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什么特点》读书笔记

(2016-07-10 11:51:06)
标签:

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分类: 读书笔记
  一、空间知觉、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知觉是指关于物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及距离、方位等位置关系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空间方位知觉、略图空间知觉等。
空间观念是在大量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印象,即留在头脑中的表象。(心理学角度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例举了教育阶段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概括地说,主要就是在实际物体、几何图形与特征描述之间建立起可逆的联系。
空间想象是指在事物或图形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头脑中已有空间表象经过改造、结合产生新表象的过程。
空间知觉是空间观念的来源与基础;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的发展与改造。
以圆柱的认识及圆柱高的指认为例:
http://s2/bmiddle/001SxWLozy738GK3Vf391&690

  二、小学生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
儿童的形状知觉,通常总是由最初的将形状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向掌握某种形状的一般观念,能不依赖具体事物而正确辩认图形发展。
2、空间方位知觉。
如:儿童对左右关系的认识,经过:辨识自己的左右方位——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掌握左右的概念,这样的三个阶段。
3、略图空间知觉。
略图空间知觉在几何学习中主要指平面图的空间知觉,有两种形式:一是路线略图知觉;二是概览略图知觉。

三、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
1、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研究表明,小学生观察时,各种几何要素,如点、线、面或者边、角等,给他们的知觉刺激强度具有相对性、差异性。一般来说,图形的整体形状、整体大小是强成分,而图形的局部细节是弱成分。
2、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要到关系。
小学阶段应当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由单一到组合,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与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认识更复杂的几何要素关系作好准备。
3、从熟悉标准图形到熟悉变式图形。
引入新图形时,配以标准图形,或接近于“标准”的图形,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缩短认知差距。但又不宜出示过于特殊的图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出于掌握形体概念、实现概念守恒的目的,教学中必须注意适当使用变式图形。
4、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图形的识别活动,处于由依据表象为主的直观辨认水平,逐步向依据特征为主的初级概念判断水平发展。这种发展的中介,就是用语言概括、描述形体特征。
5、从使用日常用语到使用几何语言。
掌握几何语言是形成、发展空间观念必不可少的条件。
日常用语是一种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口头言语。比如把正方形叫做“方块”,把三角形叫做“三角”等。
小学生学习几何的过程和形成空间观念的过程,也是同化、矫正日常用语,掌握几何语言的过程。
6、从形成二维空间观念到形成三维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具体实物,都是立体的物体。以长方体的木块为例,儿童观察长方体的认知顺序大体上是“体——面——线——点”。
关注二维空间观念与三维空间观念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例如,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
又如,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拓展:

                        ——《小学数学教育》2010.4 P2~4

[读后感悟]
空间观念作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学时,必须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