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归纳与整理
(2016-06-24 21:27:44)
标签: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
分类: 读书笔记 |
“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到底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呢?
二、什么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的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三、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1、 对应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小鹿、小猴和小熊、小兔和小鸟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2、 转化思想方法
例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0天可完成。现在由甲队单独做30天,乙队接着做20天,共完成工程的20%。甲队单独做要几天完成?
例4、下图是由3个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已知大长方形的宽等于2个小长方形的宽的和,A、B、C分别表示三块阴影部分的面积,且A为6cm2,c为3cm2,求B。
3、符号化思想方法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例5、某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求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代替变量 x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1 + 2 =
□ ,6 +( )=8 , 7 = □+□+□+□+□+□+□;再如:学校原有7个皮球,又买来4个,学校现在有多少个皮球?要学生填出□
○ □ = □ (个)。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
4、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的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对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按约数的个数分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又如三角形既可按角分,也可按边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例6、把1、2、3……20这二十个自然数分类。
5、比较思想方法
6、类比思想方法
7、代换思想方法
8、假设思想方法
9、可逆思想方法
10、化归思维方法
再如 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4 1/2 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
3/4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
3/8米设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
次所跳距离4 1/2(或2 3/4)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 3/8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 1/2和12 3/8的“
最小公倍数”(或2 3/4和12
3/8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11、集合思想方法
例7、某班参加校运会,参加田赛的有26人,参加径赛的有30人,其中既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的有12人,田、径赛项目都没参加的有4人,这个班学生共多少人? 例8、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的个数。 例9、某研究所共有145人,人人都学过至少一门外语;其中学过英语的有90人,学过俄语的有80人,学过日语的有60人;既学过英语又学过俄语的有45人,既学过英语又学过日语的有40人,既学过俄语又学过日语的有30人。问同时学过英、俄、日三门外语的有几人?
1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一块正方形地,如果把它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都增加3米,所得到的新正方形场地比原场地增加了57平方米,求原场地面积。 例、已知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且乙数比甲数大20,求甲数。
13、统计思想方法
14、极限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这个变化过程中存在一个“关节点”,在小学数学讲述圆的周长、面积知识时,就以“极限”为“关节点”。“化曲为直”地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
例、不计算直接比较63×66与64×65的大小。
例、想一想:如何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达?
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15、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达到简化和假设。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例2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例23、用一笔钱购买某种服装,若单买上衣可买10件,单买裤子可买15条。如果用这笔钱购买这种成套服装可买几套?
16、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
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如何把握数量关系,抓“不变量”作为突破口,往往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例、科技书和文艺书共630本,其中科技书占20%,后来又买了一些科技书,这时科技书占总数的30%,又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例、甲、乙两班共120人,若甲班调4人到乙班,则两班人数相等,求甲、乙两班原来各几人?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主要思想方法外,小学数学还有其它的一些思想方法,如倒推法、类比法、列举法、假定法、实验法等。 必须指出,有时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而有时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却必须同时用到几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以上例,就可以应用变中抓不变、倒推、转化、数学模型等多种思想方法解答。
17、有序的思想方法
例16、用5、6、7、8这四个数字中的三个,能组成几个被5整除的三位数?
18、运动的思想方法
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用运动的、变化的眼光看事物,往往最能把握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如几何中的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一个“动”字。
例、甲、乙两人同时绕着一座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住屋围墙边作同向前进,起初的位置如图,已知甲每秒行3米,乙每秒行2米。问甲何时最早能看到乙?(甲不许回头看)8米
例、在一只装满水的瓶子里插着一根小棒,当把这根小棒轻轻向上提起4厘米时(小棒仍保持一部分浸没在水中),这时小棒上浸湿部分在水面以上的高度()。
[A、比4厘米短 B、 比4厘米长 C、正好是4厘米]
19、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新世纪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20、整体思想方法
四、
怎样教给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
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
2、在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注意在知识的小结、复习过程中运用对比、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出比较清晰的、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考试时要适当设计一些题目,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应用的能力。