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鹏: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标签:
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数量关系应用题 |
分类: 读书笔记 |
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通吃是学生重要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呢?
马云鹏教授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观点:
一、从过度模式化到去“应用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从形式化到虚化
“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内容的一个领域,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设置了多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肯定的是,应用题教学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由于解题思路的程式化,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也没有得到切实的培养。
二、数学核心内容作为数学能力培养的载体: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992年教学大纲的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比和比例、实践活动等;
2001年课程标准的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
2011年修改稿后,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017年11月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将小学数学核心内容归纳为8个方面:数与符号的认识、数的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数据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事件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等。
马云鹏教授指出,小叔帕斯卡以分为9个方面的核心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与位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可能性、综合与实践。
其中,“数量关系”作为核心内容,重点在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从应用题到数量关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新抓手
小学阶段的数量关系包括:
一是常见的数量关系,包括加法关系模型,主要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部分=整体;乘法关系模型,主要是路程=速度乘时间,总价=单价乘数量;植树问题等。
二是比和比例,包括经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及其应用。
三是简易方程,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等。
第一学段主要安排加法模型中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逐步增加其他方面的内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