。此法有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补肾壮腰的作用,能防治性功能的衰退。
(2)按摩下肢涌泉法
取坐位,双手搓热后,双手掌分别紧贴脚面,从趾跟处沿踝关节至三阴交一线,往返摩擦20~30次,然后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同时,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源之功,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遗精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双掌摩腰法
(4)壮阳固精法(仅用于中老年男子)
(5)培元固本法(仅用于女子)
取坐位或仰卧位。揉乳房:两手同时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50圈,再左右与上下各揉30~50次。抓乳房:两手交叉。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为一次,可做30~50次。捏乳头:两手手尖同时捏住乳头,以不痛为度,一捏一放为一次,连续做30~50次。拉乳头:两手同时将乳头向前拉长,然后松回。一拉一松为一次,可连续做30~50次。此功法有滋补肝肾、培补元气、调节功能、促进发育之功效。久练可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增强性功能,延缓衰老。
(6)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卧位。点神阙: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点按在神阙穴上,默数60个数,然后换手再做一次。搓尾闾: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握尾间30~50次,然后换手再重做30~50次。揉会阴:一只手或双手重迭扶在阴部。手指按在会阴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揉小腹:双手重迭,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此功法可温运任脉,疏通任督,培补元气。
2.注意房事卫生
行房之前,阴器宜洗净,以防因不洁而致病。此外,应杜绝性生活的混乱,以免罹患性传播疾病。
七、传统健身术
我国的传统健身术,内容十分丰富。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各种气功以及武术运动等,种类不同、套路和功法各别,各具特色。有的以动为主,旨在运动健身,使人体各部位的关节筋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使百脉通畅,气血调和,各系统机能活跃,从而使机体健壮结实,臻于长寿。有的以静为主,主动地炼“意、气、形”,强调自我的身心锻炼,从而发挥其保健抗衰防老的作用。
例如:气功养生就是一个颇具特色又较为普及的中医养生方法。气功,古称“导引”、“吐纳”等。是通过自身调摄,以炼意、炼气、炼形为要素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长期以来,随着气功的流传、普及和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和不同功法。其分类方法亦丰富多彩,如有的将当今常练的气功分为“他导引”和“自导引”两类。他导引应属于气功师发气治病等特异功能类;自导引又可分为动功与静功两种:放松功、站桩功、内养功等属于静功类;大雁功、鹤翔桩等以动为主,属于动功一类。
关于气功养生的原理,人们常以“气论”和“经络学说”等为理论基础,以练功“三要素”为重点来探索气功保健防衰的机理。所谓练功“三要素”,习惯上系指气功活动中的炼意(调神)、炼气(调气)、炼形(调身)而言。如以内养功的练法要求言之:炼意,即诱导人静。可意守一定的部位(如“丹田”、“会阴”或某些穴位)而“入静”,做到排除杂念,思想集中于练功;炼气,主要是调息,即调整呼吸。要求做到练功过程中呼吸匀细深长;炼形,主要是指调整好舒适耐久的特定姿式,并要求放松周身,顺乎自然。在练功过程中,强调炼气、炼意与炼形的整体配合,如以意领气,以气贯形。即使是动功,亦要求以意领体,身随意动,动作应与呼吸相配合,使形气相得。
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气功修炼,确实能对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良好的影响,起到保健防衰的作用。并且,能对某些疾患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或有利患病机体的早日康复。
尽管人们对各种气功流派的功法、功理、作用的认识不一,有的还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但是,气功养生的实践效果,现代科学技术对气功的研究资料,已不断地证明气功养生术是一门科学,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
八、娱乐养生
各种娱乐活动,对怡神养性、防病健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娱乐养生,是指通过轻松愉快、活泼多样的活动,在美好的生活气氛和高雅的情趣中,使人们舒畅情志、怡养心神、增加智慧、活动筋骨、畅通气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寓养生于娱乐之中,而达到养神健形,益寿延年的目的。
1.琴
(1)琴与音乐
(2)弈
(3)书画
习书作画和书画欣赏可养生、治病。习书作画是自己动手,或练字或作画,融学习、健身及艺术欣赏于一体。书画欣赏是指对古今名家的书画碑帖艺术珍品的欣赏、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但劳累之时或病后体虚,不必强打精神;大怒、惊恐或心情不舒时,气机不畅心情难静,不宜立刻写字作画;饭后不宜马上写字作画;“功到自然成”,不可操之过急。
2.旅
旅游是娱乐养生的内容之一,历代养生家多提倡远足郊游。旅游不仅可以一览大好河山之壮丽景色,而且还能借以舒展情怀,开阔心胸,锻炼身体,增长见识,是一种有益于身心调养的活动。
旅游健身要考虑到季节:春季天地气清,万物以荣,春芽初萌,自然生发之气始生,当顺应自然之生机,踏青便是一项有益活动;夏季天气炎热,暑热之气难耐,此时宜去海滨或森林以避暑养气,而且要避免太阳直射,尤避长时间在阳光下暴露;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旅游的最佳时机,无论登山临水,还是游览古迹,均不失为最使人惬意的黄金季节;冬季雨雪偏多,一般不宜远游,但近处踏雪赏梅,观冰山玉树,看满天飞絮,也颇有情趣。
另外,要根据人气质的不同选择旅游项目:一般地讲,多血质者应去名山大川直抒胸怀;胆汁质者则游亭台楼村,静怡心境;抑郁质和粘液质则应以观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险景胜地为佳,改变抑郁多愁之心境,这样因人而异,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3.花 木
自古以来,鲜花以其颜色、馨香、风采和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鲜花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花香中含有一类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杀菌灭毒的物质——芳香油,令人气顺意扬,血脉调和,产生“沁人心脾”之快感。不同的花朵,能产生不同的芳香油。萝卜花、南瓜花、百合花的香味可治疗糖尿病;天竺花香味可镇静神经、促进睡眠,并有良好的健脑作用;豆蔻花香能治胃病;苏合花香对高血压、冠心病很有疗效;有些花,如文竹、仙人掌、秋海棠、天竺葵等还分泌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某些细菌;有些花草的气味具有驱散苍蝇、蛾子、蚊虫的作用。
垂钓作为一种户外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修身养性,有益健康。但风湿症患者应舍此活动,因近水可使风湿病情加重,身体不适。要注意安全,不要坐在潮湿处,以免染病,还要时间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